- 王爱萍;池田;冯月;温强;田海燕;刘鑫;董琦;
本研究解析麦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以及对磷肥水平和种植模式的响应。设置90kg/hm~2(P1)、135 kg/hm~2 (P2)和180 kg/hm~2 (P3) 3个施磷(P)量,以及单作(WS)和间作(WI)两种种植方式,应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研究不同磷肥水平和间作对冬小麦土壤氮磷含量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水平对间作和单作两种种植模式麦田土壤磷含量影响显著,间作有利于提高低磷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 157 759条有效序列和847个OTUs。所有处理OTUs隶属于8门、26纲、54目、82科、108属。6个处理共有OTUs196个;间作和单作模式特有OTUs分别为147和102个;P1、P2和P3水平特有OTUs各自为113、70和66个。施磷和间作对小麦根系土壤真菌α多样性的影响不大。PCoA分析结果表明,施磷水平和间作及其二者的互作对真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效磷含量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球囊菌门与有效磷均呈正相关关系,而壶菌门则呈负相关。
2024年04期 v.43 3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成玉;姚权;李河;
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果生刺盘孢是油茶炭疽病优势致病菌。本研究旨在探讨果生刺盘孢中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Rtt109的生物学功能,为油茶炭疽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构建基因敲除载体,根据同源重组原理,敲除目标基因CfRTT109,进一步筛选获得突变体ΔCfrtt109;构建CfRTT109基因回补质粒,转化至突变体ΔCfrtt109,通过荧光筛选回补菌株。生物学表型测定结果显示:相比于野生型,突变体ΔCfrtt109生长速率下降了51.23%,分生孢子的形成率下降了71.89%;在含有5.0mmol/L内质网胁迫剂二硫苏糖醇的PDA培养基中,突变体ΔCfrtt109的生长抑制率为50.75%,显著高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相比,内质网相关的基因HAC1、SCJ1与PDI1基因在突变体中显著上调表达;在含有DNA损伤试剂甲基磺酸甲酯的PDA培养基中,突变体ΔCfrtt109停止生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甲基磺酸甲酯胁迫下,突变体ΔCfrtt109中的DNA损伤修复基因RHM52、RHM54与REV1表达量上调幅度显著低于野生型;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突变体ΔCfrtt109在油茶叶上形成的病斑面积减小了77.60%,在苹果上减少了89.91%。综上所述,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CfRtt109参与调控果生刺盘孢营养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内质网胁迫和DNA损伤胁迫应答以及致病力。
2024年04期 v.43 4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艳;黄传书;杨碧文;向舒翔;唐露;黄越;吴均;宋志光;邢康康;
香豆雌酚和补骨脂素作为香豆素的重要衍生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在抗癌和抗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真菌中却少有报道。我们成功分离并培养了一株含有大量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粗毛纤孔菌L-1 Inonotus hispidus L-1。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我们发现在粗毛纤孔菌L-1子实体中香豆雌酚和补骨脂素作为主要成分,其含量明显高于菌丝体和原基。基于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阐明了香豆雌酚和补骨脂素在粗毛纤孔菌L-1中的合成途径及其调控基因。研究发现粗毛纤孔菌L-1中香豆雌酚和补骨脂素在合成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前体L-苯丙氨酸,而L-苯丙氨酸的合成受糖酵解/葡萄糖生成途径和苯丙氨酸途径的共同调控,其含量在原基和子实体中显著升高。而且以L-苯丙氨酸为前体的P-香豆酸合成途径的两条下游合成途径中的代谢物显著升高,分别为异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中的2,7,4'-三羟基异黄酮和香豆雌酚,以及香豆素类生物合成途径中的7-羟基香豆素和补骨脂素。而香豆雌酚和补骨脂素的下游代谢物未检测到。通过转录组学进一步证实香豆雌酚和补骨脂素在合成过程中受到APL、APL1和ECM4这3个基因的调控。这项研究结果证实了粗毛纤孔菌L-1作为一种有价值的香豆雌酚和补骨脂素来源在营养保健品开发和应用方面的潜力。
2024年04期 v.43 5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3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莹璐;夏伯阳;陈天娇;陈晶晶;杨金玲;巩婷;朱平;
本研究以产自安徽的鲍姆桑黄、产自浙江和吉林的瓦尼桑黄、产自山东的粗毛纤孔菌以及采自山西的野生桑树桑黄为研究对象,检测桑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中的总多酚、三萜及麦角甾醇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和不同来源的桑黄子实体中总多酚、三萜、麦角甾醇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总多酚含量最高的是产自浙江的瓦尼桑黄(1.99%),三萜含量最高的是产自山东的粗毛纤孔菌(产孢前,1.32%),麦角甾醇含量最高的是产自吉林的瓦尼桑黄(0.19%)。以丙二醛(MDA)为指标比较不同来源桑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桑黄子实体提取物对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酶MDA的产生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能力,其中浙江桑黄抗氧化活性最佳,MDA抑制率达到96.53%。应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LC-IT-TOF-MS)技术从桑黄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中鉴定了19种化合物,其中浙江的瓦尼桑黄、吉林的瓦尼桑黄和安徽的鲍姆桑黄子实体的化合物组成较为相似,主要为hispidin的衍生物;野生的桑树桑黄子实体主要产物也为hispidin衍生物,但结构类型不同于上述3种桑黄;山东的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则含有大量的hispidin单体,hispidin衍生物含量很少。综上所述,不同来源桑黄的化合物组成、活性产物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不同种属桑黄样品所含活性产物的种类以及含量差异较大。本研究为桑黄抗氧化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参考。
2024年04期 v.43 7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9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耿雪冉;王无霞;刘荣柱;张德芳;侯淑婷;李泽辉;葛广亮;常明昌;孟俊龙;
本研究主要探讨体外消化与粪便发酵对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的鳞杯伞多糖(D-CSFP)的化学组成、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唾液-胃-肠消化后,D-CSFP的还原糖含量分别从0.44mg/mL上升到0.45、0.55和0.57mg/mL;分子量分别由35312Da降低到32090、25 519和25473Da,但D-CSFP的官能团结构无明显改变。体外粪便发酵后,D-CSFP发酵液的OD600数值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为0.63→1.24→1.19;pH由6.75降低至6.13 (P<0.05);总碳水化合物含量由8.59 mg/mL降低至5.05 mg/mL (P<0.05);总短链脂肪酸含量由1.83 mmol/L显著上升至11.15mmol/L(P<0.05)。16SrRNA测序结果显示:D-CSFP可有效促进有益菌(如Bacteroides、Prevotella和Dialister)的相对丰度,抑制有害菌(如Klebsiella)的繁殖。综上所述,D-CSFP可作为一种潜在功能性食品被充分开发利用。
2024年04期 v.43 8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10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官美;张丽;韦媛;付姣;陈惠琴;张雪晴;梅文莉;戴好富;郭志勇;
从蛛毛苣苔叶片中分离一株内生真菌GZY-Z-02,经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以大米固体培养基于室温培养30d,经乙酸乙酯浸提,以正向硅胶、凝胶色谱及HPLC等手段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及CD谱等手段鉴定其结构,12个化合物均为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其中新化合物1个,为lilacinumopin (1),5个环二肽类衍生物(2–6),2个简单吲哚类衍生物(7–8),3个核苷类衍生物(9–11)及核黄素(12)。通过抗菌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1,7和8有中等强度地抑制金黄葡萄球菌的活性。
2024年04期 v.43 9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7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娟;徐彦军;江苏燕;李伟;查兴雪;
以野生中国皱木耳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时间等生物发酵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中国皱木耳液体菌种摇床培养适宜温度为28℃、转数为230 r/min、培养基pH值为6,最佳碳氮源、无机盐及其添加量分别为果糖30g/L、酵母浸膏2 g/L、氯化钾2.5g/L;进一步以菌丝生物量为响应值,依据Box-Benhnken设计预测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碳源果糖38.424 g/L、氮源酵母浸膏4 g/L、氯化钾2.736 g/L。在相同培养条件下,7 d时菌丝生物量干重实测值为2.163 6 g/100 mL,且为理论值的166.18%,说明本研究方法可行、结论可靠。通过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及菌丝生物量,得到最佳培养时间为8d,此时菌丝生物量最高可达(2.530 0±0.290 0) g/100 mL,纤维素酶活为82.586 6 U/mL。本研究优化了中国皱木耳液体菌种发酵生产条件,以期为中国皱木耳人工栽培时的液体菌种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04期 v.43 10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下载次数:1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明;黄开兰;卢娟;桂明英;盛军;马啸;
探究肾癌细胞系经虫草素给药刺激后,细胞凋亡及迁移的机制。体外培养肾癌786-O细胞系和肾癌ACHN细胞系,采用MTT法、细胞迁移实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蛋白免疫印记法;检验不同浓度虫草素处理肾癌细胞系增殖抑制率、细胞迁移情况、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核形态差异,检验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情况,探究虫草素诱导肾癌细胞的凋亡机制。随着浓度剂量提高,虫草素能够显著促进肾癌细胞系凋亡,抑制迁移。形态学研究表明,HE染色观察发现癌细胞数量明显降低,并且细胞核明显变大。免疫荧光染色发现MMP-2、MMP-9和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ax、Casepase-3和Casepase-7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肾癌细胞可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肾癌细胞凋亡。
2024年04期 v.43 12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建方;刘泳廷;刘佳;朱凯;吴长艳;郑冲;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用霍恩氏法(Horn法)计算亚稀褶红菇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测定亚稀褶红菇对大鼠尿素氮(BUN)、肌酐(CREA)、钾(K)、钠(Na)、氯(Cl)、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尿蛋白、尿糖和潜血水平的影响,并对左侧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亚稀褶红菇对雌性SD大鼠的LD_(50)及95%可信区间(95%CI)为271 (169–441) mg/kg,雄性SD大鼠的LD_(50)及95%CI为233 (143–378) mg/kg;与对照组比,各亚稀褶红菇组SD大鼠BUN、CREA、K、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尿蛋白、尿糖和潜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增加;各亚稀褶红菇组SD大鼠Na和Cl均降低;各亚稀褶红菇组大鼠SD肾小管坏死,表现为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和水样变性,刷状缘消失,管腔内可见脱落的上皮细胞;且随着亚稀褶红菇剂量的增加,各指标变化更显著。亚稀褶红菇可导致SD大鼠肾损伤,并呈剂量反应关系。
2024年04期 v.43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敏;杨承恩;王子璇;王琦;苏玲;李玉;
皱环盖菇是近年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食药用菌新品种,总糖、蛋白质作为其主要的营养成分,含量的高低与其营养价值关系密切。但是,现有含量检测方法步骤复杂,检测时间长,开发简单、快速含量预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采集7种不同基质栽培皱环盖菇子实体样品的红外光谱共计420个,对比原始光谱与预处理后光谱,确定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对皱环盖菇子实体总糖、蛋白质所对应的特征波谱进行选择,利用随机森林(RF)、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建模,比较建模结果确定总糖含量的最佳预测模型为PLS,其中Rc为0.992 8 (误差为0.007 2),RMSEC为0.930 8,Rp为0.981 4(误差为0.018 6),RMSEP为1.166 2,RPD为7.341 1;蛋白质含量的最佳预测模型为RF,其中Rc为0.994 7 (误差为0.005 3),RMSEC为0.380 3,Rp为0.986 (误差为0.014),RMSEP为0.749 1,RPD为8.4375。以上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可快速、准确地预测皱环盖菇子实体总糖、蛋白质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快速预测总糖、蛋白质含量提供技术支持。
2024年04期 v.43 14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