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晓洁;刘志华;张平;高暝;吴立文;汪阳东;余孟杨;陈益存;
油桐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其生产的桐油作为天然的优良干性油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用途。但由油桐专化型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fordiis(Fof-1)侵染引起的枯萎病给油桐产业造成了毁灭性灾害,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手段。众多实践证明,利用生防菌可以有效防治土传枯萎病。本研究发现,在抗病油桐根围土壤中木霉菌的相对丰度较高,并从中分离获得了16株木霉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ITS-TEF1双基因联合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出4种木霉菌: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opsis(TkonT1)、螺旋木霉T. spirale(TspiT2)、深绿木霉T. atroviride(TatrT3)和哈茨木霉T. harzianum(TharT4);通过对峙培养试验,发现木霉菌株TkonT1、TharT4和TspiT2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进一步显微观察发现菌株TkonT1和TatrT3可缠绕在尖孢镰孢菌菌丝体上或穿入菌丝体内营寄生生长,吸收病菌菌丝体养分进而导致病菌菌丝体破裂和细胞原生质消解。结果表明,从抗病油桐根围土壤中获得的拮抗木霉菌株可用于油桐枯萎病的生物防治。
2020年05期 v.39;No.203 795-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4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7 ] - 赵燕珍;冯万艳;冯婧玮;孙学广;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广泛定殖于植物根系,对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具重要作用。本研究从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根系分离到一株DSE,于无菌条件下研究了此菌与马尾松的共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此菌被鉴定为福廷瓶头霉Phialocephala fortinii,在PDA培养基25℃培养条件下,此菌不产孢,菌丝深色、具隔,最适培养基为PDA。此菌与马尾松根系共生体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3个时期,即侵入前期:接种后2d,新生菌丝向马尾松根系定向生长并开始接触根系,但未侵入根系内部;侵入期:接种后4d,菌丝与马尾松根系接触侵入根内并在根系皮层细胞间扩展延伸;形成期:接种后6d,菌丝继续在马尾松根系内扩展并形成富含脂类物质的微菌核。接种福廷瓶头霉显著增加了马尾松生物量的积累(P<0.05),并影响了其根系发育。接种后,马尾松主根生长受限,侧根生长显著提高(P<0.05),侧根长度较未接种处理增加了112.87%。被侵染根系的根毛数量减少,并由大量根外菌丝包裹。以上结果对进一步揭示DSE与宿主的共生机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0年05期 v.39;No.203 806-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7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8 ] - 陈丽庄;钱一鑫;康冀川;王鲁;卢永仲;范翠;何张江;
高水平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在肿瘤细胞中过量表达是肿瘤细胞耐药的内在原因,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素。寻求一种抑制MDR活性的抑制剂是提升抗肿瘤药物药效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低浓度持续诱导方法建立人乳腺癌细胞(MCF-7)耐药细胞系,结果显示,阿霉素(ADM)、紫杉醇和顺铂对MCF-7耐药细胞系有交叉耐药性,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分别为5.11、3.55和1.79。菌株对肿瘤细胞的逆转活性筛选表明,红棕毛筒腔菌TubeufiarubraPF02-2和河池毛筒腔菌T. hechiensis XSL05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为敏感性的活性,逆转倍数(reversion fold,RF)分别为3.79和1.07。结果表明,T. rubra和T. hechiensis具有开发为MDR逆转剂的潜能。
2020年05期 v.39;No.203 817-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2 ] - 陈新;吕首云;牟春叶;边银丙;康恒;
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是一种可以大田覆土栽培的珍稀食用菌,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对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本研究先采用镉离子胁迫处理梯棱羊肚菌菌丝体,RT-PCR检测发现候选基因ATX1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克隆梯棱羊肚菌ATX1基因,对ATX1p蛋白结构进行功能预测,发现ATX1p可能与铜离子转运及重金属胁迫相关。然后分别构建ATX1的超表达和RNAi基因沉默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其转入梯棱羊肚菌同核体菌株A50中,分别筛选到4个ATX1表达显著上调的超表达转化子和4个ATX1表达显著下调的RNAi基因沉默转化子,镉敏感性检测发现ATX1的RNAi基因沉默转化子表现为镉抗性增强,而ATX1超表达转化子则表现为镉抗性减弱。结果表明,梯棱羊肚菌ATX1基因表达与镉抗性呈负相关,ATX1p可能在梯棱羊肚菌镉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某种重要作用。
2020年05期 v.39;No.203 827-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0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9 ] - 冯煊;张小雪;刘猛;刘月涵;张惠;魏欢;杨志新;
本试验采用室内摇瓶培养,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Cu(Ⅱ),研究了Cu(Ⅱ)对降解菌Fusarium sp. ZH-H2形态发育及木质素酶系活性的影响,以期诱导提高木质素酶系的活性。结果表明,当Cu(Ⅱ)浓度为0.50mmol/L时,菌丝生物量最高达0.38g,菌丝团呈洁白平滑球状且数量最多,此浓度下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peroxidase,LiP)活性峰值也达到最高,为28315.41U/L,当Cu(Ⅱ)浓度为2.00mmol/L时,有利于诱导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和漆酶(laccase,Lac)的代谢,最高峰值分别为1 612.90U/L、7 829.12U/L,并且明显缩短了峰值的形成时间,浓度过高或过低则对3种木质素酶系活性产生抑制效应,为下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0年05期 v.39;No.203 839-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0 ] - 吴芳;冯立国;黄晓辉;喻初权;王春晖;
采自湖南洞庭湖大通湖区芦苇湿地的野生菌株,经鉴定为田头菇Agrocybepraecox。通过驯化实现人工栽培,栽培原料以芦苇屑为主,使用液体菌种和覆土栽培方式,初潮菇平均生物转化率为45.6%。营养成分分析表明:以芦苇屑为栽培培养基,子实体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别为K(2 190mg/kg)、Fe(16.2mg/kg)、Mg(59.7mg/kg)、Ca(33.4mg/kg),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比高达44.85%,谷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含量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高钾低钠的食用菌。
2020年05期 v.39;No.203 848-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9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5 ] - 赵爽;李婉云;杨静雅;侯怡婷;赵丽莉;贺学礼;
利用纤维素酶高产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降解木质纤维素是实现废料资源化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选取来自不同生境的两株T.viride,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甘草药渣为基质,测定两者滤纸纤维素酶(filter paper cellulase,FPase)活性和还原糖产量。从时间、温度、水分、pH 4个方面比较两株T. viride的环境适应性和不同基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基质,T.virideXJ最适初始料液比为1:4–1:5.5,T. viride AG最适初始料液比为1:5–1:5.5。初始料液比1:5.5时,T. viride AG产FPase活性显著高于T. viride XJ。两株T. viride最适发酵温度均为28℃,各温度处理下不同菌株间无显著差异。两株T. viride均表现为还原糖消耗。以甘草药渣为基质,T. viride XJ最适初始料液比为1:2–1:2.5,T. viride AG最适初始料液比为1:3–1:3.5。料液比高于1:3,T. viride AG产FPase活性显著高于T. viride XJ。T. viride AG最适发酵温度为28℃,T. viride XJ最适发酵温度为23–28℃。温度低于28℃,T. viride XJ产FPase活性显著高于T. viride AG。两株T. viride均表现为还原糖积累。两株T. viride最适初始pH均为6–7,最适发酵时间均为3d。最优发酵条件下FPase活性:T. viride AG>T. viride XJ。对T. viride产FPase诱导能力:甘草药渣>玉米秸秆。变差分解表明两株T.viride产FPase活性差异主要源于菌株对生境的生态适应。比较分析菌种来源、基质类型、环境条件对T. viride发酵效果的影响,将有助于该菌大规模应用性研究。
2020年05期 v.39;No.203 85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6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4 ] - 邢红爽;张一丹;邢丽君;李伟;师长海;郭绍霞;
于温室盆栽不同光照条件(遮光率分别为0%、24%、48%、72%、96%)下,对孔雀草Tagetes patula进行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球状巨孢嚢霉Gigaspora margarita和不接种对照处理,测定孔雀草菌根侵染率、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旨在评价AM真菌对孔雀草耐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AM真菌均能侵染孔雀草根系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不同遮光处理均以接种F. mosseae的侵染效果最佳,强光及弱光均不利于AM真菌侵染,当遮光率为24%时,孔雀草生长状况最佳。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F. mosseae显著提高了孔雀草株高、茎粗、叶面积、根冠比、比叶重、着花数和花茎,单花花期延长,提高了根系活力、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脯氨酸含量,光补偿点下降,光饱和点升高,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大。结果表明,适当遮荫有利于孔雀草生长发育,接种AM真菌能增强孔雀草对光照的适应能力,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减缓弱光造成的损伤,增强其耐阴性,且以接种F. mosseae效果最好。
2020年05期 v.39;No.203 870-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3 ] - 佘新松;姚婷;韩燕峰;甘卓亭;周蔚;袁旺生;唐敏;
采用极性不同的6种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和水)、按索氏提取法逐级萃取破壁灵芝孢子粉,并同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各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GC/MS共鉴定出101种化合物,其中酸类10种、酯类40种、醇类7种、酮类6种、酚类2种、烃类18种、甾类9种和杂原子化合物9种;UPLC-Q-TOF/MS共推断出40种化合物,其中倍半萜类1种、二萜类1种、三萜类9种、生物碱类4种、酰胺类7种、有机酸类9种以及其他化合物9种。两种测定方法间共有化合物仅1种,仅存在于5种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和甲醇)萃取物之一的化合物共105种,2种或2种以上萃取物共有的化合物共31种,实验方法较好地实现了样品中化合物组分的充分分离,扩大了可检测化合物的范围。研究结果为灵芝孢子粉中化学成分的系统分析与鉴定、及灵芝孢子粉的化合物谱图库的完善提供了基础资料,为相关药理、药效分析及灵芝的药用模式真菌研究提供参考。
2020年05期 v.39;No.203 881-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0K] [下载次数:10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9 ] - 王萌皓;郝正祺;常明昌;孟俊龙;刘靖宇;冯翠萍;
确定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调节作用受体,探索广叶绣球菌β-DR葡A聚W2糖64的.7免;T疫LR调4节抗机体制和。TL采R2用抗MT体T分法别测作定用不巨同噬浓细度胞广R叶AW绣2球64菌.7β-1Dh-,葡再聚用糖含对有巨β噬-D细-葡胞聚RA糖W的26X细4.胞7培增养殖á液活培养。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NO、IL-6、TNF-α、IFN-β的生成量;提取细胞内总RNA,采用RT-PCR测定巨噬细胞TLR4 mRNA表达量;提取巨噬细胞总蛋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TLR4的蛋白表达。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能够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增加NO、IL-6、TNF-α、IFN-β的生成量,提高TLR4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TLR4抗体作用细胞后,NO、IL-6、TNF-α、IFN-β的生成量明显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TLR2抗体作用细胞后,NO、IL-6、TNF-α、IFN-β的生成量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可以通过细胞表面受体TLR4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增强下游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调节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功能。TLR2可能不是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的免疫受体。
2020年05期 v.39;No.203 907-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4 ] - 王欢;王淑敏;陈长宝;李玉;
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luteovirens异名为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luteovirens,是我国珍稀的食药用菌。为探究其镇痛、抗炎和抗偏头痛的药理作用,本研究初步探究了黄绿卷毛菇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F. luteovirens,FLW)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机体抗炎和镇痛的作用。SD大鼠灌胃给药不同剂量FLW,硝酸甘油诱导造模后,观察行为学变化,并测定偏头痛大鼠血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下丘脑组织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水平变化。结果表明,FLW给药组可以显著降低偏头痛大鼠血清中NO、IL-6和IL-1β的水平;同时,可显著提高下丘脑组织中5-HT、DA和NE的水平,对实验性偏头痛大鼠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2020年05期 v.39;No.203 917-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9 ] - 宋自力;廖头根;张伟;陈国参;李伟;汪世华;尹文兵;
烟梗是烟草工业的重要副产物,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本研究首先利用白腐菌漆酶对烟梗丝进行预处理,提升了添加烟梗丝的卷烟品质;然后分别以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的降解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建立方程模型,对漆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组成的复合酶预处理烟梗丝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每100g烟梗丝加入30U漆酶,在料液比为35%、温度为30℃、酶解pH为5处理48h的条件下预处理的烟梗丝对提升卷烟品吸效果最佳,烟梗丝中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的降解率分别为20.16%、15.10%、7.20%和12.40%;为获得与之相同的各组分降解率,响应面法优化漆酶复合酶最佳处理条件为:每100g烟梗丝加入漆酶14.72U、纤维素酶1.00U、半纤维素酶1.00U、果胶酶8.45U。验证发现烟梗丝各组分降解率实测值与理论值无显著性差异,且显微结构观察显示复合酶处理后的烟梗丝表面致密结构被破坏,孔洞数量明显增加。本研究获得的白腐菌漆酶预处理后的烟梗丝在卷烟中的添加能有效改善卷烟品质,且漆酶复合酶的使用大幅减少了漆酶的用量,降低了漆酶预处理烟梗丝的成本,为废弃烟梗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0年05期 v.39;No.203 923-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6 ] - 章轶哲;李宏锡;张凯平;孙承业;张宏顺;卢俊伽;何仟;李海蛟;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Taqman-MGB探针的亚稀褶红菇Russulasubnigrican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亚稀褶红菇与其近似种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序列差异,设计合成1对引物和1条特异性Taqman-MGB探针,并用常见有毒红菇种类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引物特异性良好,仅亚稀褶红菇出现荧光信号,完成整个检测过程只需2h。该法能够为毒蘑菇中毒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2020年05期 v.39;No.203 937-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8 ] - 胡永乐;张传海;林崇展;尤永芳;黄薇;
为提高蛹虫草液体发酵胞外多糖含量和菌丝体生物量,以厚朴为药性基质,对蛹虫草进行双向液体发酵。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发酵过程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厚朴添加量5g、接种量15.5m L、发酵温度25℃的条件下发酵9d,蛹虫草双向液体发酵产物中胞外多糖含量为3.11mg/m L,菌丝体生物量为18.81mg/m L。各发酵因素中,发酵液胞外多糖含量受接种量影响最大,菌丝体生物量则主要受发酵温度影响。优化所得发酵工艺可行性高、周期短、生产过程可控,为进一步提高人工培育蛹虫草质量、增加其关键活性产物的产量提供了参考。
2020年05期 v.39;No.203 94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