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

Mycosystema

研究论文

  • 不同衰退等级蒙古沙冬青根内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

    王珊;魏杰;杨岳;高永;

    本研究根据沙冬青现有的生长状况,将内蒙古西鄂尔多斯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沙冬青群落分为轻度衰退、中度衰退和重度衰退3个衰退等级,并选取一个未衰退的沙冬青群落作为对照,应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这4个沙冬青群落的植株根内真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测序共获得215个真菌的OTU,不同衰退等级沙冬青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在门、科、属水平上都有显著差异。Top 10属中的Agaricus、Tomentella、Tricholoma、Fusarium、Inocybe以及Tuber这6个属真菌在所有衰退等级的沙冬青都有分布。不同衰退等级的沙冬青根内都有腐生或寄生真菌和"共生"真菌分布,不同衰退等级两类群的真菌占比不同且呈现出动态变化,随着衰退等级的增加沙冬青根内腐生真菌或寄生真菌与"共生"真菌比例显著增高。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容重具有协同作用,且对Agaricus、Inocybe、Fusarium、Penicillium、Amphinema具有正相关影响,对Tricholoma、Tomentella、Tuber具有负相关影响。

    2018年04期 v.37;No.178 41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太行山片麻岩区栓皮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

    魏松坡;宋怡静;贾黎明;袁振;

    以太行山片麻岩区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为研究对象,利用形态学、常规测序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并鉴定了与其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最终共划分出18种栓皮栎外生菌根形态类型。高通量测序得到394个外生菌根真菌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隶属于11目23科30属。其中栓皮栎外生菌根核心菌群(core microbiome)共9属17个OTUs,总相对多度达65.16%。样地1与样地2中样本的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但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核心菌群在2个样地中的分布不同,其中红菇属Russula、牛肝菌属Boletus、粉孢牛肝菌属Tylopilus、硬皮地星属Astraeus主要分布于位于阳坡的样地1,而空团菌属Cenococcum、小球孢盘菌属Sphaerosporella、锁瑚菌属Clavulina、丝盖伞属Inocybe主要分布于位于阴坡的样地2,毛革菌属Tomentella在两个样地的分布相似。

    2018年04期 v.37;No.178 42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7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仓储烟叶表面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周家喜;喻理飞;张晓敏;娄元菲;张力元;杨洋;邹晓;

    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贮存于贵阳库(GY)、坛厂库(TC)和紫云库(ZY)的云南保山C3F(2013)烟叶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水平的ITS1基因测序分析,以期揭示陈化烟叶表面真菌群落组成、分布格局及功能分组,探讨化学因子对其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从15个样品中共检测到了1 173 560条有效序列,包括4个门、140个属;贵阳库优势属为耐干霉菌属Xeromyces,坛厂库优势属为红酵母属Rhodotorula,紫云库优势属为耐干霉菌属Xeromyces;坛厂库优势菌群及变化趋势与贵阳库和紫云库存在差异;真菌群落以腐生营养型和病理营养型为主,分布有潜在人体病原真菌;有机碳、总磷、总钾对真菌群落变化影响显著(P<0.05)。真菌群落组成和格局分布受存储环境、陈化时间及烟叶化学元素的共同影响。

    2018年04期 v.37;No.178 434-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西宁市萝卜黑心病的病原

    苗增建;何苏琴;张晓梅;文朝慧;白滨;孔小平;

    萝卜黑心病是近年来在青海省西宁地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重病田发病率高达100%,严重影响了萝卜的产量和品质。罹病萝卜肉质根的根尖及毛根颜色变暗,纵向剖开病根,可见肉质根的中柱组织自根尖向上呈不同程度的黑色;横向剖开病根,可见肉质根的中柱组织呈现均匀或不均匀放射状分布的黑色变色点。经病原菌分离培养、科赫氏法则证病,及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该病的致病菌包括长孢轮枝菌Verticillium longisporum、三体轮枝菌V.tricorpus和瓜小织球壳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其中长孢轮枝菌的组织侵染率达100%,为优势病菌。这3种病菌的适宜生长温度分别为20℃、20–25℃和25℃。本文是这3种病菌为害萝卜的首次报道,萝卜是这3种病菌的新寄主植物。

    2018年04期 v.37;No.178 444-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6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丛枝菌根真菌对郁金香生长及其切花生理的影响

    李文彬;卢文倩;谢佳委;刘艳敏;刘润进;郭绍霞;

    为认识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生长、光合特性以及切后瓶插期生理的影响,通过温室盆栽接种试验,以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分别单独接种和共同接种,进行温室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共同接种F.mosseae和C.etunicatum的郁金香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对照,分别增加了32%、18%和28%。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AMF处理的郁金香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提高,共同接种F.mosseae和C.etunicatum的郁金香在正午12点达到光合参数最大值。接种AMF处理的郁金香花葶长、地上干物质质量、地上鲜物质质量和叶面积均高于不接种对照,开花期早于不接种对照。切花瓶插期间,接种AMF处理的郁金香切花花瓣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酶活性比不接种对照显著提高;且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接种处理有效地改善切花花枝的水分平衡,并延长郁金香切花的瓶插寿命、最佳观赏期和花期。

    2018年04期 v.37;No.178 45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金针菇HMG-box转录因子鉴定及一个候选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孟丽;王丽;刘芳;丑天胜;王威;谢宝贵;

    食用菌的原基形成受到环境因子和内源基因的共同调控,转录因子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在已测序金针菇单核菌株L11全基因组中鉴定到29个高速泳动蛋白(high-mobility-group box,HMG-box)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基于金针菇双核菌株H1123各发育时期转录组数据,筛选到一个与金针菇原基形成相关的HMG-box转录因子基因Fv-hmg。通过同源比对发现Fv-hmg的DNA序列在6个不同金针菇菌株中十分保守,一致性为98.38%,有92个SNP位点。克隆分析表明,该基因长度为1 517bp,含有一个内含子。该基因编码489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序列,含有一个HMG-box结构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转录组测序共同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金针菇原基时期的表达量比双核菌丝时期高达4倍以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推测该转录因子参与调控金针菇的原基形成。HMG-box转录因子Fv-Hmg在金针菇原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8年04期 v.37;No.178 466-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禾谷镰孢菌蛋白激酶FgCdc15功能的研究

    侯瑞;王晨芳;

    细胞分裂是真核细胞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通过使用酵母菌Cdc15蛋白激酶序列比对,发现禾谷镰孢菌中只存在一个Cdc15蛋白激酶。基因缺失的功能研究表明Fg CDC15(FGSG_10381)基因敲除后,突变体菌落生长速度减慢,对小麦和玉米无致病力。Fg CDC15基因敲除突变体产生的分生孢子外观形态正常,但隔膜数量变少,同时发现该基因在分生孢子阶段表达量最高。在有性生殖阶段,Fg CDC15基因敲除突变体可产生极少量的子囊壳,但不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本文研究表明,禾谷镰孢菌蛋白激酶Fg Cdc15可能参与了有性和无性阶段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同时影响禾谷镰刀菌的致病毒力。

    2018年04期 v.37;No.178 476-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药用真菌灵芝液体培养过程中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孟歌;崔宝凯;李春道;刘红霞;司静;

    灵芝Ganoderma lingzhi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已被《中国药典》正式收录。本研究主要以菌丝体干重、多糖含量、多酚含量、黄酮含量、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为测定指标,对灵芝液体培养过程中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体现在液体培养过程中生长代谢旺盛,可分泌大量多糖、多酚、黄酮、AA等物质和SOD等酶类,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等的清除效果显著,且具有较强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作用,这也说明该菌的抗氧化活性与其自身的生长状况、次级代谢产物分泌及还原能力等密切相关。此外,一定的环境胁迫压力也可以激发该菌启动自身的抗氧化系统以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

    2018年04期 v.37;No.178 486-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1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烟曲霉TMS-26产紫杉醇补料分批发酵条件初步探索

    李浩浩;张培及;唐春强;杨淑慎;曹让;

    内生真菌发酵法是解决紫杉醇药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摇瓶分批发酵为基础,进行摇瓶补料分批发酵研究,探究了苯丙氨酸、甘氨酸、苯甲酸钠乙酸钠混合液、3,5-二硝基水杨酸、H2O2、Cu SO4在发酵周期(13d)中,不同添加时间点对TMS-26菌体量及紫杉醇产量的影响,发现在第8天添加苯丙氨酸、甘氨酸、3,5-二硝基水杨酸时,其产量分别达到了(664.80±40.34)μg/L、(628.72±30.44)μg/L、(641.36±19.62)μg/L;在第9天添加Cu SO4时,其产量达到了(697.46±15.76)μg/L;在第10天添加H2O2、苯甲酸钠乙酸钠混合液,其产量分别达到了(615.78±36.28)μg/L、(792.54±10.04)μg/L。在摇瓶补料分批发酵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5L罐发酵工艺放大研究,探究了前体和诱导子通过进行一次补加和恒速补加的方式对Aspergillus fumigatus TMS-26菌体量及紫杉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恒速补加苯丙氨酸乙酸钠混合液,紫杉醇产量达到了746.17μg/L。通过本次研究,优化了TMS-26产紫杉醇摇瓶补料分批发酵和5L罐发酵工艺,为后续实现紫杉醇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2018年04期 v.37;No.178 502-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刊物公告

  • 《菌物学报》2018年期刊订阅工作全面启动,欢迎订阅!

    <正>《菌物学报》(曾用名《真菌学报》《菌物系统》,英文刊名Mycosystema)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我国菌物学(包括真菌、粘菌、卵菌、地衣等)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实践上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报道内容包含菌物系统分类学、形态学、分子与细胞水平的进化菌物学、菌物区系地理学、菌物多样性、濒危菌物物种保护生物学以及与菌物系统分类有关的医学真菌、兽医真菌、生态学、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综述和研究论文。

    2018年04期 v.37;No.178 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简报

  • 我国桔梗上一种新病害匍柄霉叶斑病的病原

    周艳芳;王燕春;赵伟强;徐佳;路培;郑力嘉;

    2013年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发现桔梗匍柄霉叶斑病,该病害在2014–2017年均再次发生。采用单孢分离法在病叶上得到病原菌,于PCA培养基上培养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同时将病原菌的rDNA ITS、gpd和EF-1α的PCR产物测序后做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桔梗匍柄霉Stemphylium platycodontis基本一致。这是国内桔梗匍柄霉叶斑病的首次详细报道。

    2018年04期 v.37;No.178 511-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硬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firmibasis生活史的研究

    安小亚;刘朴;李玉;

    本文研究了网柄细胞状黏菌中国新记录种硬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firmibasis从孢子-黏变形体-细胞集群-假原质团-成熟孢堆果的无性生活循环过程。结果表明:该种细胞状黏菌孢子萌发至少需要8h,孢子萌发释放出具有不规则形状的黏变形体,黏变形体无色并进行不规则的高速运动;黏变形体细胞集群为典型的辐射状;孢堆果对光极为敏感,在成熟发育期微弱的光刺激便会导致子实体生长畸形或停止生长并死亡;从集群开始形成到孢堆果成熟持续约12–14h,完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史循环约需36–38h。

    2018年04期 v.37;No.178 516-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香菇种质资源中两种主要病毒的携带情况检测

    王锦杰;郭孟配;孙艺嘉;边银丙;徐章逸;

    香菇病毒病通常具有潜隐性特征,携带病毒的香菇菌株往往并不表现出明显症状,但一旦爆发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本文采用RT-PCR检测技术,系统分析了中国香菇野生种质及栽培种质中两种主要病毒Lentinula edodes mycovirus HKB(LeV-HKB)和L.edodes partitivirus 1(LePV1)的携带情况。对来源于中国主要栽培省(市)的90个香菇栽培菌株的检测结果表明,有67.8%(61/90)的供试菌株单独或复合感染有LeV-HKB和LePV1中的1种或2种,LeV-HKB病毒携带率56.7%(51/90),明显高于LePV1 35.6%(32/90);栽培菌株两种病毒的复合感染率为24.4%(22/90)。对地理来源几乎覆盖整个中国的125个野生菌株的检测结果表明,有75.2%(94/125)的供试菌株至少感染了LeV-HKB和LePV1中的1种,8.8%(11/125)野生菌株同时感染了两种病毒,且野生菌株中LePV1病毒携带率70.4%(88/125)明显高于LeV-HKB 13.6%(17/125)。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中LeV-HKB和LePV1病毒的存在与否与菌株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相关性,显示香菇病毒极可能通过担孢子在自然界广泛传播。本研究为开展香菇菌种病毒病快速检测,从源头控制香菇病毒病传播,追踪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奠定了基础。

    2018年04期 v.37;No.178 522-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2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