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文颖;曾昭清;
在吉林、河南和湖北等地大蚕蛾科昆虫的虫茧上发现一种肉座菌目真菌,其子实体非子座型,子囊壳表生、肉质、梨形、淡橙色,子囊长柱形、具帽状加厚的顶端和细长的顶孔,子囊孢子线形、多分隔、易断裂。ITS、LSU、SSU多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它属于肉座菌目,并与Flammocladiaceae和线虫草科Ophiocordycipitaceae系统发育关系略近。形态学与序列分析的结果支持将其处理为一新属(茧壳菌属Cocoonihabitus)中的一个新种(茧壳菌Cocoonihabitus sinensis),并代表了该目的一个新科(茧壳菌科Cocoonihabitaceae)。
2017年12期 v.36;No.174 1591-1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7 ] - 门金鑫;邢晓科;郭顺星;
蜜环菌能为药用真菌伞形多孔菌菌核(猪苓)的生长提供营养,其自身也是一种重要的食药用真菌。筛选优良的蜜环菌菌株既可用于猪苓的栽培生产,也可为蜜环菌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本研究将从野生猪苓中分离得到的47株蜜环菌菌株划分形态型,选取12个代表性菌株进行液体培养,研究菌丝体多糖含量,以及发酵液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木聚糖酶、漆酶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蜜环菌菌株M8-3生长较快,生物量累积最高,3种关键酶的活性也较高,为较优质菌株,可用于猪苓的栽培实验;菌株M3和M8-3菌丝体多糖含量较高,可作为蜜环菌开发利用的候选菌株。
2017年12期 v.36;No.174 1599-1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8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1 ] - 樊荣;徐小鸿;曹亚松;商文静;朱荷琴;胡小平;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重要的土传植物病原真菌,以休眠结构微菌核作为初始接种体,可侵染660多种植物引致黄萎病。微菌核是致密的多细胞结构,表面附着大量的DHN黑色素。许多报道指出,在微菌核发育过程中,传统的DHN黑色素合成途径中有5种催化酶编码基因Vd PKS、Vd T4HR、Vd SCD、Vd T3HR和Vd LAC均被诱导表达,但这些基因与微菌核形成的关系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技术,系统研究了传统DHN黑色素合成通路上这5种关键酶编码基因及一种缩链催化酶编码基因Vayg1在大丽轮枝菌黑色素合成及微菌核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DHN黑色素合成需要Vayg1基因的参与,且Vayg1和Vd T3HR基因还参与微菌核的形成过程。因此,Vayg1基因和Vd T3HR基因可作为黄萎病防治的新靶标。
2017年12期 v.36;No.174 1608-1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2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67 ] - 陈铭;耿志刚;刘宁;李多川;
多糖单加氧酶(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s,PMOs)是一类含铜氧化酶,在还原型辅因子(如维生素C)存在下可使纤维素分子氧化降解,在纤维素的酶解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5个嗜热真菌PMOs基因,构建p PICZαA-PMO表达载体,电转毕赤酵母GS115进行真核表达,经镍柱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后对其氧化活性进行探究。用5个PMOs分别处理磷酸膨胀纤维素(PASC),薄层层析法(TLC)鉴定酶解产物主要为纤维二糖到纤维六糖;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鉴定结果显示:PMO0810为C4或C6氧化,PMO2033、PMO0154、PMO4983既有C1氧化也有C4或C6氧化,PMO3424未检测到相应的氧化裂解峰。
2017年12期 v.36;No.174 1616-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4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6 ] - 孙墨可;张曼;田娟;李晓薇;李海燕;李玉;
灵芝Ganoderma lingzhi是我国著名的药用真菌。但是,作为一种营养和保健价值都非常高的大型担子菌,灵芝还缺乏完善的转基因方法和安全转基因体系。本研究建立了免疫调节蛋白基因的过表达系统,并利用真菌特异性启动子GPD、终止子NOS和目的基因LZ-8构建真菌特异性双T-DNA表达载体p SB130NG-LZ8;利用溶壁酶提取灵芝原生质体,并用FDA染色法检测灵芝原生质体活性,原生质体成活率约为80%。通过PEG转化法对灵芝原生质体成功进行了转化,转化得到的原生质体在带有潮霉素抗性平板上长出,转化率为3–4/μgpSB130NG-LZ8+107个原生质体。转化子通过PCR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获得LZ-8在灵芝中的过表达。
2017年12期 v.36;No.174 1625-1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97 ] - 雷含珺;万芳芳;潘丹阳;刘帅;刘铭辉;刘高强;
壳聚糖在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用途。甲壳素脱乙酰酶(CDA)是生物法生产壳聚糖的关键酶。本文首次报道层生镰刀菌深层发酵生产CDA,并研究了层生镰刀菌发酵产CDA的关键培养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层生镰刀菌发酵产CDA的4个关键基质参数为:酵母膏(A)、乳糖(B)、硫酸亚铁(C)和甲壳素(D)。进一步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各参数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B、C 3因素及BD的交互作用对CDA得率的影响均为极显著水平(P<0.01),得到预测CDA酶活的回归模型。经响应面最优分析,对应4因素的最佳水平为:酵母膏10.57g/L、乳糖10.63g/L、硫酸亚铁5.48g/L、甲壳素10.22/L。在该条件下,CDA酶活可达17.61/mL。
2017年12期 v.36;No.174 1632-1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0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8 ] - 汪雯翰;徐宾;张赫男;杨焱;庄海宁;唐传红;徐锦;贾薇;张劲松;
本文主要研究灵芝子实体醇提物的毒理学并评价其安全性,利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灵芝醇提物的毒性进行考察。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对灵芝醇提取物的最大耐受量是15 000mg/(kg?bw);灵芝醇提取物在有或无S9的条件下,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突变型菌株TA97、TA98、TA100及TA102均无潜在致突变性;灵芝醇提取物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均呈阴性反应,不同剂量的样品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该结果表明灵芝醇提取物基本无毒性,属实际无毒物质。本研究为灵芝醇提取物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研究。
2017年12期 v.36;No.174 1642-1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2 ] - 宋文荣;闫俊;吴芳;包海鹰;
广叶绣球菌(荷仙菇-H)是近年来新培养的一种食药用真菌,属担子菌门、多孔菌目、绣球菌科、绣球菌属。本文对其超微粉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H22荷瘤小鼠肿瘤移植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阳性组、广叶绣球菌超微粉高、中、低3个剂量组(1 000,500和100mg/kg),连续给予相应药物10d,计算H22荷瘤小鼠的抑瘤率、体质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以及肝脏指数,对各组小鼠的瘤块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并对血清中的SOD和IFN-γ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广叶绣球菌超微粉3个给药组的抑瘤率均大于40%,高剂量组抑瘤率最高为54%;可增加小鼠体质量;提高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肝脏指数;给药组SOD值均高于模型组,说明广叶绣球菌超微粉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给药组IFN-γ值均高于模型组,给药组VEGF值均低于模型组,说明广叶绣球菌超微粉能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因此,广叶绣球菌超微粉的抗肿瘤作用明显,可能是通过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抑制了肿瘤细胞,达到抗肿瘤的功效。
2017年12期 v.36;No.174 1651-1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7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5 ] - 刘鑫;侯若琳;刘建兵;胡开辉;林文雄;郑明锋;傅俊生;
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筛选球孢白僵菌深层发酵液抗乳腺癌活性部位,并对其活性部位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采用MTT法检测发酵液不同萃取部位抗乳腺癌活性;通过细胞形态观察进一步了解活性萃取部位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LC-MS/MS对活性部位的成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球孢白僵菌深层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呈量效和时效关系(P<0.05),作用24h的IC50值为197.84μg/m L;细胞形态观察显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浓度在200μg/m L时,对MDA-MB-231细胞的凋亡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强;LC-MS/MS数据初步表征了其中的18个化学成分,初步鉴定了其中的15种成分,其中13种成分首次从球孢白僵菌中得到鉴定,其他3个物质虽未能初步鉴定,但亦对其分子量及分子式进行了初步的表征。乙酸乙酯部位是球孢白僵菌深层发酵液抗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主要活性部位,能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初步鉴定了其中15种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球孢白僵菌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017年12期 v.36;No.174 1659-1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2 ] - 马燕;余晓斌;
将11种中药水提物分别加入孤苓核生柄孔菌液体发酵中,以生物量、胞外多糖和三萜类物质为指标,从中选出最佳中药、最佳中药浓度以及最佳中药浓度组合。结果表明,对孤苓核生柄孔菌生长与发酵产物影响最大的中药是何首乌和菊花2种。菊花对三萜类物质的影响较大,何首乌则对孤苓核生柄孔菌生长和发酵胞外多糖影响较大。孤苓核生柄孔菌发酵生物量达到最大(23.97g/L)的条件为添加何首乌水提物浓度15g/L;产胞外多糖的最佳(4.15g/L)条件为添加何首乌水提物浓度5g/L;总三萜类物质产量达到最高值(397.99mg/L)的条件为组合中药水提物:何首乌和菊花水提物浓度均为25g/L。
2017年12期 v.36;No.174 1667-1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4 ] - 曹玉春;包海鹰;图力古尔;李玉;
比较玉木耳、银耳、毛木耳及黑木耳等药用胶质菌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将4种菌类分别由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GC-MS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菌类共同含有的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十六烷酸。石油醚提取物中玉木耳的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最高,为29.018%;毛木耳、银耳和黑木耳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最高,分别为95.995%、76.982%、55.70%;在4种菌类中只有玉木耳中发现了肉豆蔻醛成分。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毛木耳和银耳含有亚油酸含量最多,为28.237%和52.498%;黑木耳a中检测到柏木脑成分,另外一个黑木耳b样品中检测到大量的苯甲酸。银耳独有的化学成分Anthiaergosta-5,7,9,14-tetraene。用GC-MS方法检测分析发现4种胶质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组成上既有共性成分,也有各自特有的成分,本文采用气质联机分析方法为胶质菌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研究基础。
2017年12期 v.36;No.174 1674-1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