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琼;崔春来;宋红生;王四宝;
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是一种重要的广谱性杀虫真菌,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应用广泛。研究表明microRNAs在丝状真菌的生长发育中可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迄今有关miRNAs在绿僵菌产孢过程中的作用还未见研究报道。本文分析了实验室前期鉴定的一个绿僵菌新miRNA(mro-miR-33)在绿僵菌产孢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绿僵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mro-miR-33的表达量有显著差异,且在孢子发育过程表达量下降。在野生菌株中过表达mro-miR-33后,绿僵菌的产孢量显著下降,qRT-PCR分析表明孢子发育关键调控基因brl A表达显著下调,而敲除mro-miR-33后,绿僵菌的产孢量显著增加。这些变化表明mro-miR-33在绿僵菌的产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7年06期 v.36;No.168 671-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7 ] - 彭轶楠;王沛雅;巩晓芳;祝英;杨晖;王治业;周剑平;
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是一种对动、植物和环境无害,兼具杀菌和增产效果的生防真菌。本研究以0.8mol/L甘露醇与25mmol/L CaCl_2和10mmol/L Tris-H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使寡雄腐霉菌丝体在含有裂解酶、纤维素酶、破壁酶的复合酶系中酶解得到其原生质体。此原生质体通过液体振荡培养的途径恢复再生1d后涂于平板上可生长为成熟菌体。本研究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寡雄腐霉原生质体数量超过1×10~9CFU/m L,活性超过80%;通过液体培养再生途径使得寡雄腐霉原生质体再生率达32.9%。此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获得的寡雄腐霉原生质体品质高、数量多,完全能够满足后期基因遗传转化、细胞融合培养等研究应用。
2017年06期 v.36;No.168 679-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4 ] - 杨金梅;严蒸蒸;陈佳佳;杨民和;
散囊菌属真菌是我国砖茶加工中的重要微生物,对茯砖茶的品质、风味和生理功能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应用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茶叶固体发酵和胞外分泌蛋白组分析相结合,本文研究18株散囊菌在DG18培养基中的大分子水解酶活性;以及发酵条件对菌株LP-7胞外分泌蛋白产量的影响和胞外蛋白的组成。平板检测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试验条件下,18个菌株中有8个菌株表现单宁酶活性,10个菌株表现淀粉酶活性,6个菌株表现脂肪酶活性,10个菌株表现纤维素酶活性,9个菌株表现蛋白酶活性;菌株LP-7同时检测到5种胞外水解酶活性;LP-8、FZ-3和QL-2等3个菌株同时检测到4种水解酶活性;而LP-5、LP-6、FZ-1、FZ-2、FZ-4和QL-1 6个菌株同时检测到3种水解酶活性。采用绿茶固体发酵,茶叶含水量为80%,发酵时间为21d,对发酵茶叶中蛋白质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菌株LP-7发酵茶叶后的胞外分泌蛋白组进行初步分析,成功鉴定出10个胞外蛋白,其中7个是酶蛋白,分别是α-L-阿拉伯糖甘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单宁酶、脂肪酶、阿魏酸酯酶、芳香族化合物双加氧酶、糖苷水解酶等。在干燥条件下,散囊菌能够分泌丰富的胞外蛋白(酶),这为解释散囊菌在茶叶发酵过程中的酶学机制和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7年06期 v.36;No.168 691-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5 ] - 杨瑞恒;李燕;唐利华;李传华;鲍大鹏;
伞菌目Agaricales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亚门Agaricomycotina,是担子菌门中最大的一个类群,能够以腐生、寄生以及共生的模式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生存范围广,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51株伞菌目真菌基因组大数据挖掘降解木质纤维素相关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CAZymes)和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s),同时比较白腐菌、褐腐菌、腐生菌、菌根菌、植物致病菌、兼性寄生菌、动物共生菌和不明生态型真菌降解机制的差异。结果显示白腐菌和褐腐菌等木腐菌、菌根菌、兼性寄生菌、其他腐生菌、植物致病菌以及共生菌的CAZymes家族平均数目为134个、93个、101个、127个、61个和32个,而CAZymes同源的基因平均数目为398个、240个、463个、407个、418个、131个和38个,木腐菌的CAZymes家族最为丰富,但是兼性寄生菌基因数目最多;同时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26个家族中,基因数目分别为86个、32个、101个、86个、104个、36个和10个。在木腐菌(白腐菌和褐腐菌)、菌根菌、兼性寄生菌、腐生菌、不明生态型、植物致病菌和动物共生菌中氧化还原酶相关的基因数目为44个、35个、48个、53个、59个、6个和29个,其中不明生态型真菌的基因数目最多达到了59个,植物致病菌的数量最少。CAZymes和氧化还原酶在不同的真菌中数量和种类差别很大,与其生态类型的关系不明显,此研究丰富了木质纤维素降解机制的多样性,但是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设计对其生物活性进行验证以及进行蛋白家族进化分析。
2017年06期 v.36;No.168 705-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0 ] - 甄静;李冠杰;李伟;杜志敏;王继雯;尹文兵;陈国参;
利用基础产酶培养基从保藏的9株白腐真菌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漆酶菌株毛栓孔菌XYG422,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该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获得较高产漆酶能力,同时研究了该菌株对玉米秸秆的生物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在液体发酵条件下,XYG422产漆酶最适宜碳氮源成分为玉米粉和酒石酸铵,菌株XYG422发酵条件优化后产漆酶酶活显著提升,该菌株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玉米粉40g/L、酒石酸铵3g/L、温度30℃、pH 8.0、接种量5个直径1cm的菌饼、转速180r/min,诱导剂吐温-80和2,5-二甲基苯胺在低浓度时对菌株产漆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株产漆酶活性最高可达到41.6U/m L。该菌株表现出了对玉米秸秆较好的生物降解效率,培养60d后,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依次为83.54%、50.65%和19.53%。
2017年06期 v.36;No.168 718-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87 ] - 汪雯翰;贾薇;杨海芮;孙太萍;庄海宁;陈杰;奚莉萍;李传华;张劲松;
从一种牛肝菌Boletus sp.中分离得到一株炭角菌菌株,通过液体深层发酵获得菌丝体,并对其粗多糖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进行了体外免疫力、抗氧化和抗肿瘤等活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此株炭角菌的菌丝体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抗氧化和提高免疫活力的效果不明显,但炭角菌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相对SPCA-1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100μg/m L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0.08%和68.41%,而50μg/m L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可以分别诱导25.4%和26.3%的SPCA-1细胞发生早期凋亡,并引起P53、Caspase-3和Bax抗肿瘤标志蛋白表达上升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降,表明两种提取物抗肿瘤效果是通过样品诱导细胞线粒体释放ROS来发挥的。同时,发现炭角菌可以激活细胞自身的保护性自噬,从而降低炭角菌的抗肿瘤活性。以上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和开发以炭角菌为来源的抗肺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2017年06期 v.36;No.168 730-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4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7 ] - 于存;池玉杰;
前期工作中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一白腐真菌CB1,本研究进一步观察菌株CB1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克隆菌株CB1的ITS基因序列,对菌株CB1的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完成菌株CB1综合的鉴定。同时对菌株CB1脱色两种活性染料进行了研究,探讨菌株CB1脱色活性染料的能力。结果表明,菌株CB1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与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特征基本吻合,菌株CB1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菌株CB1的ITS序列与一色齿毛菌的ITS序列有较近的进化关系,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综合鉴定菌株CB1为C.unicolor CB1。染料脱色结果表明,菌株CB1可以明显脱色活性黑和活性红染料,与脱色活性黑相比,菌株CB1可以更有效地脱色活性红染料,在脱色12d时,菌株CB1对浓度为10、50、100、250、500mg/L的活性黑脱色率分别为96%、93%、65%、55%、40%,菌株CB1对浓度为10、50、100、250、500mg/L的活性红在12d时的脱色率分别为98%、95%、91%、87%、83%。
2017年06期 v.36;No.168 743-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7 ] - 潘峰;苏天骄;邓克莉;伍微;吴卫;
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一株分离自川贝母鳞茎的内生真菌CBY11鉴定为Fusarium tricinctum。分别研究其发酵液石油醚提取物(PEE)、乙酸乙酯提取物(EAE)、正丁醇提取物(BAE)和乙醇提取物(ETE)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总抗氧化活性(以ABTS法测定)和总还原力(FRAP法测定),以及其总多酚含量(TPC)、总黄酮含量(TFC)和总皂苷(TSC)含量。结果发现EAE、BAE和ETE均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分别为1.95mg/m L、1.19mg/m L、1.64mg/m L)和总抗氧化活性(IC50分别为0.43mg/m L、0.58mg/m L、0.43mg/m L),但总还原能力相对较弱;PEE的抗氧化活性整体较低。此外,EAE、BAE和ETE的TPC、TFC及TSC显著高于PEE(P<0.05)。可见TPC、TFC及TSC与抗氧化活性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HPLC分析表明EAE含有多种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酚酸等物质,如芹菜素。GC/MS分析表明PEE中含有少量抗氧化酚类物质,最主要成分是烷烯烃类。本研究表明川贝母内生真菌CBY11具有产生丰富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能力,具有多种利用价值。
2017年06期 v.36;No.168 752-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6 ] - 贺元川;鲁增辉;陈仕江;
为了解聚六亚甲基双胍对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蝙蝠蛾幼虫病原菌粉棒束孢的杀菌消毒效果和对蝙蝠蛾幼虫的毒性,本文采用了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现场试验、稳定性试验及昆虫毒性评价方法,对该消毒剂的消毒相关性能及安全性进行试验观察。结果显示含2g/L聚六亚甲基双胍消毒液对粉棒束孢孢子悬液或者现场试验作用45–60min,杀菌率均可达到99.00%以上。聚六亚甲基双胍消毒原液及稀释液37℃保存3个月与1个月的下降率分别为2.10%和3.20%,性质比较稳定、杀菌效率短期内无显著降低;含量≤10g/L聚六亚甲基双胍消毒液对蝙蝠蛾幼虫死亡影响不显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属于实际无毒类物质。聚六亚甲基双胍消毒液性质稳定、杀菌效果好、无毒,可用于蝙蝠蛾幼虫饲料、饲养盒等的消毒。
2017年06期 v.36;No.168 76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