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

Mycosystema

研究论文

  • 中国小双孢盘菌属分类研究——7个新种和4个新记录种(英文)

    庄文颖;郑焕娣;任菲;

    对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保藏和近年来采集的我国小双孢盘菌属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鉴定出14个种,包括7个新种(线孢小双孢盘菌、湖北小双孢盘菌、大孢小双孢盘菌、山地小双孢盘菌、蕨生小双孢盘菌、香地小双孢盘菌、中国小双孢盘菌)、4个中国新记录种(碘蓝小双孢盘菌、四孢小双孢盘菌、三隔小双孢盘菌、一个未定名种:Bisporella sp.3999)和3个已报道种。对新种与相似种的主要形态学区别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和讨论,更新了部分种在我国的分布状况。提供了该属我国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

    2017年04期 v.36;No.166 40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51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3 ]
  • 柔膜菌目一个新种和三个中国新记录种(英文)

    郑焕娣;庄文颖;

    报道了柔膜菌目1个新种——镰孢状胶被盘菌Crocicreas fusarioides和3个中国新记录种——迪氏膜盘菌Hymenoscyphus dearnessii、韩国膜盘菌H.koreanus和叶轴生粒毛盘菌Lachnum rachidicola。提供了各个种的特征描述和图示,以及韩国膜盘菌和叶轴生粒毛盘菌的DNA序列数据。

    2017年04期 v.36;No.166 421-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40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一株产赭曲霉毒素A黑曲霉及其产毒条件

    张宏海;汪洋;张晓琳;王婧;

    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分离的曲霉属黑色组H1菌株为试验材料,依据形态特征和基于rDNA ITS、β-tubulin及calmodulin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利用HPLC-FLD和UPLC-MS/MS检测分析确认H1菌株具有产生赭曲霉毒素A(OTA)的能力。进一步研究了培养条件对H1菌株产毒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YES培养基比CYA培养基更利于H1菌株的营养生长和产OTA;18–25℃,该菌生长较慢,但OTA产量高;18℃H1菌株在YES培养基上培养9d时OTA的产量达到最大值,为26.01μg/g YES;30–37℃该菌的生长速率显著提高,但OTA产量很低,甚至不产OTA。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营养条件是影响H1菌株产生OTA能力的重要因素。

    2017年04期 v.36;No.166 43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1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2 ]
  • 松树蜂入侵樟子松的内栖真菌区系

    王立祥;任利利;游崇娟;周丰;石娟;骆有庆;

    为探索松树蜂入侵后的樟子松内栖真菌与健康状态樟子松内栖真菌的组成差异,本文对松树蜂入侵后不同健康状态(健康、衰弱、死亡)樟子松的不同主干高度(基、中、上)内栖真菌进行研究。共分离到樟子松内栖真菌25属37种,其中健康木分离到13种,多为腐生菌和内生菌;衰弱木分离到23种,多为致病菌和腐生菌;死亡木分离到11种,多为腐生菌。不同主干高度而言,健康木中部真菌检出率最大,为55.2%,基部真菌种类最多,为9种;衰弱木上部真菌检出率最大,为100.8%,基部真菌种类最多,为13种;死亡木上部真菌检出率最大,为106.4%,上部真菌种类最多,为8种。不同健康状态内栖真菌的数量为:死亡木>衰弱木>健康木;内栖真菌种类为:衰弱木>健康木>死亡木。结果为研究樟子松不同健康状态下的优势内栖真菌与松树蜂及共生菌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2017年04期 v.36;No.166 44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56 ]
  • 华东苏、浙、皖三省的黏菌物种

    王高伟;闫淑珍;徐美琴;戴群;姚慧琴;刘歧莎;陈双林;

    为了系统掌握我国北亚热带东部地区的黏菌物种资源多样性,在华东苏、浙、皖三省进行了黏菌的野外标本采集、室内湿室培养和鉴定分类研究。确定三省已知黏菌6目11科34属148种,其中,江苏省有黏菌6目11科28属108种,紫褐筛菌Cribraria languescens等12种为江苏省新记录种;浙江省有黏菌6目10科24属72种,橙黄半网菌Hemitrichia abietina等16种为浙江省新记录种;安徽省有黏菌6目10科28属92种,粉红双皮菌Diderma testaceum等15种为安徽省新记录种。本文还对一些物种分类地位和名称变化进行了订正,同时记述了每个物种的生境和在我国华东三省的分布。这一研究反映出亚热带地区黏菌多样性研究的巨大潜力,也丰富了对我国黏菌物种多样性组成和分布格局的认识。

    2017年04期 v.36;No.166 454-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0 ]
  • 基于担孢子形成过程四分体随机分离规律揭示草菇的有性生活史

    陈炳智;傅俊生;龙莹;张磊;章小寅;张翔;胡锋黎;江玉姬;谢宝贵;

    本研究观察了草菇担子上着生担孢子的类型、担孢子细胞核数量,扩增了单孢菌株交配型A因子特异序列,基于减数分裂后四分体随机分离进入担孢子的遗传规律,分析了异核担孢子和同核(或单核)担孢子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草菇担孢子中异核担孢子的比例平均为7.14%,同核或单核担孢子的比例平均为92.86%。单核或同核的担孢子萌发后需要质配形成异核体才能完成有性生殖,交配方式类似异宗配合;异核担孢子萌发直接形成异核菌丝,其有性生殖类似同宗配合。

    2017年04期 v.36;No.166 46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8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6 ]
  • 刺芹侧耳下脚料多糖的纯化与结构解析

    刘艳芳;薛令坤;吴迪;周帅;杨焱;王晨光;唐庆九;颜梦秋;张忠;张劲松;

    采用超滤分离结合乙醇沉淀的方法,从刺芹侧耳下脚料水提物中纯化获得一多糖组分PEP30。苯酚硫酸法检测其糖含量约为94.2%,HPSEC-MALLS-RI系统分析其重均分子量(Mw)为3.74×106Da,多分散系数为1.03,为窄分布样品。通过红外光谱、单糖组成分析、甲基化GC-MS分析和核磁共振技术对多糖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P30为一种β-D-葡聚糖,其主链以β-(1→3)-糖苷键连接,支链以β-(1→6)-糖苷键连接,支链与主链上糖残基的摩尔比为1:3。

    2017年04期 v.36;No.166 473-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5 ]
  • 真菌激发子对桑黄胞内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张国利;司静;田雪梅;王进平;

    利用前期通过大量预试验筛选获得的3种真菌多糖激发子,在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发酵液中进行添加,研究其对桑黄胞内黄酮、三萜及多糖等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并对激发效果好的激发子继续进行添加量和激发时间的优化。结果显示:参试的3种真菌多糖激发子在一定程度上均能促进桑黄胞内黄酮和胞内三萜类成分的积累,但对胞内多糖积累的影响不明显;来源菌株为薄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tenuis的激发子表现最突出,激发效果显著且稳定性良好。激发条件优化的结果表明:在接种的同时按照50mg/L的终浓度进行激发子的添加,激发6d,桑黄胞内黄酮含量达最高值0.7%,比对照提高79.49%;在接种1d后,按照50mg/L的终浓度进行激发子的添加,激发5d,对桑黄胞内三萜类成分代谢的激发效果最显著,胞内三萜含量最高可达5.62%,是对照组的3.43倍。

    2017年04期 v.36;No.166 482-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74 ]
  • 小囊网盘衣真菌新色原酮类次级代谢产物初步研究

    王娇红;李二伟;魏江春;

    地衣是地衣型真菌与相应藻类或蓝细菌之间紧密而稳定的独特的共生生态系统。本实验以分离自小囊网盘衣中的地衣型小囊网盘衣真菌Sarcogyne asciparva为材料,通过液体深层培养后,从中分离到8个新色原酮类次级代谢产物Sarcasciols A–H(1–8),应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用改进Mosher′s方法确定了sarcasciol(1)中C-6位的绝对构型。并用96孔板法检测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2017年04期 v.36;No.166 492-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1 ]
  • 深红虫草高产卵孢菌素的培养基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卢梦梦;潘清灵;李赛妮;王磊;郝再彬;章卫民;

    本研究以提高深红虫草Cordyceps cardinalis C033次级代谢产物卵孢菌素的产量为目标,对其产卵孢菌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深红虫草产卵孢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深红虫草产卵孢菌素的最适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最佳发酵参数为:发酵时间6d,培养基初始p H 7.0,接种量6%,培养温度24℃,每500m L锥形瓶装液量100m L,摇瓶转速120r/min。用最佳培养基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后获得卵孢菌素448.70μg/m L,产量是优化前的10.14倍。该研究结果为菌株C033在农业害虫防治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017年04期 v.36;No.166 503-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4 ]
  • 响应面优化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灵芝三萜工艺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

    梁磊;黄清铧;王庆福;安玉兴;李奇伟;张柳莲;康佩姿;

    探索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仪对灵芝三萜的提取工艺及提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微波功率、超声波功率、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通过响应面分析进行灵芝三萜提取工艺的优化。结果显示,在乙醇含量75%、微波功率650W、超声波功率730W、提取时间20min时灵芝三萜的提取率达13.18mg/g,其中灵芝酸A含量为2.5mg/g;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灵芝三萜粗提物对DPPH清除效果优于茶多酚。

    2017年04期 v.36;No.166 512-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8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94 ]

简报

  • 菌寄生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英文)

    曾昭清;王新存;庄文颖;

    对来自湖南和广东的菌寄生属真菌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孢分离法获得纯培养菌株,将形态解剖、培养性状和DNA序列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发现3个中国新记录种:真菌菌寄生Hypomyces mycophilus、枝葡孢菌寄生H.sibirinae和三隔孢菌寄生H.triseptatus,对它们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了描述及图示。

    2017年04期 v.36;No.166 52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5 ]
  • 中国黏菌新记录种光皮煤绒菌的形态学及生活史研究(英文)

    李姝;王琬;王巍;王琦;李玉;

    光皮煤绒菌Fuligo leviderma为中国黏菌新记录种,采集自吉林省长白山温带针阔叶林,本研究描述了此种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征,并在实验室培养中获得其生活史。

    2017年04期 v.36;No.166 528-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7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