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

Mycosystema

综述

  • 炭角菌属真菌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高聪;罗俊;刘霞;马林;袁小红;

    炭角菌属真菌广泛分布于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含有萜类、生物碱、甾醇和聚酮等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抑菌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炭角菌属真菌的研究情况,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归纳,总结了相关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抑菌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2016年07期 v.35;No.157 76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67 ]
  • 关联分析及其在真菌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肖扬;龚文兵;边银丙;

    近年来,基于连锁不平衡的关联分析被逐渐应用于解析真菌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本文在介绍关联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关联分析在真菌遗传学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6年07期 v.35;No.157 782-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3 ]

研究论文

  • 中国二头孢盘菌属的分类研究(英文)

    庄文颖;曾昭清;刘晓夏;

    提供了中国二头孢盘菌属的分类研究概况和已知种类。对属的概念进行了修订;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序列分析的结果,将兰斯盘菌属的3个种转入二头孢盘菌属,建立3个新组合(黄二头孢盘菌、黄山二头孢盘菌、暗丝二头孢盘菌);描述了一新种(缩孢二头孢盘菌)。该属目前已知的10个种中,在我国分布9个种。编制了该属世界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

    2016年07期 v.35;No.157 791-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0 ]
  • 中国新记录属——异型盘菌属(英文)

    郑焕娣;庄文颖;

    异型盘菌属Allophylaria首次在我国发现,包括1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均来自云南。新种小孢异型盘菌A.minispora的鉴别特征为子囊盘类白色,具柄;子囊顶孔在碘液中呈蓝色,32?45×3.8?5μm;子囊孢子梭形,无油滴,4.3?5.8×1.5?2.5μm;习居于草本植物茎上。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果荚生异型盘菌A.atherospermatis首次在中国报道。提供了上述种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的详细描述及图示。

    2016年07期 v.35;No.157 802-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 瓶梗颈部螺旋且寄生卷叶蛾幼虫的被毛孢新种

    邹晓;周叶鸣;梁宗琦;徐芳玲;

    Hirsutella tortricicola sp.nov.(菌株GZUIFR-hir090704)分离于寄生卷叶蛾科昆虫幼虫的真菌标本GZUIFR-kks-2。其主要形态特征为产孢细胞颈部具1–2个螺旋状结构且再育明显;分生孢子具黏液,橘瓣状,2.7–3.6×1.4–1.8μm。通过形态学比较和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H.tortricicola为被毛孢属新成员。

    2016年07期 v.35;No.157 807-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0 ]
  • 鼓槌石斛的地理分布与菌根真菌区系组成的相关性

    马雪亭;邢晓科;郭顺星;

    本文研究了兰科石斛属鼓槌石斛的地理分布与菌根真菌区系组成的相关性。采用克隆文库技术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和临沧市两个地区的8份野生鼓槌石斛根部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从两个地区的鼓槌石斛根部获得了14个真菌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主要隶属于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和小纺锤菌目Atractiellales。分析鼓槌石斛对菌根真菌的专一性和偏好性发现,鼓槌石斛对菌根真菌专一性较低,每个植株都能同时与多种菌根真菌共生;不同地理分布的鼓槌石斛菌根真菌类群存在明显差异,两个地区的鼓槌石斛的菌根真菌中只有1个OTU是相同的,其余均不同。说明菌根真菌可能和鼓槌石斛的生态适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16年07期 v.35;No.157 814-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6 ]
  • 三峡库区消落带常见野生植物AM真菌

    罗协;娄娅;崔菁苗;董锦艳;

    从三峡库区消落带3种常见野生植物的15个根际土壤样本中共分离鉴定出24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包括球囊霉属Glomus 15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3种、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 2种和多样孢霉属Diversispora、内养囊霉属Entro ph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及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各1种。其中地表多样孢囊霉D.epigaea和伯氏类球囊霉P.pernambucanum是我国的新记录种。研究发现这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属为球囊霉属,优势种为地球囊霉G.geosporum、单孢球囊霉G.monosporum、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副冠球囊霉G.coronatum和黄孢球囊霉G.flavisporum。研究还发现在这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平均为839±170个/100g土,物种丰富度在14–22种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在1.97–2.21、0.409–0.479之间波动。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是一个AMF多样性研究的资源库。

    2016年07期 v.35;No.157 82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1 ]
  • 秦岭辛家山林区锐齿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

    耿荣;耿增超;黄建;和文祥;侯琳;佘雕;韩其晟;龙东风;

    以秦岭辛家山林区锐齿栎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和鉴定与其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结果确定了3种子囊菌和48种担子菌,分属于10科14属,其中毛革菌属Tomentella是优势类群,丝伞盖属1 Inocybe 1、Russula persicina、毛革菌属1 Tomentella 1、毛革菌属2 Tomentella 2、块菌属Tuber、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是常见种,其余都为稀有种。两样地锐齿栎外生菌根真菌除丰富度指数外,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Sorenson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1154和0.2069。

    2016年07期 v.35;No.157 83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87 ]
  • 无花果拟盘多毛孢pestheic acid生物合成中PtaE参与的苯氧化偶联反应

    杨建霞;徐欣欣;潘园园;郭良栋;车永胜;刘钢;

    ptaE是pestheic acid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漆酶编码基因,前期的体内敲除实验表明其可能参与pestheic acid生物合成中的苯氧化偶联反应。本实验通过构建带有His标签的pta E互补株,从中分离纯化了PtaE蛋白。体外酶活测定证实了PtaE参与pestheic acid生物合成中的苯氧化偶联反应,能够催化氯代二苯酮chloroisosulochrin和非氯代二苯酮isosulochrin分别生成pestheic acid及其非氯代形式RES-1214-1。对PtaE的底物专一性分析表明,PtaE具有较广泛的底物专一性,能够降解有毒物质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双酚A。

    2016年07期 v.35;No.157 848-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鲍姆桑黄孔菌化合物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张超;汪雯翰;杨焱;颜梦秋;冯娜;张劲松;

    利用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筛选具有降血糖活性的鲍姆桑黄孔菌菌丝体化合物,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从鲍姆桑黄孔菌大米发酵菌丝体中分离出的原儿茶醛、柚皮素和黄芩素3种化合物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原儿茶醛对SOCS-3因子mRNA表达抑制效果最好,而黄苓素对TNF-α因子mRNA表达抑制效果最佳。原儿茶醛和黄芩素为鲍姆桑黄孔菌中有降血糖活性的化合物。

    2016年07期 v.35;No.157 857-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3 ]
  • 金针菇淀粉酶家族基因鉴定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李肖;王健;万芳;严俊杰;温志强;江玉姬;谢宝贵;

    本研究对金针菇淀粉酶家族基因进行了信息分析,并选用金针菇双核菌株H1123作为实验材料,分析了菌丝生长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和淀粉酶基因表达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针菇淀粉酶家族包含6个α淀粉酶和1个γ淀粉酶。7个淀粉酶基因的表达量均在菌丝接种后第10天出现峰值,并与胞外淀粉酶活性呈同步变化,说明基质中淀粉的分解和利用是淀粉酶家族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其中α-Amy-1、α-Amy-4、α-Amy-5的上调幅度最大,为淀粉降解和代谢过程的主效基因。值得注意的是胞内淀粉酶基因α-Amy-1在第10天时达到约90倍的上调表达水平。我们推测:金针菇胞外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小分子单糖的同时,其胞内淀粉酶也参与了这些糖类的吸收和运输过程。

    2016年07期 v.35;No.157 865-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3 ]

简报

  • 内蒙古天竺葵腐霉枯萎病病原菌

    银玲;景山幸二;田迅;李依韦;赵汝;

    为了明确天竺葵腐霉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从内蒙古通辽采集天竺葵腐霉枯萎病样品,对病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物进行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10个植物样品中分离得到16个腐霉菌株,分别属于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 var.ultimum、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和两个与P.ultimum var.ultimum相似的待定种。其中,P.ultimum var.ultimum的分离频率为75%、P.aphanidermatum的分离频率为12.5%,两个腐霉待定种的分离频率均为6.25%;P.ultimum var.ultimum是优势类群。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4种腐霉菌都能引起天竺葵腐霉枯萎病,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其中P.ultimum var.ultimum和P.aphanidermatum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分别为71.4%和85.7%。

    2016年07期 v.35;No.157 874-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8 ]
  • 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连作大豆分枝期根系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亮;魏丽娜;崔佳琦;蔡柏岩;

    本文研究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短期连作3个大豆品种分枝期根系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索不同大豆品种与AM真菌在连作土壤中的互作效应。通过向黑农44(HN44)、黑农48(HN48)和恳丰16(KF16)3个大豆品种盆栽土壤中接种F.mosseae,对接菌连作0年(未连作对照组)、连作1年、连作2年土壤中的大豆根系,采用Nested-Program Control Register-DGGE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接种F.mosseae后,不同大豆品种根系AM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度值表现为连作2年的土壤>连作1年的土壤>未连作的土壤;其中,球囊霉属Glomus和F.mosseae为3个大豆品种根系中AM真菌的优势菌群。接种F.mosseae对连作1年、连作2年3个大豆品种根系AM真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2016年07期 v.35;No.157 882-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1 ]
  • 红托竹荪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初探

    叶建方;罗鹏;肖佳艳;吴雪艳;张豫;

    探讨红托竹荪多糖对小鼠腹水瘤S180细胞凋亡的作用。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红托竹荪多糖处理S180细胞24h,Western blot法检测Bcl-xl、Bax、caspase-9和Caspase-3等蛋白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Bcl-xl表达量随竹荪多糖剂量增加而降低,Bax表达量则相反,每组Bax/Bcl-xl的比值增加,Caspase-9、Caspase-3表达量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0、25、50和100mg/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12%±0.11%、9.61%±0.61%、16.39%±0.19%和17.05%±0.13%,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断红托竹荪多糖具有诱导S180细胞凋亡的功能。

    2016年07期 v.35;No.157 892-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5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