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

Mycosystema

综述

  •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真菌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影响

    余知和;曾昭清;

    DNA分子标记技术为真菌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真菌分子系统学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简述了真菌分子系统学的发展简史和代表性的研究方法以及对真菌系统学的主要贡献,包括将广义的真菌划分为3个类群,粘菌和卵菌不再属于真菌界成员。真菌生命之树项目的研究结果对真菌界高阶分类系统作出重大调整,将先前的4个门(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变为7个门(微孢子虫门、壶菌门、新丽鞭毛菌门、芽枝霉门、球囊菌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和4个亚门,并对真菌各类群概念作出修订。此外,DNA分子标记技术对真菌种概念的认识、有性型-无性型关联及分子生态学等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3年01期 v.32;No.133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9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73 ]

研究论文

  • 四川主要松树内生拟盘多毛孢

    刘韩;王欢;赵景阳;袁川;李万艳;刘应高;

    从5种松树健康的枝、叶、干中共分离了2,400个组织块,得到199株内生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属于11个种,平均分离率为8.29%。所得11种内生拟盘多毛孢都是首次在四川的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葡萄生拟盘多毛孢P.uvicola和山桃草拟盘多毛孢P.gaurae为首次在松树上分离得到。基于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松树内生拟盘多毛孢种类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部分内生拟盘多毛孢与病原拟盘多毛孢的ITS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2013年01期 v.32;No.133 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5 ]
  • 57株毛头鬼伞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玉姬;谢宝贵;邓优锦;刘新锐;江洪;

    运用SRAP、RAPD、ISSR3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不同地区的57株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3种分子标记进行聚类分析,当相异系数D为0.48时,可以把57株毛头鬼伞分为4类:Ⅰ类包括Co0001;Ⅱ类包括Co0003;Ⅲ类包括Co0005;Ⅳ类包括其余54个菌种。供试的57个菌株间的相异系数范围从0–0.72,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态性。但其中有许多菌株两者之间的相异系数为0,说明毛头鬼伞菌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同种异名现象。

    2013年01期 v.32;No.133 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5 ]
  • 南黄海沉积物中的丝孢菌初报

    冯春辉;李长林;彭艳婷;孙开明;李伟;

    从南黄海采集沉积物样品19份,共分离到74个丝孢菌分离物。除22个青霉属菌株未鉴定至种外,其余经鉴定属于18属20种。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记录属Devriesia;2个中国新记录种Devriesia pseudoamericana、Scedosporium dehoogii;其余18种为中国已知种。对中国新记录属种进行形态学描述和基于ITS序列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对18个国内已报道种则只作分布和生境的引证。所有菌种均保存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标本室(OUCMB)。

    2013年01期 v.32;No.133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7 ]
  • 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地衣物种多样性研究

    刘萌;魏江春;

    报道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地衣22种,分隶于16属,13科,5目,包括中国新记录4种:异色杆孢衣Bacidia heterochroa,安奈污核衣Porina aenea,白黑瘤衣Buellia alboatra及美丽黑瘤衣Buellia venusta。该研究丰富了关于该地区荒漠地衣物种多样性的知识,并将为沙漠生物地毯工程的前期研究提供更多的地衣种质资源。

    2013年01期 v.32;No.133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86 ]
  • 中国大陆的梅衣科地衣Ⅶ.缘点梅属

    陈健斌;

    最近世界42位著名地衣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基于分子、形态和化学综合证据承认和接受了梅衣类属群中的27个属,影响很大。被承认和接受的27属中包括仅由4个种组成的、由梅衣属中一亚属提升为属级单位的Nipponoparmelia。作者首次将Nipponoparmelia的汉语名称称为缘点梅属。报道中国缘点梅属4种地衣,简述了每个种的表型特征(形态、化学、分布)。订正了作者以前使用的名称Parmotrema pustulatum(Elix&Bawingan)O.Blanco,A.Crespo,Divakar,Elix&Lumbsch,这个种的正确名称应是Parmotrema neopustulatum Kurok.。

    2013年01期 v.32;No.133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鉴定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产孢相关的基因

    谭玉梅;王海;刘永翔;刘作易;

    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Aspergillus chevalieri var.intermedius俗称"金花菌",是茯砖茶发酵中的优势菌种,该菌在不同的渗透压胁迫下产生不同类型的孢子。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以低渗条件下产生的子囊孢子和高渗条件下产生的分生孢子为材料分别与营养菌丝体构建两个正反向文库。每个库随机挑选40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然后将所得到的基因片段在GenBank进行BLASTx和BLASTn同源比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的基因涉及蛋白质代谢、细胞代谢、转录调控等多个方面,其中可能参与有性产孢调控的基因有13条,可能参与无性产孢调控的基因有10条。

    2013年01期 v.32;No.133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4 ]
  • 粗皮侧耳栽培种EST-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应用及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

    张雪梅;姚强;宫志远;高兴喜;李瑾;刘晓;韩建东;任鹏飞;万鲁长;任海霞;

    根据已知的粗皮侧耳、灵芝、香菇EST序列开发出9条粗皮侧耳EST-SSR引物、58条灵芝EST-SSR引物和35条香菇EST-SSR引物,从中筛选出4条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选取的185株粗皮侧耳栽培种进行扩增分析。共扩增得到59条带,每个引物扩增条带数为12–19条,扩增片段在100–1,100bp之间。根据扩增结果构建了一个含47株粗皮侧耳栽培种的初级核心种质库P-core47。分析得出P-core47占原群体样品数25%,占资源库的13%,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多态性位点占有率与原群体一致,多样性指数均值比原群体高0.12747,在原群体的低频率等位基因有所增强。P-core47内菌株来源广泛,基本已覆盖各个栽培地区,统计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均可在其中找到代表性菌株。表明了用EST-SSR分子标记构建粗皮侧耳栽培种初级核心种质库的可行性。

    2013年01期 v.32;No.133 6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7 ]
  • 香菇三个功能基因部分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王大莉;张金霞;边银丙;陈强;黄晨阳;

    以15个香菇栽培品种为材料,对尿嘧啶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激酶基因(UMP-CMP kinase gene,uck1)、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gene,mapk)和外切β-1,3葡聚糖酶基因(exo-β-1,3-glucanase-encoding gene,exg1)进行了部分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结果表明,测序中出现的双峰,是菌丝双核体细胞中两细胞核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在采用uck1、mapk和exg1的3,126bp中,共发现48处多态性位点,发生频率为1/65bp,其中36个属于转换、12个为颠换。从群体发生频率上,38个属于超过10%的常见SNP,10个属于罕见SNP。不同基因的SNP发生频率不同,uck1、mapk和exg1的SNP发生频率分别为1.40%、0.82%和2.41%。外显子区SNP数量高于内含子,3个基因在外显子区域分布28个,内含子分布20个。外显子的28个SNP位点中,11个为错义突变,17个为同义突变。错义突变引起了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对SNP位点的聚类分析表明,15个栽培品种间存在的多态性位点在1–36之间,15个品种的SNP类型不同。uck1,mapk,exg1的SNP可用于香菇栽培品种的鉴别。

    2013年01期 v.32;No.133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0 ]
  • 草菇子代单孢菌株的菌落类型与A因子分布规律研究

    薛承琴;周慧敏;汪虹;鲍大鹏;陈明杰;

    根据菌株在培养皿中的生长情况,草菇V23的124个单孢分离菌株可分为气生型和匍匐型两大类,气生型菌株为44株,匍匐型菌株为80株。根据草菇A因子相关特异性分子标记,PCR验证单孢萌发菌株的A因子中的A1、A2分子标记的分布情况,探讨了A因子与不同菌落形态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124株菌株中,同核体101株,异核体为23株,所占比例分别为81.45%和18.55%。气生型的草菇单孢菌株A1因子为20株,占气生型菌株比例为45.45%,气生型的草菇单孢菌株A2因子为15株,其比例为34.09%;匍匐型的草菇单孢菌株A1因子为15株,占匍匐型菌株比例为18.75%,匍匐型的草菇菌株A2因子为51株,其比例为63.75%,未能发现A因子与菌落形态之间的明显相关性。选用不同A因子,不同菌落表型的草菇菌株相互交配,经PCR筛选,获得20株真正的杂交菌株,杂交菌株的菌落形态气生型与匍匐型占的比例为1:1。表明只要气生型菌丝参与杂交,其杂交菌株的菌落形态则是以气生型为主;匍匐型与匍匐型杂交后的菌丝也不全是气生型,而是以匍匐型为优势群体。选取8株杂交菌株进行岀菇,只有1株产生子实体。

    2013年01期 v.32;No.133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0 ]
  • 人参大片段DNA(100kb)转化灵芝的研究

    逄春梅;张亮;孙春玉;蒋世翠;王康宇;张美萍;王义;

    为探讨人参大片段DNA转化灵芝的可能性,通过电击法将双元细菌人工染色体(BIBAC)载体上的100kb人参大片段DNA转化到灵芝原生质体内。研究发现,在电极间距为4mm,电压强度为240V时,将5μL的人参大片段DNA转化到75μL的灵芝原生质体,在选择培养基上获得了具有再生能力的转化子。根据克隆载体两侧的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对转化子进行PCR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人参大片段DNA已经转化到灵芝的基因组中。

    2013年01期 v.32;No.133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4 ]
  • 灰树花子实体与发酵菌丝体挥发性化合物分析

    杨生兵;陆震鸣;耿燕;许泓瑜;徐国华;史劲松;许正宏;

    分别采用固体栽培法和液体发酵法对同一灰树花菌株进行培养,获得灰树花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对子实体和菌丝体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灰树花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分别含有62种和94种挥发性物质,其中37种为相同物质,分别占总挥发性物质的86.81%和84.28%。灰树花子实体中含有醇(14种)、酮(13种)、醛(12种)、酸(7种)、酯(5种)等物质,主要以酯类(42.80%)、醛类(35.14%)物质为主,其中乙酸乙酯的相对含量达到了42.57%。发酵菌丝体中主要含有醛(22种)、酮(17种)、醇(16种)、酯(13种)、酸(12种)等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酯类、酸类、醇类分别占47.0%、10.90%、7.48%和5.94%。异戊醛和地衣酚的含量分别达到了23.31%、15.41%。

    2013年01期 v.32;No.133 103-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0 ]
  • 纳米级灵芝子实体粉末和破壁灵芝孢子粉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高歌;包海鹰;图力古尔;

    对纳米级灵芝子实体粉末及破壁灵芝孢子粉石油醚提取物(PE)、氯仿提取物(CE)、丙酮(AE)、甲醇提取物(ME)、水提取物(WE)与灵芝子实体及灵芝孢子提取量进行对比,利用GC-MS联用仪对石油醚提取物进行了成分分析鉴定,对水提物中总糖进行了含量测定,并利用宫颈癌细胞Hela和晶体上皮细胞SRA01/04进行了体外增殖作用和剂量效应关系研究,为灵芝资源的保护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纳米化灵芝子实体及破壁灵芝孢子不同溶剂提取量显著增加,纳米级灵芝子实体粉末水提取物具有抑制宫颈癌细胞Hela和晶体上皮细胞SRA01/04增殖的作用。破壁灵芝孢子各溶剂提取物对宫颈癌细胞Hela和晶体上皮细胞SRA01/04没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

    2013年01期 v.32;No.133 11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3K]
    [下载次数: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11 ]

简报

  • 黑文衣属地衣一新种——福建黑文衣

    王晓华;师广波;贾泽峰;

    发现并描述黑文衣属一新种,即福建黑文衣Phaeographis fujianensis,该种含有牛皮衣酸,子囊孢子相对较小。提供了新种的拉丁文特征集要、中文描述和讨论以及特征照片。

    2013年01期 v.32;No.133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3 ]
  • 荒漠固沙植物河西菊的白粉病菌

    宋佳歌;何刚;徐彪;赵震宇;

    2009–2011年间,在对新疆塔里木盆地进行白粉菌物种多样性调查时,发现荒漠固沙植物河西菊Hexinia polydichotoma白粉病大发生,导致植株大面积死亡。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证明引发新疆塔里木盆地河西菊白粉病大发生的病原菌为野莴苣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lactucae-serriolae,为中国新记录种,河西菊为新寄主。

    2013年01期 v.32;No.133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8 ]
  • 暗球腔菌属三个中国新记录种

    于辉霞;迟胜起;李秀岚;尹德彩;路炳声;

    在对福建武夷山、安徽黄山和山东昆嵛山的真菌采集鉴定中,发现了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a3个中国新记录种:肩状暗球腔菌P.humerata、马西山暗球腔菌P.marciensis和香蒲暗球腔菌P.typharum。该属真菌多数腐生在禾本科、莎草科、灯心草属等单子叶植物的枯死茎上或其他木材上。对3个种进行了形态描述、图示和讨论,标本保存在青岛农业大学菌物研究室(MHQAU)。

    2013年01期 v.32;No.133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6 ]
  • 耐热真菌五个中国新记录种

    张勇;李多川;

    通过形态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测定及分析,报道5个耐热真菌中国新记录种,即加纳木霉Trichoderma ghanense,芬尼新萨托菌Neosartorya fennelliae,草莓状炭团菌Hypoxylon fragiforme,焦特普尔毛壳Chaetomium jodhpurense,黄色毛壳Chaetomium luteum。根据所采集的标本和菌种对这些种进行了描述和讨论。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2013年01期 v.32;No.133 14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4 ]
  • 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化学成分

    昝立峰;包海鹰;图力古尔;李玉;朱艳萍;

    采用多种层析分离手段从粗毛纤孔菌子实体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麦角甾醇、7(8),22(23)-二烯-3-酮-麦角甾烷、(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6,8(14),22(23)-四烯-3-酮-麦角甾烷、齿孔酸、Hispidin、Hispolon、次黄嘌呤核苷、InoscavinC和原儿茶酸10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气质联机分析,黄色油状物鉴定为12个脂肪酸衍生物、2,6,10,15,19,23-六甲基菠菜烯和二十二烷。

    2013年01期 v.32;No.133 15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69 ]

  • 《菌物学报》征稿简则

    <正>1刊物简介《菌物学报》(曾用名《真菌学报》、《菌物系统》)1982年创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菌物学学术期刊,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主要刊登菌物系统分类学、菌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菌物区系地理学、菌物多样性及资源开发利用、动植物病原菌物学、医学真菌学、食用和药用真菌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

    2013年01期 v.32;No.133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