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

Mycosystema

悼文

  • 深切悼念王云章教授

    <正>著名菌物学家、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云章先生于美国时间2012年10月22日0时22分与世长辞,享年106岁。王云章教授1906年10月12日生于河南内黄县,1931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在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助理员,1936

    2012年06期 v.31;No.132 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缅怀恩师著名真菌学家王云章教授

    魏江春;

    <正>2012年10月22日,我的恩师,著名真菌学家王云章教授在刚过完他第106个华诞之后便与世长辞了。教授的逝世是我国真菌学的损失,是他家人的损失,也是我作为学生的损失,我失去了善良宽厚的老师,深感悲痛。王云章教授,字蔚青,1906年10月12日生于河南省内黄县一个农民家庭。教授于1931年毕

    2012年06期 v.31;No.132 800-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综述

  • 真菌DNA条形码研究进展

    张宇;郭良栋;

    DNA条形码(DNA barcode)是通过一段短的标准DNA片段实现物种的快速、准确和标准化鉴定。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作为动物的DNA条形码已广泛应用于物种鉴定中,在植物上已选定叶绿体rbcL和matK基因作为基本的DNA条形码。目前世界各国真菌学家正对不同的真菌类群进行不同基因片段的筛选与评价,并在第四届国际生命条形码大会上正式推荐了ITS作为真菌的首选DNA条形码。对国内外真菌DNA条形码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展望真菌DNA条形码的应用前景。

    2012年06期 v.31;No.132 809-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1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4 ] |[阅读次数:193 ]

研究论文

  • 寄生于裂褶菌上的菌寄生属一新种(英文)

    庄文颖;陈双林;曾昭清;郑焕娣;

    安徽天马自然保护区一种植物的树干被裂褶菌Schizophyllum sp.寄生,而裂褶菌的子实体又被另一真菌寄生。这一重寄生真菌的子囊壳为橙黄色,埋生或者半埋生于橙黄色的菌丝层中,菌丝层在3%KOH水溶液中变为紫色;该种的子囊孢子近梭形,具一个分隔,表面被疣状纹饰,13–16.5×3.2–4μm。它与近似种在形态学和rDNAITS片段的序列上差异显著,是菌寄生属的一个新种,被命名为中国菌寄生Hypomyces sinicus。

    2012年06期 v.31;No.132 82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1 ]
  • 烟草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

    王娜;吕国忠;孙晓东;慕东艳;赵志慧;王凤龙;

    烟草土传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为深入了解烟草根际土壤真菌区系与土传病害间的相互关系,选取黑龙江、山东、广西和云南四省区的代表性烟田,开展了烟草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对采自上述四省区12个县市的224份烟草根际土壤样品进行了真菌的分离和培养,共分离获得1,278株真菌,通过形态学特征鉴定出真菌25属86种。其中接合菌门4属6种,子囊菌门1属1种,无性型真菌20属79种。通过分析发现,烟草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真菌种群及其菌株数量所占分离真菌总菌株数量的比例分别为:青霉属Penicillium16.74%,木霉属Trichoderma14.32%,镰孢菌属Fusarium13.54%和曲霉属Aspergillus11.50%。在12个采样地点中,山东诸城的多样性指数(H?=2.0666)和均匀度指数(J=0.6898)最高,云南玉溪的丰富度指数(R=4.0687)最高。不同采样地点的烟草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的相似性水平也存在差异,其中云南永胜和大理的烟草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的相似性系数最高(Cj=0.9375),山东沂水和云南玉溪间的相似性最低(Cj=0.5217)。

    2012年06期 v.31;No.132 827-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8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61 ]
  • 红富士苹果园酵母多样性研究

    陈汝;姜远茂;魏绍冲;王启明;

    从北京顺义和山东泰安红富士苹果园采集果实、叶片、树皮和土壤等不同基物,分离酵母菌,利用26SrDNA的D1/D2区域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SSCP分析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探讨了苹果园酵母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北京苹果园共分离酵母菌129株,鉴定为13属21种,优势属为Pichia(4个种),Cryptococcus(3个种),Pseudozyma(3个种),子囊菌占较大优势,分布于8属12种,占总种数的57.1%。山东苹果园共分离酵母291株,鉴定为13属26种,优势属为假丝酵母Candida(6个种),毕赤酵母Pichia(4个种)和隐球酵母Cryptococcus(3个种),并且子囊菌占较大优势,分布于7属17种,占总种数的65.4%。

    2012年06期 v.31;No.132 837-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0 ]
  • 中国绒泡菌属黏菌的物种及分布(英文)

    陈双林;许芳;闫淑珍;李玉;

    绒泡菌属是黏菌纲最大的一个属,通过标本的鉴定和复核以及文献考证等分类学研究,重新整理和报道了中国绒泡菌属黏菌的物种资料,计有93种,探讨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和地理成分,一些种在中国的分布省区被增补。

    2012年06期 v.31;No.132 845-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7 ]
  • 正红菇菌丝体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生化特性

    刘艳如;郑永标;黄维雅;林勇;吴小君;任海亮;

    正红菇菌丝体经磷酸缓冲液浸提、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分子筛层析纯化得到红菇凝集素(Russula vinosa Lectin,RVL)。经SDS-PAGE检测为单一蛋白带,其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55kDa,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测得相对分子质量为55.25kDa,提示RVL分子只有一个亚基。RVL中性糖含量为3.87%,经酸水解测定含15种氨基酸。温度在20–60℃、pH在5–9的范围内,凝集活性保持相对的稳定。RVL的凝血活性受Mn2+、Zn2+、Ca2+的影响。糖抑制实验表明,在供试的11种糖中,D-甘露糖强烈抑制RVL的凝血活性。抑菌实验显示,RVL对供试的细菌没有抑制作用,对稻瘟病菌、绿色木霉、红色链包霉、黑曲霉菌丝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012年06期 v.31;No.132 857-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9 ]
  • Ganoderma lucidum U-281漆酶催化偶氮染料活性黑5脱色

    赵世光;张焱;薛正莲;王洲;汤明礼;

    漆酶在纺织染料脱色及印染废水处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活性黑5是纺织印染中应用广泛的偶氮类活性染料,结构复杂,生物降解性低。以灵芝菌Ganoderma lucidum U-281所产漆酶对活性黑5进行氧化脱色,采用单因素逐一优化方法得到了U-281漆酶催化活性黑5脱色的工艺参数:染料初始浓度25mg/L、漆酶用量2.0U/mL、铜离子添加量40mmol/L、pH6.0、40℃。在优化条件下,4h可使RB5脱色62.34%,24h可完成90%以上的脱色效果。

    2012年06期 v.31;No.132 867-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7 ]
  • 粗毛栓菌菌丝球非灭菌条件下对12种染料的脱色研究

    程子彰;杨洲平;胡容;靖德军;陈华萍;

    以新型白腐真菌——粗毛栓菌Trametes gallica为材料,研究了优化后的该菌菌丝球在非灭菌条件下对直接染料、中性染料、三苯甲烷类染料以及蒽醌类染料共12种染料的脱色能力、脱色机制,以及pH、温度、染料初始浓度等参数对该菌菌丝球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粗毛栓菌菌丝球脱色活力良好,4℃下保存20d后仍保持有原脱色活力的95%;活菌丝球比死菌丝球对染料具有更强的耐受性和更好的脱色效果;非灭菌条件下活菌丝球对12种染料的适宜脱色条件为pH3.0–5.0、25℃、染料浓度为50mg/L、处理36–60h,该条件下粗毛栓菌菌丝球在60h内脱色率均在55%以上,其中粗毛栓菌菌丝球对亚甲基蓝脱色率最高可达到96.40%。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48h内粗毛栓菌菌丝球在非灭菌条件下对12种染料的脱色是由吸附引起,无二次污染物的产生。粗毛栓菌的这些优良特性显示了其在工业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2012年06期 v.31;No.132 87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7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2 ]
  • 东方栓孔菌菌丝体生物吸附剂对染料的脱色作用及其吸附机制研究

    司静;崔宝凯;李牧洁;

    利用东方栓孔菌Trametes orientalis菌丝体制得的生物吸附剂,对刚果红、结晶紫、铬天青、亚甲基蓝和中性红5种染料进行了脱色试验,对脱色效果较好的染料进行了影响因子优化,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化学修饰等方法研究其吸附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东方栓孔菌菌丝体生物吸附剂对结晶紫有相对较好的脱色效果;在优化的影响因子中,0%–3.0%(m/v)浓度范围内,盐度对染料脱色有促进作用;表面活性剂促使脱色率增加,吐温60浓度为1.5%(v/v)时脱色率可达83.84%;温度为43℃、初始pH为3.0、振荡培养10d后吸附率最高达91.54%。红外光谱分析及化学修饰结果表明菌丝体对染料的吸附作用主要是由它们之间的静电作用力所致。

    2012年06期 v.31;No.132 890-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83 ]
  • 液体发酵法筛选樟芝优良诱变新菌株的研究

    田雪梅;张国利;宋爱荣;

    对3个樟芝野生菌株和5个物理诱变菌株进行液体发酵,通过测定发酵液黏度变化情况,观测培养性状、菌球及粗提物产量和多糖、蛋白质及三萜含量,从中筛选出适宜液体发酵的多糖、三萜及蛋白质高产优良菌株。试验结果显示:供试的8个樟芝菌株生长曲线基本一致,其中,菌株327和Gg生长速度较快,培养的第9–10天开始出现菌丝自溶现象;经过筛选,327菌株为多糖和蛋白质高产菌株,多糖和蛋白质的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238.20%和10.33%;Gg为三萜高产菌株,三萜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57.86%。野生樟芝菌株经物理诱变效果明显。

    2012年06期 v.31;No.132 900-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5 ]
  • 桦褐孔菌菌丝体及甾类化合物的发酵条件优化

    黄伟;陆震鸣;耿燕;许泓瑜;史劲松;许正宏;

    对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筛选,以菌丝体及甾类化合物产量为目标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30g/L葡萄糖,2.5g/L黄豆粉,2.5g/L蛋白胨,3g/LKH2PO4,0.8g/LMgSO4,0.8g/LCaSO4,初始pH4.0,接种量15%,装液量100mL/500mL,转速150r/min,28℃恒温培养。此条件下培养11d,菌丝体干重达12.52g/L,甾体类化合物的产量达112.44mg/L。

    2012年06期 v.31;No.132 909-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3 ]
  • 黄芩内生真菌N.SBA10代谢产物抗氧化活性及结构鉴定

    郑朝辉;刘艳云;范黎;

    黄芩内生真菌N.SBA10固体发酵培养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化合物1–3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alternariol methyl ether(AME)和alternariol(AOH)。

    2012年06期 v.31;No.132 917-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80 ]
  • 用灵芝发酵人参水煎液的工艺优化及其产物的抗疲劳活性研究

    刘洋;李磊;昝立峰;包海鹰;

    以灵芝为发酵菌株,对其发酵所采用的基础培养基和人参水煎液培养基分别进行筛选,并对人参水煎液的灵芝升罐发酵工艺及其发酵产物的抗疲劳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灵芝最适基础培养基为葡萄糖5%,玉米浆0.3%,豆饼粉1%,糖蜜0.6%,MgSO40.075%,KH2PO40.15%;最适人参水煎液培养基为红参水煎液,浓度为40g/L;灵芝在红参水煎液中升罐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周期58–62h。在此优化条件下,菌丝体干重达到7.0233g/L,胞外粗多糖含量达到0.3167g/L。人参的灵芝发酵产物的高、低剂量能明显延长小鼠游泳耗竭时间,并且降低游泳休息后小鼠的血乳酸含量,其中低剂量与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与空白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红参水煎液的灵芝发酵产物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

    2012年06期 v.31;No.132 924-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3 ]
  • 忍冬木层孔菌液体培养过程中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余海尤;曹春蕾;崔宝凯;

    忍冬木层孔菌是木层孔菌属的一种药用真菌,目前对它的研究少有报道。以液体培养为基础,研究忍冬木层孔菌培养过程中生物量、胞内外多酚含量的变化,以及胞内外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菌丝体生物量在培养168–216h时达到最大值(8.33g/L);胞内多酚和胞外多酚含量分别在216h和168h时达到最大值(15.60mg GAE/g和106.76mg GAE/L);液体培养胞内外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含量正相关,多酚含量高时提取物对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2,2-Diphenyl-1-(2,4,6-trinitrophenyl)hydrazyl]自由基的抑制率也高。

    2012年06期 v.31;No.132 933-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90 ]

简报

  • 中国木层孔菌属三个新记录种(英文)

    底明晓;魏玉莲;谷月;

    报道了木层孔菌属Phellinus 3个中国新记录种。赤杨木层孔菌Phellinus alni典型特征为菌盖具有较宽的同心环带和清晰的密集环纹菌核;黑木层孔菌P.nigricans具有较大的担孢子;东方木层孔菌P.orienticus具有平伏的子实体,担孢子相对较小。对这3个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2012年06期 v.31;No.132 940-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8 ]
  • 中国黏菌的三个新记录种

    朱鹤;宋晓霞;李姝;王琦;李玉;

    报道了采自内蒙古自治区的3个黏菌中国新记录种:榄色孔膜菌Enteridium olivaceum,疏网发丝菌Stemonaria laxiretis和硬网发菌Comatricha rigidireta。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相近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考证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MHJAU)。

    2012年06期 v.31;No.132 947-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5 ]
  • 淡黄绒泡菌和全白绒泡菌原生质流向的观察

    吕冬霞;蔚荣海;李景鹏;李晨;李艳双;王晓丽;李玉;

    显型原质团是绒泡菌目黏菌的营养生长阶段,其最明显的现象是往返原生质流,但一直并不清楚原生质流反向流动的原因。观察研究了淡黄绒泡菌和全白绒泡菌原质团中的原生质流,结果表明:由于菌脉中堵塞或是在原质团前缘尚未分化通道引起反向原生质流,从而引起原质团多方向生长使原质团前缘呈现扇面状。原生质流总的方向是扇面端,并完成原质团运动。

    2012年06期 v.31;No.132 952-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4 ]
  • 一株产生L-乳酸的米根霉

    周倩;赵龙;蒋雪薇;罗晓明;边佳为;

    为获得理想的L-乳酸产生菌,选择适合根霉属微生物生长的土样,利用溴甲酚绿平板结合摇瓶复筛的方法得到了一株有一定L-乳酸积累能力的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CS323。摇瓶发酵试验显示,在未优化发酵条件的情况下发酵48h,米根霉CS323L-乳酸积累量达到50.1g/L,是一株有良好改造潜力的L-乳酸产生菌,适合作为进一步诱变育种的出发菌株。

    2012年06期 v.31;No.132 956-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1 ]

  • 欢迎订阅《菌物学报》2013年增刊

    <正>2013年4月我们将迎来余永年先生90华诞,余先生是为我国菌物科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和无私奉献的老一辈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我国真菌学研究,呕心沥血,曾身兼数职。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室的发展壮大、《菌物学报》(原《真菌学报》)的创刊、中国菌物学会的建立、《中国真菌志》的编研与出版、青年人才的培养以及食用菌

    2012年06期 v.31;No.132 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欢迎订阅2013年《食用菌学报》

    <正>《食用菌学报》系由国家科委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为食用菌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及供销外贸系统和领导机关的专业干部提供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设施栽培、菇房管理、病虫防治、生理生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2012年06期 v.31;No.132 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菌物学报(原名真菌学报)2012年第31卷总目录

    <正>~~

    2012年06期 v.31;No.132 963-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菌物学报》征稿简则

    <正>1刊物简介《菌物学报》(曾用名《真菌学报》、《菌物系统》)1982年创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菌物学学术期刊,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主要刊登菌物系统分类学、菌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菌物区系地理学、菌物多样性及资源开发利用

    2012年06期 v.31;No.132 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正>~~

    2012年06期 v.31;No.132 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