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

Mycosystema

综述

  • 香菇嘌呤的研究进展

    王淑蕾;梁敬钰;唐庆九;

    综述国内外对香菇嘌呤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香菇嘌呤的药理活性、分离纯化方法、合成路线以及定量分析方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2年02期 v.31;No.128 15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8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53 ]

研究论文

  • 中国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研究XV

    郭英兰;

    报道钉孢属Passalora2个新种,老鹳草钉孢Passalora geranii,天目琼花钉孢P.viburni-sargentii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蛇葡萄钉孢P.ampelopsidis,米甘草生钉孢P.mikaniigena。文中提供了每种的形态描述、绘图、讨论及新种的拉丁文描述。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2012年02期 v.31;No.128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 落葵上匍柄霉一新种

    周艳芳;郭英兰;李宝聚;

    报道采自浙江温州落葵Basella rubra上的匍柄霉属Stemphylium一新种,落葵匍柄霉Stemphylium basellae。文中提供了新种的病症及形态图片、拉丁文简介、形态描述及讨论。研究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2012年02期 v.31;No.128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8 ]
  • 东喜马拉雅山地区木材腐朽菌研究2.四川青城山的木材腐朽菌(英文)

    戴玉成;贺新生;王贺崐元;STEFFEN Kari;

    在四川青城山风景区发现木材腐朽菌60种,给出了每个木材腐朽菌的寄主和生长基质。拟黄薄孔菌Antrodia subxantha为一新种,其特点为子实体平伏,孔口表面黄色,担孢子圆柱形至窄椭圆形(3-4×1.6-2.1μm),菌髓主要由生殖菌丝组成;该种与黄薄孔菌Antrodiaxantha具有相似的孔口表面,但后者的担孢子为腊肠形(4-5×1.2-1.5μm),且其菌髓主要有骨架菌丝组成。

    2012年02期 v.31;No.128 168-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5 ]
  • 中国与北美大陆的高卢蜜环菌系统发育分析

    孙立夫;张艳华;裴克全;杨国亭;宋玉双;宋瑞清;

    在中国和北美大陆分别收集53和15株高卢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菌株,并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对这些菌株进行了亲缘关系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和北美大陆的A.gallica因地理隔离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异,在系统发育树上分别形成了各自的进化分支;北美大陆的分支内部遗传分化尚不明显,而中国的进化分支遗传分化程度相对较大且更为古老,中国菌株可能是两个大陆A.gallica的祖先株系。

    2012年02期 v.31;No.128 17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4 ]
  • 分离自青海湖可培养耐盐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谢占玲;王欢;赵朋;余静;吕超;申贤慧;龚宝林;刘英;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属于典型的高原盐湖沉积环境。作者以常规的分离培养方法对青海湖中的耐盐真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黑马河、耳海和尕海共分离得到617株耐盐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菌株鉴定到18个属和45个种。子囊菌的菌株数比接合菌和担子菌多,枝孢菌和青霉菌为优势耐盐真菌。在这45种耐盐真菌中,轻度、中度和极端嗜盐真菌分别有19、25和1种。分离自黑马河地区的耐盐真菌,其物种丰富度指数Ma(3.12)、多样性指数H′(1.11)和均匀度指数J(0.267)均比耳海和尕海的高。从1.5%浓度下分离到的耐盐真菌,其Ma(3.04)、H′(1.13)和J(0.293)均比10%和30%浓度下的高。分离自水样的耐盐真菌的H′(1.13)和J(0.276)比土样和泥样高,但其Ma(3.10)却比泥样低。青海湖中存在较为丰富的耐盐真菌资源。

    2012年02期 v.31;No.128 187-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89 ]
  • 滇西北老君山的大型真菌分布及新记录种(英文)

    张颖;周德群;周彤燊;欧晓昆;

    报道滇西北老君山172种大型真菌,其中有63种食用菌,40种药用菌,7个中国新记录种和20个云南新记录种,并对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简要描述,分析了这些种类与特定的植被、海拔、生境的关系。

    2012年02期 v.31;No.128 196-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69 ]
  • 毛壳属Chaetomium真菌的生长温度特征及其分类学价值

    李静;赵筱萌;王雪薇;

    对毛壳属25个种50个菌株的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致死温度以及在最适生长温度下的菌落日生长速率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毛壳属不同的物种具有稳定的特征性最高生长温度,这一温度指标可作为该属物种鉴定,特别是区分形态相似种的重要生理性状;其他温度指标在种内变异大,在种间存在明显交叉,不具分类学价值。在此基础上,测定了42个种的最高生长温度,为毛壳属物种鉴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生理性状指标。

    2012年02期 v.31;No.128 213-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5 ]
  • 长根小奥德蘑双孢菌株与四孢菌株核相变化的比较

    李浩;张平;

    用双苯并咪唑(Hoechst33258)染色法分别对长根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radicata双孢菌株和四孢菌株的菌丝、子实体、担孢子进行染色观察,结果表明:双孢长根小奥德蘑菌丝细胞多为单核,无锁状联合;原担子中单核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横向或纵向排列的子核,这2个子核分别进入2个担孢子中,留下无核的空担子;成熟担孢子具有一个核。四孢长根小奥德蘑菌丝细胞大多数为双核,具有锁状联合;进入原担子中的两个单倍性细胞核先发生核配,形成一个二倍性的核,再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染色体减半的单倍性子核,4个子核分别进入4个担孢子中,留下无核的空担子;成熟担孢子也具有一个核。对长根小奥德蘑双孢子实体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推测。

    2012年02期 v.31;No.128 223-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 ]
  • 松茸液态发酵菌丝生长量因子的研究

    李长田;刁盈盈;毛欣欣;李玉;

    研究了液态发酵条件下通气量、转速、pH、可溶性淀粉浓度对松茸菌丝生长量的影响,探讨了可溶性淀粉稳定pH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通气量≤0.4vvm时松茸菌丝产量随通气量的增大而增长,当通气量>0.5vvm时,菌丝产量增加不明显;转速增大菌丝产量增加,转速>80r/min,菌丝产量下降;松茸菌丝发酵的最适pH为5.5,初始pH不同,发酵罐中培养基最终的pH趋于6.0;可溶性淀粉是影响松茸菌丝量的重要因子,可溶性淀粉浓度≤4g/100mL时菌丝量随可溶性淀粉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其浓度为4g/100mL时,菌丝量达22g/L,增产达91.3%。

    2012年02期 v.31;No.128 229-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5 ]
  • 新型隐球酵母氯离子通道在阳离子内稳态中的趋异作用

    李东;张笑娇;杨娇;潘皎;朱旭东;

    新型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neoformans有两个变种(varieties),即grubii和neoformans。目前研究最多的两个菌株H99(血清型A)和JEC21(血清型D)分别代表这两个变种,两者的毒性差别显著,为研究新型隐球酵母菌株间毒性的进化提供了良好模型。通过比较JEC21的clc1-突变体Tx1与早先鉴定的H99clc1-菌株Mlac3发现,JEC21CLC1同样决定铜离子的吸收。Tx1中丧失的漆酶活力可以通过外源Cu2+的加入得以恢复,而漆酶基因LAC1的转录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明显变化,此外铜离子转运蛋白基因CTR4在Tx1中的转录水平有着明显的上调,并且不能被外源铜离子抑制--这说明Tx1细胞中缺乏铜离子。另外实验发现,Tx1对1mol/L Na+或者K+十分敏感,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而Mlac3则不受影响。同时,与Mlac3不同,Tx1在pH8.0的条件下仍然能够正常生长。实验表明,CLC1在新型隐球酵母不同变种中对于Cu2+存在相同调节作用,但是对于Na+、K+、H+的调节作用在JEC21与H99菌株间存在差异。这个工作对于解释H99和JEC21间的毒力差异提供了证据。

    2012年02期 v.31;No.128 235-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COI基因作为丛赤壳科真菌DNA条形码的测试

    赵鹏;罗晶;庄文颖;

    以丛赤壳科33种76个菌株为材料,探讨COI基因作为该科DNA条形码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DNA片段存在较多内含子,为了获取某些种的短片段,需设计许多引物,PCR扩增与测序成功率低,难以达到便捷、快速的物种鉴定的目的。因此,COI不宜作为丛赤壳科的DNA条形码。对已获得的少数片段进行分析表明,该基因对丛赤壳科部分种具有较强的物种鉴别力。

    2012年02期 v.31;No.128 243-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3 ]
  • 根霉α-半乳糖苷酶的三相分离及其酶学性质

    王剑锋;王璋;李江;饶军;

    根霉Rhizopus sp.A01发酵豆渣产α-半乳糖苷酶,粗酶液依次经过三相分离、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获得了电泳纯的α-半乳糖苷酶,纯化了6.7倍,总酶活回收率达到46%;凝胶过滤和SDS-PAGE显示该酶为相对分子质量为87.6kDa的单体蛋白。该酶水解对硝基苯-α-D-吡喃半乳糖苷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为55℃,表观Km、kcat/Km分别为2.56mmol/L、47,400L/mol·s;能微弱水解蜜二糖和棉子糖,水解蜜二糖的速率是水解棉子糖速率的3.4倍;水解活性受多种金属离子的明显抑制,其中Ca2+、Cu2+、Fe3+、Hg+、Mn2+等几乎完全抑制酶活性。该酶活性在pH4.5-9.0保持稳定,在55℃时保温120min,酶活残留48%。

    2012年02期 v.31;No.128 251-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1 ]
  • 巴氏蘑菇多糖对铅中毒大鼠脾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程红艳;常鼎然;冯翠萍;常明昌;王将;李海杰;李越;

    为了研究巴氏蘑菇Agaricus blazei多糖对铅中毒大鼠脾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进而探索巴氏蘑菇多糖对铅中毒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选用45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多糖组、铅中毒模型组、铅+50mg/kg·d多糖试验组、铅+100mg/kg·d多糖试验组、铅+200mg/kg·d多糖试验组。铅中毒模型组、铅+多糖试验组分别给予含0.2%醋酸铅饮水,自由饮用。饲养60d后,采集脾脏,荧光定量RT-PCR对其细胞因子IL-1β、IL-2、IL-6、TNF-α、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β、IL-2、IL-6、TNF-α、IFN-γmRNA的表达量,多糖组升高,差异显著(P<0.05或P<0.01);铅中毒模型组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多糖浓度越高,表达量越高,铅+200mg/kg·d多糖组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与铅中毒模型组相比,试验组多糖浓度越高,表达量相对升高越多,铅+200mg/kg·d多糖组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巴氏蘑菇多糖对铅致大鼠免疫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012年02期 v.31;No.128 258-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0 ]
  • 源于一株青霉菌的4,5-环氧环己烯类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文浩;李彦;刘杏忠;高昊;姚新生;

    从一株青霉菌Penicillium sp.(XZ075)的发酵粗提物中分离了4个4,5-环氧环己烯类新结构次生代谢产物penoxides A-D(1-4)和同类型的已知化合物eupenoxide(5),并采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确定了新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1的绝对构型是通过与已知化合物5比对核磁数据确定的,而2-4的绝对构型是通过与化合物1比对CD谱图确定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2及4对宫颈癌细胞(HeLa)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性。

    2012年02期 v.31;No.128 26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8 ]

简报

  • 中国鳞伞属拟火菇亚属新记录种

    田恩静;图力古尔;

    报道了中国鳞伞属Pholiota拟火菇亚属Subgen.Flammuloides的3个新记录种:暗红褐鳞伞P.decorata、黄盘鳞伞P.fulvodisca和杂纹鳞伞P.virgata,并提供详尽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研究标本存放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2012年02期 v.31;No.128 275-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7 ]
  • 中国木生革菌研究4.刺囊革菌属,二叉韧革菌属和叉丝革菌属中的三个中国新记录种(英文)

    田雪梅;何双辉;

    报道中国木生革菌3个新记录种:艾氏刺囊革菌采自河南省,褐伏二叉韧革菌采自安徽省,柳叉丝革菌采自贵州省。根据所采集的标本对这3种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

    2012年02期 v.31;No.128 280-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1 ]
  • 蚜科专化菌努利虫疠霉菌种超低温储存

    周湘;冯明光;黄志宏;

    虫霉目真菌的活力对超低温储存较为敏感。储存法在大范围应用前,需对储存效果进行详细评估。将蚜科专化菌努利虫疠霉以初级分生孢子形式(2-3?105个孢子/mL)在?80℃超低温存储12个月。结果显示日常用于培养该真菌的含0.1%乳化芝麻油的萨氏培养基作为超低温保护基质能有效地储存努利虫疠霉孢子,比常见的冷冻保护剂如二甲亚砜和甘油的效果好。孢子悬液经解冻和培养后可获得最多的生物量,而且菌种保持了较高的生长速率。更重要的是,萨氏培养基的主要成分4%葡萄糖、1%蛋白胨和1%酵母粉在低温存储过程中发挥了协同作用,能保持该菌的高毒力性状。存储期一年后,供试菌种对桃蚜若蚜的毒力经多剂量生物测定后显示其半致死剂量(3.3个孢子/mm2)与未储存前所报道的结果相当。总之,?80℃超低温储存是一种可接受的保存虫霉菌种技术,而萨氏培养基比常用的10%甘油更适合作为努利虫疠霉的冷冻保护基质。

    2012年02期 v.31;No.128 285-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9 ]
  • 菌物新种发表的规范格式

    韩丽;

    阐述菌物分类学论文中新种发表的规范格式,包括拉丁学名、中文学名、地名等的规范写法,及新种发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2012年02期 v.31;No.128 292-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7 ]

译文

  • 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真菌保护需要你们

    David Minter;林英任;高小明;

    <正>在这个保护物种的世界上,真菌还是个新成员。保护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运动已持续了大约一个世纪之久,而植物成为保护的核心也有数十年了。目前,两栖动物、鱼类和爬行动物都出现了濒危物种。近些年来,对于无脊椎动物也需要保护的认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不知何故,在这条路上却遗

    2012年02期 v.31;No.128 298-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