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

Mycosystema

研究论文

  • 狭义小奥德蘑属(膨瑚菌科,蘑菇目)的一个新系统(英文)

    杨祝良;张丽芳;Gregory M. MUELLER;Gerhard W. KOST;Karl-Heinz REXER;

    本文对狭义小奥德蘑属Oudemansiella s.str.的概念做了修订,在修订后的属中,狭义干蘑属Xerula s.str.的物种不纳入其中。在狭义小奥德蘑属下,提出了一个包含4个组O.sect.Oudemansiella、Mucidula、Dactylosporina和Radicatae的新系统。小奥德蘑组sect.Oudemansiella包括热带至南温带的一些物种,如新热带小奥德蘑O.platensis、澳洲小奥德蘑O.australis、旧热带小奥德蘑O.canarii和宽褶小奥德蘑O.crassifolia,这些物种的菌盖表皮为粘栅栏型,由菌丝组成,但其中常夹杂有链状排列的膨大细胞。粘蘑组sect.Mucidula包含北半球温带至亚热带的一些物种,如粘小奥德蘑O.mucida、网褶小奥德蘑O.venosolamellata和近粘小奥德蘑O.submucida,其菌盖表皮为粘子实层-栅栏型,由近棒状的顶端膨大细胞组成。小奥德蘑组和粘蘑组的物种,在外形和小生境上有相似之处,其担子果皆生于地表外的腐木上,菌柄上有或无菌环。刺孢组sect.Dactylosporina包含中南美洲那些孢子表面有指状凸起的物种。长根组sect.Radicatae由长根小奥德蘑O.radicata及其近缘种为代表,是该属中最大的组,包括该属其他三组之外的所有种。北美的O.americana、欧洲的O.caussei和东亚的O.hongoi曾被置于小奥德蘑属中的白毛组O.sect.Albotomentosae或干蘑属的亮毛组X.sect.Hyalosetae,在本系统中它们没有纳入小奥德蘑属,因为它们可能代表一个单独的属。本文还提出了1新等级、32个新组合和1个新名称。

    2009年01期 v.28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狭义小奥德蘑属(膨瑚菌科,蘑菇目)的一个新系统(英文)

    杨祝良;张丽芳;Gregory M. MUELLER;Gerhard W. KOST;Karl-Heinz REXER;

    本文对狭义小奥德蘑属Oudemansiella s.str.的概念做了修订,在修订后的属中,狭义干蘑属Xerula s.str.的物种不纳入其中。在狭义小奥德蘑属下,提出了一个包含4个组O.sect.Oudemansiella、Mucidula、Dactylosporina和Radicatae的新系统。小奥德蘑组sect.Oudemansiella包括热带至南温带的一些物种,如新热带小奥德蘑O.platensis、澳洲小奥德蘑O.australis、旧热带小奥德蘑O.canarii和宽褶小奥德蘑O.crassifolia,这些物种的菌盖表皮为粘栅栏型,由菌丝组成,但其中常夹杂有链状排列的膨大细胞。粘蘑组sect.Mucidula包含北半球温带至亚热带的一些物种,如粘小奥德蘑O.mucida、网褶小奥德蘑O.venosolamellata和近粘小奥德蘑O.submucida,其菌盖表皮为粘子实层-栅栏型,由近棒状的顶端膨大细胞组成。小奥德蘑组和粘蘑组的物种,在外形和小生境上有相似之处,其担子果皆生于地表外的腐木上,菌柄上有或无菌环。刺孢组sect.Dactylosporina包含中南美洲那些孢子表面有指状凸起的物种。长根组sect.Radicatae由长根小奥德蘑O.radicata及其近缘种为代表,是该属中最大的组,包括该属其他三组之外的所有种。北美的O.americana、欧洲的O.caussei和东亚的O.hongoi曾被置于小奥德蘑属中的白毛组O.sect.Albotomentosae或干蘑属的亮毛组X.sect.Hyalosetae,在本系统中它们没有纳入小奥德蘑属,因为它们可能代表一个单独的属。本文还提出了1新等级、32个新组合和1个新名称。

    2009年01期 v.28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黄河源头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真菌Ⅰ(英文)

    潘好芹;张天宇;孔金花;

    从黄河源头下游8县区采集的24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9属34种暗色丝孢真菌,其中长孢齿梗孢Scolecobasidium longisporum和戈壁维罗纳霉Veronaea gobica为两个新种,芦竹节菱孢Arthrinium arundinis为一个新组合名称,并对灰色瓶霉Phialophora cinerescens进行了补充描述。对该地区31个中国已知种亦作了标本引证。所研究真菌的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2009年01期 v.28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河源头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真菌Ⅰ(英文)

    潘好芹;张天宇;孔金花;

    从黄河源头下游8县区采集的24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9属34种暗色丝孢真菌,其中长孢齿梗孢Scolecobasidium longisporum和戈壁维罗纳霉Veronaea gobica为两个新种,芦竹节菱孢Arthrinium arundinis为一个新组合名称,并对灰色瓶霉Phialophora cinerescens进行了补充描述。对该地区31个中国已知种亦作了标本引证。所研究真菌的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2009年01期 v.28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青海柴达木盆地土壤中的暗色丝孢真菌Ⅰ(英文)

    王洪凤;孔金花;吴悦明;张天宇;

    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不同生态类型地区,采集土样24份,从中分离获得暗色丝孢真菌分离物63个,经鉴定分属于14属中的25种。其中柴达木单格孢Monodictys qaidamensis和多变葡萄穂霉Stachybotrys variabilis为新种,其余为中国已报道种。文中对新种进行了拉丁文描述和图示,对23个国内已知种亦作了分布、生境、产地和海拔高度的引证。所有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均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2009年01期 v.28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青海柴达木盆地土壤中的暗色丝孢真菌Ⅰ(英文)

    王洪凤;孔金花;吴悦明;张天宇;

    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不同生态类型地区,采集土样24份,从中分离获得暗色丝孢真菌分离物63个,经鉴定分属于14属中的25种。其中柴达木单格孢Monodictys qaidamensis和多变葡萄穂霉Stachybotrys variabilis为新种,其余为中国已报道种。文中对新种进行了拉丁文描述和图示,对23个国内已知种亦作了分布、生境、产地和海拔高度的引证。所有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均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2009年01期 v.28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小木层孔菌属研究(英文)

    戴玉成;

    小木层孔菌属的种类在我国共有7种,其中芳香小木层孔菌Phellinidium fragrans为中国首次报道,该种发现于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与同属其它种的区别是子实体多年生、平伏、具有芳香气味,其担孢子在同属的种类中最小,菌肉中具有形状不规则的厚垣孢子。根据中国的材料对这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给出了该属种类的检索表,并将每种孢子统计数据列在检索表中。

    2009年01期 v.28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小木层孔菌属研究(英文)

    戴玉成;

    小木层孔菌属的种类在我国共有7种,其中芳香小木层孔菌Phellinidium fragrans为中国首次报道,该种发现于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与同属其它种的区别是子实体多年生、平伏、具有芳香气味,其担孢子在同属的种类中最小,菌肉中具有形状不规则的厚垣孢子。根据中国的材料对这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给出了该属种类的检索表,并将每种孢子统计数据列在检索表中。

    2009年01期 v.28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木生革菌研究3.原毛平革属(英文)

    熊红霞;戴玉成;

    本文报道了三种木生革菌:南方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australis,纤毛原毛平革菌P.calotricha和革质原毛平革菌P.stereoides,分别采自河南省,吉林省和湖北省。前两种是中国新记录种,最后一种为中国大陆首次报道。本文根据采集到的标本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绘图,并给出了我国该属已知19种的分种检索表。

    2009年01期 v.28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木生革菌研究3.原毛平革属(英文)

    熊红霞;戴玉成;

    本文报道了三种木生革菌:南方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australis,纤毛原毛平革菌P.calotricha和革质原毛平革菌P.stereoides,分别采自河南省,吉林省和湖北省。前两种是中国新记录种,最后一种为中国大陆首次报道。本文根据采集到的标本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绘图,并给出了我国该属已知19种的分种检索表。

    2009年01期 v.28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小兴安岭东部的木生真菌(英文)

    袁海生;魏玉莲;秦问敏;周丽伟;

    本文首次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东部的大亮子河、凉水自然保护区及鹤北联营林场的木生真菌进行了报道。根据对采集的416号木材腐朽真菌的野外调查及室内鉴定研究,共发现多孔菌105种,革菌19种。其中光滑尖齿菌Mucronella calva为我国齿状木生真菌新记录种。根据采集的标本,对该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及显微结构绘图。并分别列出了这124种木生真菌的名称,同时给出了每种的采集信息。

    2009年01期 v.28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小兴安岭东部的木生真菌(英文)

    袁海生;魏玉莲;秦问敏;周丽伟;

    本文首次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东部的大亮子河、凉水自然保护区及鹤北联营林场的木生真菌进行了报道。根据对采集的416号木材腐朽真菌的野外调查及室内鉴定研究,共发现多孔菌105种,革菌19种。其中光滑尖齿菌Mucronella calva为我国齿状木生真菌新记录种。根据采集的标本,对该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及显微结构绘图。并分别列出了这124种木生真菌的名称,同时给出了每种的采集信息。

    2009年01期 v.28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华东地区木腐菌研究3.中国薄孔菌属小记及一新记录种(英文)

    杜萍;崔宝凯;王伟;

    本文总结了我国薄孔菌属Antrodia的种类,目前我国该属共报道有19种,其中脆薄孔菌A.oleracea为中国新记录种。该种的特征是子实体脆质易碎,菌丝系统几乎单系,生殖菌丝占绝大多数,骨架菌丝很少,孢子圆柱形至近纺锤形。根据中国的材料对这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该种与软薄孔菌很相近,但脆薄孔菌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阔叶树木上,而软薄孔菌生长在针叶树木上。另外,本文还给出了我国薄孔菌属种类的检索表及每个种的担孢子数据。

    2009年01期 v.28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华东地区木腐菌研究3.中国薄孔菌属小记及一新记录种(英文)

    杜萍;崔宝凯;王伟;

    本文总结了我国薄孔菌属Antrodia的种类,目前我国该属共报道有19种,其中脆薄孔菌A.oleracea为中国新记录种。该种的特征是子实体脆质易碎,菌丝系统几乎单系,生殖菌丝占绝大多数,骨架菌丝很少,孢子圆柱形至近纺锤形。根据中国的材料对这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该种与软薄孔菌很相近,但脆薄孔菌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阔叶树木上,而软薄孔菌生长在针叶树木上。另外,本文还给出了我国薄孔菌属种类的检索表及每个种的担孢子数据。

    2009年01期 v.28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山东海岸木生海洋真菌的研究V.格孢腔菌属(英文)

    杨志多;金静;李宝笃;罗丽;李桂舫;王远路;

    本文报道了来自中国黄海海域潮间带木上腔菌纲格孢腔菌目格孢腔菌属的4种真菌,分别为Pleospora betae,Pleospora pelvetiae,Plespora spartinae和Pleospora vitalbae。其中Pleospora pelvetiae为中国新记录种,Pleospora betae和Pleospora vitalbae分别首次在世界和中国海洋环境中报道,Plespora spartinae已在香港报道过。标本保存于青岛农业大学菌物标本室(MRCQAU)。

    2009年01期 v.28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山东海岸木生海洋真菌的研究V.格孢腔菌属(英文)

    杨志多;金静;李宝笃;罗丽;李桂舫;王远路;

    本文报道了来自中国黄海海域潮间带木上腔菌纲格孢腔菌目格孢腔菌属的4种真菌,分别为Pleospora betae,Pleospora pelvetiae,Plespora spartinae和Pleospora vitalbae。其中Pleospora pelvetiae为中国新记录种,Pleospora betae和Pleospora vitalbae分别首次在世界和中国海洋环境中报道,Plespora spartinae已在香港报道过。标本保存于青岛农业大学菌物标本室(MRCQAU)。

    2009年01期 v.28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对三种中国产牛肝菌的研究(英文)

    雷启义;周江菊;王庆彬;

    对三种中国产牛肝菌进行了重新研究。将中华绒盖牛肝菌Xerecomus sinensis移至Boletus中,组合为B.sinensis;将南亚牛肝菌B.borneensis从我国牛肝菌区系中排除;确认短管牛肝菌B.brevitubus为Phlebopus marginatus的同物异名。

    2009年01期 v.28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对三种中国产牛肝菌的研究(英文)

    雷启义;周江菊;王庆彬;

    对三种中国产牛肝菌进行了重新研究。将中华绒盖牛肝菌Xerecomus sinensis移至Boletus中,组合为B.sinensis;将南亚牛肝菌B.borneensis从我国牛肝菌区系中排除;确认短管牛肝菌B.brevitubus为Phlebopus marginatus的同物异名。

    2009年01期 v.28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采自福建的中国座壳孢菌两新记录种(英文)

    邱君志;马慧斐;王滢滢;关雄;

    两种虫生座壳孢菌包括锥形座壳孢Aschersonia turbinata和布鲁门拿维安座壳孢Aschersonia blumenaviensis,是中国新记录种。锥形座壳孢有别于该属其他成员的特征是新鲜时具有微黄白色近圆柱形的子座,不规则的孢子器产生于1个或更多个平或凹盘里,梭状的器孢子具有锥形尖端。布鲁门拿维安座壳孢最初在巴西描述,与Aschersonia flavocitrina的子座均为柠檬黄而易混淆,但是后者有更大的孢子(12–18×2μm)和更长的侧丝(140-180μm)。根据中国材料对这两个虫生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

    2009年01期 v.28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采自福建的中国座壳孢菌两新记录种(英文)

    邱君志;马慧斐;王滢滢;关雄;

    两种虫生座壳孢菌包括锥形座壳孢Aschersonia turbinata和布鲁门拿维安座壳孢Aschersonia blumenaviensis,是中国新记录种。锥形座壳孢有别于该属其他成员的特征是新鲜时具有微黄白色近圆柱形的子座,不规则的孢子器产生于1个或更多个平或凹盘里,梭状的器孢子具有锥形尖端。布鲁门拿维安座壳孢最初在巴西描述,与Aschersonia flavocitrina的子座均为柠檬黄而易混淆,但是后者有更大的孢子(12–18×2μm)和更长的侧丝(140-180μm)。根据中国材料对这两个虫生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

    2009年01期 v.28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两步培养法测定真菌产孢营养需求(英文)

    孙漫红;高利;刘杏忠;王金利;

    生防真菌产孢条件的测定一般都是通过连续培养方法,即在同一种限定培养基上完成其生长和产孢过程。文中我们提出分离真菌的生长和产孢阶段,测定产孢营养需求的两步培养新方法。6种生防真菌首先在平板上进行营养生长,然后转移至营养成分和浓度确定的新鲜培养基中继续产孢过程来测定菌株产孢阶段实际营养需求。通过与连续培养方法比较,发现只有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二者产孢条件一致,而厚孢轮枝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菌株产孢的营养条件存在显著的差异。基于这一方法,确定了绿色木霉最佳产孢条件,即起始碳浓度2gC/L,碳氮比10:1,最佳碳氮源组合纤维二糖和酵母浸膏,为真菌生防制剂生产调控提供了依据。

    2009年01期 v.28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两步培养法测定真菌产孢营养需求(英文)

    孙漫红;高利;刘杏忠;王金利;

    生防真菌产孢条件的测定一般都是通过连续培养方法,即在同一种限定培养基上完成其生长和产孢过程。文中我们提出分离真菌的生长和产孢阶段,测定产孢营养需求的两步培养新方法。6种生防真菌首先在平板上进行营养生长,然后转移至营养成分和浓度确定的新鲜培养基中继续产孢过程来测定菌株产孢阶段实际营养需求。通过与连续培养方法比较,发现只有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二者产孢条件一致,而厚孢轮枝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菌株产孢的营养条件存在显著的差异。基于这一方法,确定了绿色木霉最佳产孢条件,即起始碳浓度2gC/L,碳氮比10:1,最佳碳氮源组合纤维二糖和酵母浸膏,为真菌生防制剂生产调控提供了依据。

    2009年01期 v.28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梅根际丛枝菌根真菌五个中国新记录种(英文)

    蔡邦平;陈俊愉;张启翔;郭良栋;

    5种丛枝菌根真菌微刺球囊霉Glomus spinuliferum、大型无梗囊霉Acaulospora colossica、单氏内生囊霉Intraspora schenckii、巴西类球囊霉Paraglomus brasilianum和双疣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dipapillosa是从梅Prunus mumeSieb.etZucc.的根围土壤中分离的中国新记录种。本文对他们的形态特征进行重新描述和图解。这5个种的标本贮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

    2009年01期 v.28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梅根际丛枝菌根真菌五个中国新记录种(英文)

    蔡邦平;陈俊愉;张启翔;郭良栋;

    5种丛枝菌根真菌微刺球囊霉Glomus spinuliferum、大型无梗囊霉Acaulospora colossica、单氏内生囊霉Intraspora schenckii、巴西类球囊霉Paraglomus brasilianum和双疣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dipapillosa是从梅Prunus mumeSieb.etZucc.的根围土壤中分离的中国新记录种。本文对他们的形态特征进行重新描述和图解。这5个种的标本贮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

    2009年01期 v.28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海南热带雨林腐木上两个无性型子囊菌酵母新种(英文)

    王辰;王启明;贾建华;白逢彦;

    用含木糖为唯一碳源和含葡萄糖及7.6%乙醇的两种富集培养基对采自海南热带雨林腐木样品中的酵母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对分离出的酵母菌株进行的分子分类学研究表明,其中两株酵母菌X2WZ07-4和G2WZ06-1代表两个无性型子囊菌酵母新种。大亚基(26S)rRNA基因D1/D2域序列分析显示,与X2WZ07-4和G2WZ06-1亲缘关系最近的已知种分别为Candida cylindracea和C.llanquihuensis。在D1/D2域,X2WZ07-4与C.cylindracea模式菌株的碱基序列差异为2.5%;G2WZ06-1与C.llanquihuensis模式菌株的序列差异为3.9%,均远大于酵母菌种间在此区域的序列差异(~1%)。这两个新种分别被命名为拟柱形假丝酵母Candida pseudocylindracea sp.nov.(模式菌株:X2WZ07-4T=AS2.3788T=CBS10854T)和五指山假丝酵母Candida wuzhishanensis sp.nov.(模式菌株:G2WZ06-1T=AS2.3784T=CBS10850T)。

    2009年01期 v.28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海南热带雨林腐木上两个无性型子囊菌酵母新种(英文)

    王辰;王启明;贾建华;白逢彦;

    用含木糖为唯一碳源和含葡萄糖及7.6%乙醇的两种富集培养基对采自海南热带雨林腐木样品中的酵母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对分离出的酵母菌株进行的分子分类学研究表明,其中两株酵母菌X2WZ07-4和G2WZ06-1代表两个无性型子囊菌酵母新种。大亚基(26S)rRNA基因D1/D2域序列分析显示,与X2WZ07-4和G2WZ06-1亲缘关系最近的已知种分别为Candida cylindracea和C.llanquihuensis。在D1/D2域,X2WZ07-4与C.cylindracea模式菌株的碱基序列差异为2.5%;G2WZ06-1与C.llanquihuensis模式菌株的序列差异为3.9%,均远大于酵母菌种间在此区域的序列差异(~1%)。这两个新种分别被命名为拟柱形假丝酵母Candida pseudocylindracea sp.nov.(模式菌株:X2WZ07-4T=AS2.3788T=CBS10854T)和五指山假丝酵母Candida wuzhishanensis sp.nov.(模式菌株:G2WZ06-1T=AS2.3784T=CBS10850T)。

    2009年01期 v.28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白龙江中上游流域的黏菌(英文)

    陈双林;戴群;陈萍;李玉;

    本文报道了采自甘肃白龙江中上游流域的黏菌52种,其中紫高杯菌Craterium paraguayenese、山地双皮菌Diderma montanum和双被绒泡菌Physarum bitectum为中国新记录种,另有34种为甘肃新记录种。

    2009年01期 v.28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白龙江中上游流域的黏菌(英文)

    陈双林;戴群;陈萍;李玉;

    本文报道了采自甘肃白龙江中上游流域的黏菌52种,其中紫高杯菌Craterium paraguayenese、山地双皮菌Diderma montanum和双被绒泡菌Physarum bitectum为中国新记录种,另有34种为甘肃新记录种。

    2009年01期 v.28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大陆的梅衣科地衣Ⅴ.球针叶属和球针黄叶属(英文)

    陈健斌;徐蕾;John A. ELIX;

    球针叶属Bulbothrix和球针黄叶属Relicina地衣区别于其它梅衣的主要特征是裂片边缘具有膨大似葱头状的缘毛。球针叶属地衣的上表面灰色,含有黑茶渍素(atranorin),而球针黄叶属地衣的上表面为黄绿色含有松萝酸(usnic acid)。经过形态学与化学研究,承认中国大陆有球针叶属地衣5种和球针黄叶属地衣2种。其中戈氏球叶B.goebelii,烟草球针叶B.tabacina,玄球针黄叶R.abstrusa和悉尼球针黄叶R.sydneyensis等4种为中国大陆首次记载。云南球针叶B.yunnana为中国特有种。本文报道的7个种均出现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这与球针叶属和球针黄叶属地衣呈热带,亚热带的世界分布格局相吻合。

    2009年01期 v.28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大陆的梅衣科地衣Ⅴ.球针叶属和球针黄叶属(英文)

    陈健斌;徐蕾;John A. ELIX;

    球针叶属Bulbothrix和球针黄叶属Relicina地衣区别于其它梅衣的主要特征是裂片边缘具有膨大似葱头状的缘毛。球针叶属地衣的上表面灰色,含有黑茶渍素(atranorin),而球针黄叶属地衣的上表面为黄绿色含有松萝酸(usnic acid)。经过形态学与化学研究,承认中国大陆有球针叶属地衣5种和球针黄叶属地衣2种。其中戈氏球叶B.goebelii,烟草球针叶B.tabacina,玄球针黄叶R.abstrusa和悉尼球针黄叶R.sydneyensis等4种为中国大陆首次记载。云南球针叶B.yunnana为中国特有种。本文报道的7个种均出现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这与球针叶属和球针黄叶属地衣呈热带,亚热带的世界分布格局相吻合。

    2009年01期 v.28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西北地区树花属地衣研究(英文)

    付伟;赵遵田;郭顺香;王慧燕;郭守玉;

    本文从形态学、解剖学、化学等方面对采自中国西北地区的树花属Ramalina地衣进行了研究,鉴定出该属地衣18种,其中簇树花R.chihuahuana和平树花R.complanata为中国新记录种,西北地区新记录种有12个。

    2009年01期 v.28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西北地区树花属地衣研究(英文)

    付伟;赵遵田;郭顺香;王慧燕;郭守玉;

    本文从形态学、解剖学、化学等方面对采自中国西北地区的树花属Ramalina地衣进行了研究,鉴定出该属地衣18种,其中簇树花R.chihuahuana和平树花R.complanata为中国新记录种,西北地区新记录种有12个。

    2009年01期 v.28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西北太白山地区地衣补遗(英文)

    任强;孙中帅;李莹洁;孙立彦;赵遵田;

    本文补充报道太白山地区的地衣9种,其中中国新记录3个:棕色雪花衣Anaptychia runcinata、橡皮肺衣Lobaria quercizans、美国大孢蜈蚣衣Physconia americana。简要介绍了这3个中国新记录的鉴别特征。

    2009年01期 v.28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西北太白山地区地衣补遗(英文)

    任强;孙中帅;李莹洁;孙立彦;赵遵田;

    本文补充报道太白山地区的地衣9种,其中中国新记录3个:棕色雪花衣Anaptychia runcinata、橡皮肺衣Lobaria quercizans、美国大孢蜈蚣衣Physconia americana。简要介绍了这3个中国新记录的鉴别特征。

    2009年01期 v.28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疆拟橙衣属地衣研究(英文)

    吾尔妮莎·沙依丁;帕孜来提·拜合提;吐尔干乃衣·吐尔逊;热依木·马木提;阿不都拉·阿巴斯;

    报道新疆拟橙衣属地衣的6个分类单位。其中南方拟橙衣Fulgensia australis,荒漠拟橙衣F.desertorum和苔生拟橙衣F.schistidii为中国新记录种。在形态学、解剖学、化学及生态学方面对它们进行了简短的论述。此外,还提供了形态特征和内部解剖特征照片以及新疆种类的分种检索表。研究所用的标本采自托木尔峰、铁力买提达坂、阿尔金山和准葛尔盆地等,保存于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衣标本室。

    2009年01期 v.28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疆拟橙衣属地衣研究(英文)

    吾尔妮莎·沙依丁;帕孜来提·拜合提;吐尔干乃衣·吐尔逊;热依木·马木提;阿不都拉·阿巴斯;

    报道新疆拟橙衣属地衣的6个分类单位。其中南方拟橙衣Fulgensia australis,荒漠拟橙衣F.desertorum和苔生拟橙衣F.schistidii为中国新记录种。在形态学、解剖学、化学及生态学方面对它们进行了简短的论述。此外,还提供了形态特征和内部解剖特征照片以及新疆种类的分种检索表。研究所用的标本采自托木尔峰、铁力买提达坂、阿尔金山和准葛尔盆地等,保存于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衣标本室。

    2009年01期 v.28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深层培养的斜生褐孔菌酚类化合物对铅处理小鼠耐力的增强作用(英文)

    郑维发;殷兆娟;陈才法;张梅梅;赵艳霞;

    本文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深层培养的斜生褐孔菌Phaeoporus obliquus与野生桦褐孔菌在酚类化合物组成及其含量上的差异以及对铅处理小鼠常压缺氧和游泳耐力影响。野生桦褐孔菌主要含有水溶性黑色素、硬毛素衍生物,两者各占总酚类化合物的12.1%和42.2%。而深层培养的桦褐孔菌则主要积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正常生理条件下积累量达到总酚的35.5%,加入H2O2后积累量达到总酚的92.5%,同时加入H2O2和熊果苷后则为总酚的76.9%。正常培养基中水溶性黑色素的积累量达到总酚的20.2%,而加入H2O2或同时加入H2O2和熊果苷后水溶性黑色素则很少合成。口服野生斜生褐孔菌或不同条件下深层培养的斜生褐孔菌酚类化合物都能使铅处理小鼠忍耐缺氧和游泳的时间延长12–15min。同时,口服不同来源的斜生褐孔菌酚类化合物可提升铅处理小鼠外周淋巴细胞的活力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降低丙二醛的积累。因此,斜生褐孔菌酚类化合物对铅处理小鼠耐缺氧和游泳的提升作用在于抑制了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了过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从而保护了铅处理小鼠的细胞和器官免于氧化胁迫的损伤。

    2009年01期 v.28 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深层培养的斜生褐孔菌酚类化合物对铅处理小鼠耐力的增强作用(英文)

    郑维发;殷兆娟;陈才法;张梅梅;赵艳霞;

    本文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深层培养的斜生褐孔菌Phaeoporus obliquus与野生桦褐孔菌在酚类化合物组成及其含量上的差异以及对铅处理小鼠常压缺氧和游泳耐力影响。野生桦褐孔菌主要含有水溶性黑色素、硬毛素衍生物,两者各占总酚类化合物的12.1%和42.2%。而深层培养的桦褐孔菌则主要积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正常生理条件下积累量达到总酚的35.5%,加入H2O2后积累量达到总酚的92.5%,同时加入H2O2和熊果苷后则为总酚的76.9%。正常培养基中水溶性黑色素的积累量达到总酚的20.2%,而加入H2O2或同时加入H2O2和熊果苷后水溶性黑色素则很少合成。口服野生斜生褐孔菌或不同条件下深层培养的斜生褐孔菌酚类化合物都能使铅处理小鼠忍耐缺氧和游泳的时间延长12–15min。同时,口服不同来源的斜生褐孔菌酚类化合物可提升铅处理小鼠外周淋巴细胞的活力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降低丙二醛的积累。因此,斜生褐孔菌酚类化合物对铅处理小鼠耐缺氧和游泳的提升作用在于抑制了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了过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从而保护了铅处理小鼠的细胞和器官免于氧化胁迫的损伤。

    2009年01期 v.28 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富硒发酵毛头鬼伞菌丝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抗氧化和降血糖的影响(英文)

    余杰;崔鹏举;陈美珍;钟名其;崔仕超;吴清洋;卓健勇;

    本文研究了富硒发酵毛头鬼伞(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菌丝体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抗氧化和降血糖的影响。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后,将富硒发酵毛头鬼伞菌丝均匀混入饲料中,由小鼠自由取食进行治疗,3周后观察富硒毛头鬼伞菌丝对糖尿病小鼠血糖、MDA、SOD和GSH-Px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富硒发酵毛头鬼伞菌丝进行治疗后,糖尿病小鼠血糖明显降低;血清和组织中MDA含量显著下降;血清和组织中的SOD和GSH-Px的活力明显的增加。由此推断,富硒发酵毛头鬼伞菌丝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来实现的。

    2009年01期 v.28 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8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富硒发酵毛头鬼伞菌丝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抗氧化和降血糖的影响(英文)

    余杰;崔鹏举;陈美珍;钟名其;崔仕超;吴清洋;卓健勇;

    本文研究了富硒发酵毛头鬼伞(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菌丝体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抗氧化和降血糖的影响。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后,将富硒发酵毛头鬼伞菌丝均匀混入饲料中,由小鼠自由取食进行治疗,3周后观察富硒毛头鬼伞菌丝对糖尿病小鼠血糖、MDA、SOD和GSH-Px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富硒发酵毛头鬼伞菌丝进行治疗后,糖尿病小鼠血糖明显降低;血清和组织中MDA含量显著下降;血清和组织中的SOD和GSH-Px的活力明显的增加。由此推断,富硒发酵毛头鬼伞菌丝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来实现的。

    2009年01期 v.28 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8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茉莉酸和双氧水对斜生褐孔菌一株黑色素缺失突变体产生酚类化合物的影响(英文)

    赵艳霞;缪康杰;孙卫国;张梅梅;魏志文;郑维发;

    黑色素合成是桦褐孔菌Phaeoporus obliquus次生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黑色素的过多合成势必影响其他酚类的积累。本文以茉莉酸和双氧水为调控因子,开展了该突变体深层发酵过程酚类化合物积累研究。正常培养条件下,每升发酵液积累酚类化合物最高可达317.45mg/L,其中包括苯甲酸衍生物(45.3mg/L),黄酮苷元(74.4mg/L),黄酮苷(160mg/L)以及硬毛素类化合物(18.5mg/L)。加入茉莉酸后,总酚最大值增加到620.45mg/L,其中苯甲酸衍生物增加到230.26mg/L,黄酮苷元增加到166.86mg/L,而黄酮苷和硬毛素类化合物却分别降低到98.5mg/L和7.1mg,双氧水的加入没有提高总酚的最大积累(315.69mg/L)。因此,与野生型相比,黑色素缺失使总酚的积累有所增加,随茉莉L酸的加入总酚积累最大值增加近一倍。虽然双氧水的加入提高了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但总酚的积累却没有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一部分酚类化合物在抗双氧水氧化胁迫过程中被消耗。

    2009年01期 v.28 129-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茉莉酸和双氧水对斜生褐孔菌一株黑色素缺失突变体产生酚类化合物的影响(英文)

    赵艳霞;缪康杰;孙卫国;张梅梅;魏志文;郑维发;

    黑色素合成是桦褐孔菌Phaeoporus obliquus次生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黑色素的过多合成势必影响其他酚类的积累。本文以茉莉酸和双氧水为调控因子,开展了该突变体深层发酵过程酚类化合物积累研究。正常培养条件下,每升发酵液积累酚类化合物最高可达317.45mg/L,其中包括苯甲酸衍生物(45.3mg/L),黄酮苷元(74.4mg/L),黄酮苷(160mg/L)以及硬毛素类化合物(18.5mg/L)。加入茉莉酸后,总酚最大值增加到620.45mg/L,其中苯甲酸衍生物增加到230.26mg/L,黄酮苷元增加到166.86mg/L,而黄酮苷和硬毛素类化合物却分别降低到98.5mg/L和7.1mg,双氧水的加入没有提高总酚的最大积累(315.69mg/L)。因此,与野生型相比,黑色素缺失使总酚的积累有所增加,随茉莉L酸的加入总酚积累最大值增加近一倍。虽然双氧水的加入提高了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但总酚的积累却没有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一部分酚类化合物在抗双氧水氧化胁迫过程中被消耗。

    2009年01期 v.28 129-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简报

  • 黑痣菌属3个新记录种(英文)

    鲁海菊;张陶;孙广宇;陈海如;张中义;

    <正>Phyllachora luteomaculata (Schwein.) Orton, J. Dept.Agric. Porto Rico 2: 152, 1918.Fig. 1≡ Sphaeria luteomaculata Schwein., Transactionsof the Amer. Phil. Soc.,

    2009年01期 v.28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黑痣菌属3个新记录种(英文)

    鲁海菊;张陶;孙广宇;陈海如;张中义;

    <正>Phyllachora luteomaculata (Schwein.) Orton, J. Dept.Agric. Porto Rico 2: 152, 1918.Fig. 1≡ Sphaeria luteomaculata Schwein., Transactionsof the Amer. Phil. Soc.,

    2009年01期 v.28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采集自西藏的黑痣菌属一中国新记录种(英文)

    刘娜;郭林;

    <正>INTRODUCTION A new Chinese record, Phyllachora puncta (Schwein.) Orton ex J.A. Stev. on Panicum sp. was collected in 2004, from Linzhi, Tibet, China.

    2009年01期 v.28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采集自西藏的黑痣菌属一中国新记录种(英文)

    刘娜;郭林;

    <正>INTRODUCTION A new Chinese record, Phyllachora puncta (Schwein.) Orton ex J.A. Stev. on Panicum sp. was collected in 2004, from Linzhi, Tibet, China.

    2009年01期 v.28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壳属的一个中国新记录种(英文)

    刘富江;郭庆元;王雪薇;

    <正>A Chaetomium specimen isolated from sheep wool in the glacier park of Akto County, Kizilsu Kirgiz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in 2007,

    2009年01期 v.28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毛壳属的一个中国新记录种(英文)

    刘富江;郭庆元;王雪薇;

    <正>A Chaetomium specimen isolated from sheep wool in the glacier park of Akto County, Kizilsu Kirgiz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in 2007,

    2009年01期 v.28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一新记录属——小裸囊菌属(英文)

    杨红;吕国忠;刘志恒;赵志慧;

    <正>INTRODUCTION The genus Gymnascella was established by Peck in 1884 (see Kirk et al. 2008) with the type species G. aurantiaca. As an onygenalean ascomycetes it was unusual because it was mainly isolated from camel skin,

    2009年01期 v.28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一新记录属——小裸囊菌属(英文)

    杨红;吕国忠;刘志恒;赵志慧;

    <正>INTRODUCTION The genus Gymnascella was established by Peck in 1884 (see Kirk et al. 2008) with the type species G. aurantiaca. As an onygenalean ascomycetes it was unusual because it was mainly isolated from camel skin,

    2009年01期 v.28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赭色小莫勒菌在中国的发现(英文)

    邱君志;陈莹;王滢滢;关雄;

    <正>INTRODUCTION The genus Moelleriella G. Winter was established by Winter in 1886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perithecia globose to pyriform, immersed in a brightly colored stroma with opening protruding from stroma.

    2009年01期 v.28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赭色小莫勒菌在中国的发现(英文)

    邱君志;陈莹;王滢滢;关雄;

    <正>INTRODUCTION The genus Moelleriella G. Winter was established by Winter in 1886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perithecia globose to pyriform, immersed in a brightly colored stroma with opening protruding from stroma.

    2009年01期 v.28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炭角菌科一新命名称Emarcea rostrispora(英文)

    李新凤;路涛;路炳声;HYDE Kevin D;

    <正>INTRODUCTION Anthostomella rostrispora W.H. Hsieh, C.Y. Chen & Sivan. [as rostrospora] was described by Hsieh et al. (1975) and was accepted in the world monograph of the genus Anthostomella Sacc.

    2009年01期 v.28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3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炭角菌科一新命名称Emarcea rostrispora(英文)

    李新凤;路涛;路炳声;HYDE Kevin D;

    <正>INTRODUCTION Anthostomella rostrispora W.H. Hsieh, C.Y. Chen & Sivan. [as rostrospora] was described by Hsieh et al. (1975) and was accepted in the world monograph of the genus Anthostomella Sacc.

    2009年01期 v.28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3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茶渍属地衣的一个中国新记录种(英文)

    热衣木·马木提;艾尼瓦尔·吐米尔;吾尔妮莎·沙衣丁;阿不都拉·阿巴斯;

    <正>INTRODUCTION The lichen genus Lecanora is characterized by asci of the Lecanora-type, colorless ascospores, and crustose thalli;

    2009年01期 v.28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茶渍属地衣的一个中国新记录种(英文)

    热衣木·马木提;艾尼瓦尔·吐米尔;吾尔妮莎·沙衣丁;阿不都拉·阿巴斯;

    <正>INTRODUCTION The lichen genus Lecanora is characterized by asci of the Lecanora-type, colorless ascospores, and crustose thalli;

    2009年01期 v.28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主编寄语

    戴玉成;

    <正>尊敬的读者、作者朋友们:你们好!自1982年创刊的《菌物学报》,其前身为《真菌学报》,1997年至2003年为《菌物系统》,是我国菌物学(真菌、粘菌、卵菌、地衣等)领域唯一的学报级专业学术期刊,

    2009年01期 v.28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主编寄语

    戴玉成;

    <正>尊敬的读者、作者朋友们:你们好!自1982年创刊的《菌物学报》,其前身为《真菌学报》,1997年至2003年为《菌物系统》,是我国菌物学(真菌、粘菌、卵菌、地衣等)领域唯一的学报级专业学术期刊,

    2009年01期 v.28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菌物学报》征稿简则

    <正>1.刊物简介《菌物学报》(原名"真菌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全国性的菌物学学术期刊。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

    2009年01期 v.28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菌物学报》征稿简则

    <正>1.刊物简介《菌物学报》(原名"真菌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全国性的菌物学学术期刊。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

    2009年01期 v.28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正>1 Manuscript should be submitted in word format through the website http://journals.im.ac.cn/iwxtcn or by email tojwxt@im.ac.cn.

    2009年01期 v.28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正>1 Manuscript should be submitted in word format through the website http://journals.im.ac.cn/iwxtcn or by email tojwxt@im.ac.cn.

    2009年01期 v.28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