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

Mycosystema

研究论文

  • 中国药用真菌名录及部分名称的修订

    戴玉成;杨祝良;

    近年来,我国对药用真菌的研究和利用越来越重视,相关报道逐年增加。针对有些种类鉴定有误、拉丁学名使用没有严格遵守最新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命名人缩写不规范等问题,作者系统考证了我国药用真菌的名称,共收录473种,对每种名称按新近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进行了订正,对过去的错误报道或不存在的名称进行了修正,将曾报道的、但应作为其他种的同物异名者列在其正名之后,所有名称定名人的缩写全部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要求加以规范化。每种名称之后还列举了该种的主要药用功能或价值,并引证了主要参考文献。

    2008年06期 80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4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药用真菌名录及部分名称的修订

    戴玉成;杨祝良;

    近年来,我国对药用真菌的研究和利用越来越重视,相关报道逐年增加。针对有些种类鉴定有误、拉丁学名使用没有严格遵守最新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命名人缩写不规范等问题,作者系统考证了我国药用真菌的名称,共收录473种,对每种名称按新近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进行了订正,对过去的错误报道或不存在的名称进行了修正,将曾报道的、但应作为其他种的同物异名者列在其正名之后,所有名称定名人的缩写全部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要求加以规范化。每种名称之后还列举了该种的主要药用功能或价值,并引证了主要参考文献。

    2008年06期 80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4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药用真菌名录及部分名称的修订

    戴玉成;杨祝良;

    近年来,我国对药用真菌的研究和利用越来越重视,相关报道逐年增加。针对有些种类鉴定有误、拉丁学名使用没有严格遵守最新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命名人缩写不规范等问题,作者系统考证了我国药用真菌的名称,共收录473种,对每种名称按新近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进行了订正,对过去的错误报道或不存在的名称进行了修正,将曾报道的、但应作为其他种的同物异名者列在其正名之后,所有名称定名人的缩写全部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要求加以规范化。每种名称之后还列举了该种的主要药用功能或价值,并引证了主要参考文献。

    2008年06期 80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4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0 ] |[阅读次数:0 ]
  • 新疆荒漠植物的锈菌Ⅰ.豆科和藜科植物上的单胞锈菌

    徐彪;张利莉;赵震宇;

    报道了采自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荒漠植物豆科和藜科植物上寄生的单胞锈菌20个种。寄生在疏花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上的骆驼刺单胞锈菌Uromyces alhaginis、寄生在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上的地肤单胞锈菌Uromyces kochiae和寄生在苦马豆Swainsonia salsula上的苦马豆单胞锈菌Uromyces sphaerophysae为中国新记录;寄生在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上的欧黄华单胞锈菌Uromyces anagyridis和寄生在长豇豆Vigna sesquipedalis上的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为新疆新记录;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和小蓬Nanophyton erinaceum为藜单胞锈菌Uromyces chenopodii的新寄主。所有研究标本保存在新疆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ACC)。

    2008年06期 825-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疆荒漠植物的锈菌Ⅰ.豆科和藜科植物上的单胞锈菌

    徐彪;张利莉;赵震宇;

    报道了采自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荒漠植物豆科和藜科植物上寄生的单胞锈菌20个种。寄生在疏花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上的骆驼刺单胞锈菌Uromyces alhaginis、寄生在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上的地肤单胞锈菌Uromyces kochiae和寄生在苦马豆Swainsonia salsula上的苦马豆单胞锈菌Uromyces sphaerophysae为中国新记录;寄生在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上的欧黄华单胞锈菌Uromyces anagyridis和寄生在长豇豆Vigna sesquipedalis上的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为新疆新记录;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和小蓬Nanophyton erinaceum为藜单胞锈菌Uromyces chenopodii的新寄主。所有研究标本保存在新疆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ACC)。

    2008年06期 825-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疆荒漠植物的锈菌Ⅰ.豆科和藜科植物上的单胞锈菌

    徐彪;张利莉;赵震宇;

    报道了采自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荒漠植物豆科和藜科植物上寄生的单胞锈菌20个种。寄生在疏花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上的骆驼刺单胞锈菌Uromyces alhaginis、寄生在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上的地肤单胞锈菌Uromyces kochiae和寄生在苦马豆Swainsonia salsula上的苦马豆单胞锈菌Uromyces sphaerophysae为中国新记录;寄生在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上的欧黄华单胞锈菌Uromyces anagyridis和寄生在长豇豆Vigna sesquipedalis上的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为新疆新记录;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和小蓬Nanophyton erinaceum为藜单胞锈菌Uromyces chenopodii的新寄主。所有研究标本保存在新疆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ACC)。

    2008年06期 825-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太白山地区蜜环菌种类

    赵俊;秦国夫;戴玉成;王汉臣;

    对太白山地区的蜜环菌进行了调查,共发现4个互交不育群:Armillaria borealis、CBSJ、CBSN和CBS F,均为四极性异宗配合。扩大了部分种类的分布范围,该地区可能为CBSJ种群的最北分布界线。

    2008年06期 832-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太白山地区蜜环菌种类

    赵俊;秦国夫;戴玉成;王汉臣;

    对太白山地区的蜜环菌进行了调查,共发现4个互交不育群:Armillaria borealis、CBSJ、CBSN和CBS F,均为四极性异宗配合。扩大了部分种类的分布范围,该地区可能为CBSJ种群的最北分布界线。

    2008年06期 832-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太白山地区蜜环菌种类

    赵俊;秦国夫;戴玉成;王汉臣;

    对太白山地区的蜜环菌进行了调查,共发现4个互交不育群:Armillaria borealis、CBSJ、CBSN和CBS F,均为四极性异宗配合。扩大了部分种类的分布范围,该地区可能为CBSJ种群的最北分布界线。

    2008年06期 832-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羽茅内生真菌的分类

    王银华;任安芝;魏宇昆;张欣;谢凤行;林枫;高玉葆;

    从内蒙古中东部草原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中分离、培养得到484株内生真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分类学鉴定。结果表明,其中大部分菌株属于Neotyphodium内生真菌,并发现有少量Neotyphodium有性型Epichloё菌株存在。通过与已发表模式菌株的比较,鉴定其中两个种为N.chisosum和N.huerfanum。N.chisosum为羽茅内生真菌的优势种,而N.huerfanum是首次在羽茅中被发现。对其余暂未能确定种的菌株的菌落和显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不同地理种群羽茅内生真菌的分离率有自东向西增加的趋势,而内生真菌的形态多样性有自东向西减少的趋势。

    2008年06期 841-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羽茅内生真菌的分类

    王银华;任安芝;魏宇昆;张欣;谢凤行;林枫;高玉葆;

    从内蒙古中东部草原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中分离、培养得到484株内生真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分类学鉴定。结果表明,其中大部分菌株属于Neotyphodium内生真菌,并发现有少量Neotyphodium有性型Epichloё菌株存在。通过与已发表模式菌株的比较,鉴定其中两个种为N.chisosum和N.huerfanum。N.chisosum为羽茅内生真菌的优势种,而N.huerfanum是首次在羽茅中被发现。对其余暂未能确定种的菌株的菌落和显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不同地理种群羽茅内生真菌的分离率有自东向西增加的趋势,而内生真菌的形态多样性有自东向西减少的趋势。

    2008年06期 841-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羽茅内生真菌的分类

    王银华;任安芝;魏宇昆;张欣;谢凤行;林枫;高玉葆;

    从内蒙古中东部草原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中分离、培养得到484株内生真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分类学鉴定。结果表明,其中大部分菌株属于Neotyphodium内生真菌,并发现有少量Neotyphodium有性型Epichloё菌株存在。通过与已发表模式菌株的比较,鉴定其中两个种为N.chisosum和N.huerfanum。N.chisosum为羽茅内生真菌的优势种,而N.huerfanum是首次在羽茅中被发现。对其余暂未能确定种的菌株的菌落和显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不同地理种群羽茅内生真菌的分离率有自东向西增加的趋势,而内生真菌的形态多样性有自东向西减少的趋势。

    2008年06期 841-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4. Epichloё yangzii的人工杂交

    亢燕;李伟;纪燕玲;孙相辉;詹漓晖;于汉寿;王志伟;

    作者首先研究Epichloё yangzii在植株上的人工杂交,明确了供试菌株的交配型。然后将分离自无子座鹅观草属植物的23株"Neotyphodium属"真菌孢子分别与E.yangzii的子座杂交,其中发现有21株与E.yangzii(mat-1,mat-2)杂交不亲和,有2株与E.yangzii(mat-1)杂交亲和。利用tubB基因片段对8株"Neotyphodium属"真菌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与E.yangzii杂交亲和的2个菌株和E.yangzii聚为一枝,而其它6个菌株形成独立的分枝,进一步证实了这2个菌株是有时在宿主植物上不形成子座的E.yangzii。这说明了在宿主植物上的人工杂交是区别有时不产子座的E.yangzii和Neotyphodium属真菌的有效手段。

    2008年06期 852-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4. Epichloё yangzii的人工杂交

    亢燕;李伟;纪燕玲;孙相辉;詹漓晖;于汉寿;王志伟;

    作者首先研究Epichloё yangzii在植株上的人工杂交,明确了供试菌株的交配型。然后将分离自无子座鹅观草属植物的23株"Neotyphodium属"真菌孢子分别与E.yangzii的子座杂交,其中发现有21株与E.yangzii(mat-1,mat-2)杂交不亲和,有2株与E.yangzii(mat-1)杂交亲和。利用tubB基因片段对8株"Neotyphodium属"真菌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与E.yangzii杂交亲和的2个菌株和E.yangzii聚为一枝,而其它6个菌株形成独立的分枝,进一步证实了这2个菌株是有时在宿主植物上不形成子座的E.yangzii。这说明了在宿主植物上的人工杂交是区别有时不产子座的E.yangzii和Neotyphodium属真菌的有效手段。

    2008年06期 852-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4. Epichloё yangzii的人工杂交

    亢燕;李伟;纪燕玲;孙相辉;詹漓晖;于汉寿;王志伟;

    作者首先研究Epichloё yangzii在植株上的人工杂交,明确了供试菌株的交配型。然后将分离自无子座鹅观草属植物的23株"Neotyphodium属"真菌孢子分别与E.yangzii的子座杂交,其中发现有21株与E.yangzii(mat-1,mat-2)杂交不亲和,有2株与E.yangzii(mat-1)杂交亲和。利用tubB基因片段对8株"Neotyphodium属"真菌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与E.yangzii杂交亲和的2个菌株和E.yangzii聚为一枝,而其它6个菌株形成独立的分枝,进一步证实了这2个菌株是有时在宿主植物上不形成子座的E.yangzii。这说明了在宿主植物上的人工杂交是区别有时不产子座的E.yangzii和Neotyphodium属真菌的有效手段。

    2008年06期 852-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 5.中国产部分epichloё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

    陈永敢;纪燕玲;亢燕;孙相辉;詹漓晖;于汉寿;王志伟;

    Epichloё内生真菌(epichloё endophytes)是禾本科植物的共生真菌,开展其多样性研究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进化规律的了解以及开发利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筛选了12条随机引物对24株epichloё内生真菌进行RAPD扩增,探讨真菌种类、宿主种类、采集地和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宿主为拂子茅Calamagrostis sp.、雀麦Bromus sp.、披碱草Elymus sp.、小颖羊茅Festuca parvigluma Steud.的菌株分别独立聚为一个分枝;而宿主为鹅观草Roegneria spp.的Neotyphodium属菌株聚类情况较为复杂;宿主为早熟禾Poas pp.的菌株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分枝,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上结果反应了我国具有丰富的epichloё内生真菌资源,它们和其宿主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相互关系。本研究还显示,采集于南京的拂子茅与其内生真菌共生可能发生在较久远的年代。

    2008年06期 863-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 5.中国产部分epichloё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

    陈永敢;纪燕玲;亢燕;孙相辉;詹漓晖;于汉寿;王志伟;

    Epichloё内生真菌(epichloё endophytes)是禾本科植物的共生真菌,开展其多样性研究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进化规律的了解以及开发利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筛选了12条随机引物对24株epichloё内生真菌进行RAPD扩增,探讨真菌种类、宿主种类、采集地和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宿主为拂子茅Calamagrostis sp.、雀麦Bromus sp.、披碱草Elymus sp.、小颖羊茅Festuca parvigluma Steud.的菌株分别独立聚为一个分枝;而宿主为鹅观草Roegneria spp.的Neotyphodium属菌株聚类情况较为复杂;宿主为早熟禾Poas pp.的菌株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分枝,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上结果反应了我国具有丰富的epichloё内生真菌资源,它们和其宿主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相互关系。本研究还显示,采集于南京的拂子茅与其内生真菌共生可能发生在较久远的年代。

    2008年06期 863-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 5.中国产部分epichloё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

    陈永敢;纪燕玲;亢燕;孙相辉;詹漓晖;于汉寿;王志伟;

    Epichloё内生真菌(epichloё endophytes)是禾本科植物的共生真菌,开展其多样性研究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进化规律的了解以及开发利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筛选了12条随机引物对24株epichloё内生真菌进行RAPD扩增,探讨真菌种类、宿主种类、采集地和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宿主为拂子茅Calamagrostis sp.、雀麦Bromus sp.、披碱草Elymus sp.、小颖羊茅Festuca parvigluma Steud.的菌株分别独立聚为一个分枝;而宿主为鹅观草Roegneria spp.的Neotyphodium属菌株聚类情况较为复杂;宿主为早熟禾Poas pp.的菌株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分枝,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上结果反应了我国具有丰富的epichloё内生真菌资源,它们和其宿主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相互关系。本研究还显示,采集于南京的拂子茅与其内生真菌共生可能发生在较久远的年代。

    2008年06期 863-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青藏高原黄绿蜜环菌纯培养菌种的分离培养及分子鉴定

    李海波;吴学谦;王立武;付立忠;魏海龙;吴庆其;

    首次从采自青藏高原、与高原牧草嵩草属Kobresia草本植物形成外生菌根的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luteo-virens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一组织分离菌株,运用rDNA-ITS和rDNA-IGS-1测序技术对该组织分离菌株是否为黄绿蜜环菌的纯培养菌种进行分子鉴定,并基于黄绿蜜环菌的5.8S/ITS和IGS-1序列进行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黄绿蜜环菌子实体组织分离菌株即为其纯培养菌种。基于ITS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黄绿蜜环菌与口蘑科内其它属间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较远;基于IGS-1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黄绿蜜环菌与蜜环菌属内的其它种序列差异较大,系统发育关系较远,而与Lepiota属内的部分种具有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首次基于分子手段对我国青藏高原的黄绿蜜环菌种进行了分离培养、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为黄绿蜜环菌的科学分类提供了分子依据。

    2008年06期 873-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1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青藏高原黄绿蜜环菌纯培养菌种的分离培养及分子鉴定

    李海波;吴学谦;王立武;付立忠;魏海龙;吴庆其;

    首次从采自青藏高原、与高原牧草嵩草属Kobresia草本植物形成外生菌根的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luteo-virens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一组织分离菌株,运用rDNA-ITS和rDNA-IGS-1测序技术对该组织分离菌株是否为黄绿蜜环菌的纯培养菌种进行分子鉴定,并基于黄绿蜜环菌的5.8S/ITS和IGS-1序列进行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黄绿蜜环菌子实体组织分离菌株即为其纯培养菌种。基于ITS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黄绿蜜环菌与口蘑科内其它属间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较远;基于IGS-1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黄绿蜜环菌与蜜环菌属内的其它种序列差异较大,系统发育关系较远,而与Lepiota属内的部分种具有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首次基于分子手段对我国青藏高原的黄绿蜜环菌种进行了分离培养、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为黄绿蜜环菌的科学分类提供了分子依据。

    2008年06期 873-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1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青藏高原黄绿蜜环菌纯培养菌种的分离培养及分子鉴定

    李海波;吴学谦;王立武;付立忠;魏海龙;吴庆其;

    首次从采自青藏高原、与高原牧草嵩草属Kobresia草本植物形成外生菌根的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luteo-virens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一组织分离菌株,运用rDNA-ITS和rDNA-IGS-1测序技术对该组织分离菌株是否为黄绿蜜环菌的纯培养菌种进行分子鉴定,并基于黄绿蜜环菌的5.8S/ITS和IGS-1序列进行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黄绿蜜环菌子实体组织分离菌株即为其纯培养菌种。基于ITS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黄绿蜜环菌与口蘑科内其它属间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较远;基于IGS-1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黄绿蜜环菌与蜜环菌属内的其它种序列差异较大,系统发育关系较远,而与Lepiota属内的部分种具有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首次基于分子手段对我国青藏高原的黄绿蜜环菌种进行了分离培养、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为黄绿蜜环菌的科学分类提供了分子依据。

    2008年06期 873-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1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黄檗根围丛枝菌根(AM)真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蔡柏岩;接伟光;葛菁萍;阎秀峰;

    从东北林业大学林场采集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根系及根围土壤,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孢子进行了分类鉴定。依据AM真菌孢子形态特征鉴定出黄檗根围土壤中存在4种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美丽盾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和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而应用nested-PCR技术从黄檗根内只检测到了G.intraradices,G.mosseae和Scu.calospora,表明G.versiforme未侵染黄檗根系。

    2008年06期 884-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1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黄檗根围丛枝菌根(AM)真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蔡柏岩;接伟光;葛菁萍;阎秀峰;

    从东北林业大学林场采集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根系及根围土壤,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孢子进行了分类鉴定。依据AM真菌孢子形态特征鉴定出黄檗根围土壤中存在4种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美丽盾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和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而应用nested-PCR技术从黄檗根内只检测到了G.intraradices,G.mosseae和Scu.calospora,表明G.versiforme未侵染黄檗根系。

    2008年06期 884-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1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黄檗根围丛枝菌根(AM)真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蔡柏岩;接伟光;葛菁萍;阎秀峰;

    从东北林业大学林场采集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根系及根围土壤,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孢子进行了分类鉴定。依据AM真菌孢子形态特征鉴定出黄檗根围土壤中存在4种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美丽盾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和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而应用nested-PCR技术从黄檗根内只检测到了G.intraradices,G.mosseae和Scu.calospora,表明G.versiforme未侵染黄檗根系。

    2008年06期 884-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1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扁绒泡菌的生活史

    史立平;李玉;

    黏菌的生活史对于研究其营养方式的多样性以及系统发育等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国内外有关黏菌生活史的报导很少。利用燕麦-琼脂培养、基物培养及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扁绒泡菌的个体发育过程,在燕麦琼脂培养基上完成了从孢子到孢子的生活史。结果表明,扁绒泡菌生活史包括单核的黏变形体或游动胞、多核的营养体原质团以及孢子形成阶段。孢子球形,表面具细小疣点。孢子萌发为裂式,释放1黏变形体。原质团类型为显型。成熟原质团乳白色,可形成多个孢囊。琼脂培养基上获得的扁绒泡菌孢子与野生型相似,并具有可育性。

    2008年06期 894-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0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扁绒泡菌的生活史

    史立平;李玉;

    黏菌的生活史对于研究其营养方式的多样性以及系统发育等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国内外有关黏菌生活史的报导很少。利用燕麦-琼脂培养、基物培养及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扁绒泡菌的个体发育过程,在燕麦琼脂培养基上完成了从孢子到孢子的生活史。结果表明,扁绒泡菌生活史包括单核的黏变形体或游动胞、多核的营养体原质团以及孢子形成阶段。孢子球形,表面具细小疣点。孢子萌发为裂式,释放1黏变形体。原质团类型为显型。成熟原质团乳白色,可形成多个孢囊。琼脂培养基上获得的扁绒泡菌孢子与野生型相似,并具有可育性。

    2008年06期 894-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0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扁绒泡菌的生活史

    史立平;李玉;

    黏菌的生活史对于研究其营养方式的多样性以及系统发育等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国内外有关黏菌生活史的报导很少。利用燕麦-琼脂培养、基物培养及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扁绒泡菌的个体发育过程,在燕麦琼脂培养基上完成了从孢子到孢子的生活史。结果表明,扁绒泡菌生活史包括单核的黏变形体或游动胞、多核的营养体原质团以及孢子形成阶段。孢子球形,表面具细小疣点。孢子萌发为裂式,释放1黏变形体。原质团类型为显型。成熟原质团乳白色,可形成多个孢囊。琼脂培养基上获得的扁绒泡菌孢子与野生型相似,并具有可育性。

    2008年06期 894-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0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分生孢子萌发过程中的核相变化及有丝分裂过程观察

    毕朝位;仇剑波;周明国;王建新;陈长军;李红霞;

    通过Giemsa染色观察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分生孢子萌发过程中的核相变化及有丝分裂过程。观察表明,分生孢子细胞为单核,细胞核在分生孢子细胞内分裂后进入芽管,在芽管内进行多次分裂,使芽管内细胞核数目不断变化。禾谷镰孢菌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分为4个时期,前期染色体逐渐浓缩变短,中期染色体清晰可见,后期染色单体发生分离并向相反的两极移动,末期形成新的子核。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离同步或不同步,不同步分离中的滞后染色体形成后期桥的现象更为普遍。

    2008年06期 901-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分生孢子萌发过程中的核相变化及有丝分裂过程观察

    毕朝位;仇剑波;周明国;王建新;陈长军;李红霞;

    通过Giemsa染色观察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分生孢子萌发过程中的核相变化及有丝分裂过程。观察表明,分生孢子细胞为单核,细胞核在分生孢子细胞内分裂后进入芽管,在芽管内进行多次分裂,使芽管内细胞核数目不断变化。禾谷镰孢菌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分为4个时期,前期染色体逐渐浓缩变短,中期染色体清晰可见,后期染色单体发生分离并向相反的两极移动,末期形成新的子核。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离同步或不同步,不同步分离中的滞后染色体形成后期桥的现象更为普遍。

    2008年06期 901-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分生孢子萌发过程中的核相变化及有丝分裂过程观察

    毕朝位;仇剑波;周明国;王建新;陈长军;李红霞;

    通过Giemsa染色观察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分生孢子萌发过程中的核相变化及有丝分裂过程。观察表明,分生孢子细胞为单核,细胞核在分生孢子细胞内分裂后进入芽管,在芽管内进行多次分裂,使芽管内细胞核数目不断变化。禾谷镰孢菌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分为4个时期,前期染色体逐渐浓缩变短,中期染色体清晰可见,后期染色单体发生分离并向相反的两极移动,末期形成新的子核。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离同步或不同步,不同步分离中的滞后染色体形成后期桥的现象更为普遍。

    2008年06期 901-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葡萄生轴霜霉菌孢子囊的长期保存

    杜兴兰;李正楠;姬惜珠;冉隆贤;

    为了解决葡萄生轴霜霉菌的活体保存问题,本文开展了多种保藏方法的研究。采用二甲基亚砜和甘油分别于不同低温条件下对孢子囊进行了保存,取出后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孢子囊用不同保护剂处理后保存于-76℃中5d,10%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孢子囊经接种后发病面积百分率为68.3%,其致病性明显强于25%甘油处理;孢子囊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保存于-76℃中30d,5%和10%二甲基亚砜处理后致病性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15%、20%、25%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孢子囊;5%和10%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孢子囊,在-76℃中保存5d和15d后,致病性明显高于-20℃的处理;孢子囊经-76℃保存240d后,10%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孢子囊无致病性,而5%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发病面积百分率为56.3%,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孢子囊用含5%的二甲基亚砜处理能在-76℃中长期保存。

    2008年06期 908-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葡萄生轴霜霉菌孢子囊的长期保存

    杜兴兰;李正楠;姬惜珠;冉隆贤;

    为了解决葡萄生轴霜霉菌的活体保存问题,本文开展了多种保藏方法的研究。采用二甲基亚砜和甘油分别于不同低温条件下对孢子囊进行了保存,取出后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孢子囊用不同保护剂处理后保存于-76℃中5d,10%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孢子囊经接种后发病面积百分率为68.3%,其致病性明显强于25%甘油处理;孢子囊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保存于-76℃中30d,5%和10%二甲基亚砜处理后致病性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15%、20%、25%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孢子囊;5%和10%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孢子囊,在-76℃中保存5d和15d后,致病性明显高于-20℃的处理;孢子囊经-76℃保存240d后,10%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孢子囊无致病性,而5%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发病面积百分率为56.3%,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孢子囊用含5%的二甲基亚砜处理能在-76℃中长期保存。

    2008年06期 908-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葡萄生轴霜霉菌孢子囊的长期保存

    杜兴兰;李正楠;姬惜珠;冉隆贤;

    为了解决葡萄生轴霜霉菌的活体保存问题,本文开展了多种保藏方法的研究。采用二甲基亚砜和甘油分别于不同低温条件下对孢子囊进行了保存,取出后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孢子囊用不同保护剂处理后保存于-76℃中5d,10%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孢子囊经接种后发病面积百分率为68.3%,其致病性明显强于25%甘油处理;孢子囊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保存于-76℃中30d,5%和10%二甲基亚砜处理后致病性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15%、20%、25%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孢子囊;5%和10%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孢子囊,在-76℃中保存5d和15d后,致病性明显高于-20℃的处理;孢子囊经-76℃保存240d后,10%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孢子囊无致病性,而5%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发病面积百分率为56.3%,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孢子囊用含5%的二甲基亚砜处理能在-76℃中长期保存。

    2008年06期 908-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亚侧耳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邹莉;王义;王轶;高博;

    亚侧耳是中国东北地区著名野生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野生亚侧耳菌丝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供试碳源中,亚侧耳菌丝以利用葡萄糖最好;在6种供试氮源中,以利用酵母浸粉和蛋白胨最佳;亚侧耳菌丝能在碳氮比10/1-60/1范围内生长,但以20/1-40/1为宜;最适生长温度为23℃-25℃;最适pH范围为5.4-5.8。

    2008年06期 915-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亚侧耳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邹莉;王义;王轶;高博;

    亚侧耳是中国东北地区著名野生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野生亚侧耳菌丝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供试碳源中,亚侧耳菌丝以利用葡萄糖最好;在6种供试氮源中,以利用酵母浸粉和蛋白胨最佳;亚侧耳菌丝能在碳氮比10/1-60/1范围内生长,但以20/1-40/1为宜;最适生长温度为23℃-25℃;最适pH范围为5.4-5.8。

    2008年06期 915-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亚侧耳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邹莉;王义;王轶;高博;

    亚侧耳是中国东北地区著名野生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野生亚侧耳菌丝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供试碳源中,亚侧耳菌丝以利用葡萄糖最好;在6种供试氮源中,以利用酵母浸粉和蛋白胨最佳;亚侧耳菌丝能在碳氮比10/1-60/1范围内生长,但以20/1-40/1为宜;最适生长温度为23℃-25℃;最适pH范围为5.4-5.8。

    2008年06期 915-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根的显微结构及其菌根真菌分布研究

    黄超杰;孟益聪;冯虎元;

    本文研究了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根的显微结构及其真菌分布。结果表明,桃儿七的根为根状茎,节状,不定根形成的须根系发达。根的结构主要由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构成,其中,皮层所占比例最大,超过80%。根的木质部有四原型和五原型两种类型,五原型较为常见;四原型的根和五原型的根在皮层细胞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桃儿七的不定根和其上的侧根观察到真菌菌丝分布,其数量和种类与根的直径有关,在不定根较细(先端)的部位真菌以暗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真菌)为主,侵染率为77.9%;而较粗根中真菌菌丝为无隔菌丝为主,分布很少且仅存在于皮层细胞的一至二层,不侵染皮层深部和维管柱。不定根侧根中真菌以丛枝菌根真菌为主,丛枝菌根常常占据大部分的皮层细胞,侵染率高达90%以上。桃儿七根中没有发现根毛存在,因此,侧根中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可能是桃儿七养分和水分吸收的主要途径。

    2008年06期 922-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3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根的显微结构及其菌根真菌分布研究

    黄超杰;孟益聪;冯虎元;

    本文研究了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根的显微结构及其真菌分布。结果表明,桃儿七的根为根状茎,节状,不定根形成的须根系发达。根的结构主要由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构成,其中,皮层所占比例最大,超过80%。根的木质部有四原型和五原型两种类型,五原型较为常见;四原型的根和五原型的根在皮层细胞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桃儿七的不定根和其上的侧根观察到真菌菌丝分布,其数量和种类与根的直径有关,在不定根较细(先端)的部位真菌以暗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真菌)为主,侵染率为77.9%;而较粗根中真菌菌丝为无隔菌丝为主,分布很少且仅存在于皮层细胞的一至二层,不侵染皮层深部和维管柱。不定根侧根中真菌以丛枝菌根真菌为主,丛枝菌根常常占据大部分的皮层细胞,侵染率高达90%以上。桃儿七根中没有发现根毛存在,因此,侧根中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可能是桃儿七养分和水分吸收的主要途径。

    2008年06期 922-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3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根的显微结构及其菌根真菌分布研究

    黄超杰;孟益聪;冯虎元;

    本文研究了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根的显微结构及其真菌分布。结果表明,桃儿七的根为根状茎,节状,不定根形成的须根系发达。根的结构主要由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构成,其中,皮层所占比例最大,超过80%。根的木质部有四原型和五原型两种类型,五原型较为常见;四原型的根和五原型的根在皮层细胞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桃儿七的不定根和其上的侧根观察到真菌菌丝分布,其数量和种类与根的直径有关,在不定根较细(先端)的部位真菌以暗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真菌)为主,侵染率为77.9%;而较粗根中真菌菌丝为无隔菌丝为主,分布很少且仅存在于皮层细胞的一至二层,不侵染皮层深部和维管柱。不定根侧根中真菌以丛枝菌根真菌为主,丛枝菌根常常占据大部分的皮层细胞,侵染率高达90%以上。桃儿七根中没有发现根毛存在,因此,侧根中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可能是桃儿七养分和水分吸收的主要途径。

    2008年06期 922-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3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Bacillus cereus B-02对Botrytis cinerea拮抗机理的研究

    刘婧;马汇泉;刘东武;董瑾;杨晓;

    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透射)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从细胞形态学和生理学水平上研究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B-02过滤液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拮抗机理。结果表明,处理菌丝表面形态受到严重破坏,发生强烈变形;菌丝细胞核、线粒体和细胞壁等亚细胞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细胞内出现大量无膜透明内含物,并产生较大液泡。此外,处理菌丝DNA、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说明B-02菌株对病原真菌菌丝细胞DNA的合成、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水平有重要影响。

    2008年06期 930-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Bacillus cereus B-02对Botrytis cinerea拮抗机理的研究

    刘婧;马汇泉;刘东武;董瑾;杨晓;

    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透射)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从细胞形态学和生理学水平上研究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B-02过滤液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拮抗机理。结果表明,处理菌丝表面形态受到严重破坏,发生强烈变形;菌丝细胞核、线粒体和细胞壁等亚细胞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细胞内出现大量无膜透明内含物,并产生较大液泡。此外,处理菌丝DNA、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说明B-02菌株对病原真菌菌丝细胞DNA的合成、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水平有重要影响。

    2008年06期 930-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Bacillus cereus B-02对Botrytis cinerea拮抗机理的研究

    刘婧;马汇泉;刘东武;董瑾;杨晓;

    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透射)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从细胞形态学和生理学水平上研究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B-02过滤液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拮抗机理。结果表明,处理菌丝表面形态受到严重破坏,发生强烈变形;菌丝细胞核、线粒体和细胞壁等亚细胞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细胞内出现大量无膜透明内含物,并产生较大液泡。此外,处理菌丝DNA、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说明B-02菌株对病原真菌菌丝细胞DNA的合成、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水平有重要影响。

    2008年06期 930-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偏肿拟栓菌Pseudotrametes gibbosa产漆酶的条件优化

    陈军;高大文;池玉杰;梁红;

    <正>漆酶是一类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真菌,尤其是白腐真菌(Thurston 1994),是重要的产漆酶菌。由于漆酶能够催化许多芳香族化合物和广泛的作用底物,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近年来,漆酶在造纸工业

    2008年06期 940-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偏肿拟栓菌Pseudotrametes gibbosa产漆酶的条件优化

    陈军;高大文;池玉杰;梁红;

    <正>漆酶是一类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真菌,尤其是白腐真菌(Thurston 1994),是重要的产漆酶菌。由于漆酶能够催化许多芳香族化合物和广泛的作用底物,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近年来,漆酶在造纸工业

    2008年06期 940-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偏肿拟栓菌Pseudotrametes gibbosa产漆酶的条件优化

    陈军;高大文;池玉杰;梁红;

    <正>漆酶是一类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真菌,尤其是白腐真菌(Thurston 1994),是重要的产漆酶菌。由于漆酶能够催化许多芳香族化合物和广泛的作用底物,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近年来,漆酶在造纸工业

    2008年06期 940-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细脚拟青霉菌丝体多糖纯化及组成分析

    刘桂君;文华安;

    通过DE-52纤维素柱和Sephe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对细脚拟青霉Paecilomyces tenuipes菌丝体粗多糖进行纯化,得到PtPs1和PtPs2,应用离子色谱HPAEC-PAD对纯多糖PtPs1和PtPs2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证实均由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三种单糖组成,经红外扫描确定PtPs1和PtPs2均为α型吡喃糖。

    2008年06期 947-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细脚拟青霉菌丝体多糖纯化及组成分析

    刘桂君;文华安;

    通过DE-52纤维素柱和Sephe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对细脚拟青霉Paecilomyces tenuipes菌丝体粗多糖进行纯化,得到PtPs1和PtPs2,应用离子色谱HPAEC-PAD对纯多糖PtPs1和PtPs2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证实均由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三种单糖组成,经红外扫描确定PtPs1和PtPs2均为α型吡喃糖。

    2008年06期 947-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细脚拟青霉菌丝体多糖纯化及组成分析

    刘桂君;文华安;

    通过DE-52纤维素柱和Sephe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对细脚拟青霉Paecilomyces tenuipes菌丝体粗多糖进行纯化,得到PtPs1和PtPs2,应用离子色谱HPAEC-PAD对纯多糖PtPs1和PtPs2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证实均由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三种单糖组成,经红外扫描确定PtPs1和PtPs2均为α型吡喃糖。

    2008年06期 947-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被毛孢发酵液中一种镇静催眠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丁婷;邵颖;樊美珍;

    本研究对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菌株RCEF0273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的镇静催眠活性物质进行了分析。通过活性指导下的色谱分离,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得到了一种白色晶体化合物,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的鉴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茶碱-9-葡萄糖苷。活性试验显示该化合物可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缩短小鼠入睡潜伏期,延长小鼠睡眠持续时间,具有镇静催眠活性。

    2008年06期 956-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被毛孢发酵液中一种镇静催眠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丁婷;邵颖;樊美珍;

    本研究对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菌株RCEF0273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的镇静催眠活性物质进行了分析。通过活性指导下的色谱分离,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得到了一种白色晶体化合物,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的鉴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茶碱-9-葡萄糖苷。活性试验显示该化合物可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缩短小鼠入睡潜伏期,延长小鼠睡眠持续时间,具有镇静催眠活性。

    2008年06期 956-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被毛孢发酵液中一种镇静催眠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丁婷;邵颖;樊美珍;

    本研究对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菌株RCEF0273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的镇静催眠活性物质进行了分析。通过活性指导下的色谱分离,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得到了一种白色晶体化合物,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的鉴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茶碱-9-葡萄糖苷。活性试验显示该化合物可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缩短小鼠入睡潜伏期,延长小鼠睡眠持续时间,具有镇静催眠活性。

    2008年06期 956-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药用昆虫蜣螂对灵芝发酵产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刘高强;丁重阳;章克昌;

    采用体外高通量筛选技术检测了补加药用昆虫蜣螂前后灵芝发酵产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补加和不补加蜣螂发酵后所得的胞内和胞外三萜样品对肉瘤细胞L290、肠癌细胞SW620、血癌细胞K562和肝癌细胞BEL7402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在补加蜣螂发酵后,灵芝胞内三萜的抑制作用没有得到增强;但胞外三萜样品对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得到了增强,补加和不补加蜣螂发酵后所得胞外三萜的抑制率分别为41.74%和32.37%(P<0.05)。由于补加蜣螂发酵后,新生成了胞外三萜lucidone C,因而对lucidone C的抗BEL7402肝癌活性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lucidone C在100μg/mL时,对BEL7402的抑制率为50.37%,提示lucidone C可能增强了补加蜣螂后灵芝胞外总三萜对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

    2008年06期 964-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药用昆虫蜣螂对灵芝发酵产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刘高强;丁重阳;章克昌;

    采用体外高通量筛选技术检测了补加药用昆虫蜣螂前后灵芝发酵产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补加和不补加蜣螂发酵后所得的胞内和胞外三萜样品对肉瘤细胞L290、肠癌细胞SW620、血癌细胞K562和肝癌细胞BEL7402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在补加蜣螂发酵后,灵芝胞内三萜的抑制作用没有得到增强;但胞外三萜样品对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得到了增强,补加和不补加蜣螂发酵后所得胞外三萜的抑制率分别为41.74%和32.37%(P<0.05)。由于补加蜣螂发酵后,新生成了胞外三萜lucidone C,因而对lucidone C的抗BEL7402肝癌活性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lucidone C在100μg/mL时,对BEL7402的抑制率为50.37%,提示lucidone C可能增强了补加蜣螂后灵芝胞外总三萜对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

    2008年06期 964-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药用昆虫蜣螂对灵芝发酵产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刘高强;丁重阳;章克昌;

    采用体外高通量筛选技术检测了补加药用昆虫蜣螂前后灵芝发酵产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补加和不补加蜣螂发酵后所得的胞内和胞外三萜样品对肉瘤细胞L290、肠癌细胞SW620、血癌细胞K562和肝癌细胞BEL7402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在补加蜣螂发酵后,灵芝胞内三萜的抑制作用没有得到增强;但胞外三萜样品对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得到了增强,补加和不补加蜣螂发酵后所得胞外三萜的抑制率分别为41.74%和32.37%(P<0.05)。由于补加蜣螂发酵后,新生成了胞外三萜lucidone C,因而对lucidone C的抗BEL7402肝癌活性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lucidone C在100μg/mL时,对BEL7402的抑制率为50.37%,提示lucidone C可能增强了补加蜣螂后灵芝胞外总三萜对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

    2008年06期 964-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简报

  • 家庭自制豆酱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陈嵘;吕国忠;李军;刘志恒;

    <正>豆酱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大豆发酵食品之一,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周朝。孔子曰:"不得其酱不食",可见酱在人们日常饮食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包启安2002)。传统的家庭自制豆酱是自然发酵而成的,在完全开放式的制作过程中,空气中的大量微生物自由落入,形成特殊的微生物区系,其中真菌最重要。

    2008年06期 973-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家庭自制豆酱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陈嵘;吕国忠;李军;刘志恒;

    <正>豆酱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大豆发酵食品之一,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周朝。孔子曰:"不得其酱不食",可见酱在人们日常饮食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包启安2002)。传统的家庭自制豆酱是自然发酵而成的,在完全开放式的制作过程中,空气中的大量微生物自由落入,形成特殊的微生物区系,其中真菌最重要。

    2008年06期 973-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家庭自制豆酱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陈嵘;吕国忠;李军;刘志恒;

    <正>豆酱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大豆发酵食品之一,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周朝。孔子曰:"不得其酱不食",可见酱在人们日常饮食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包启安2002)。传统的家庭自制豆酱是自然发酵而成的,在完全开放式的制作过程中,空气中的大量微生物自由落入,形成特殊的微生物区系,其中真菌最重要。

    2008年06期 973-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2008中国真菌生命条形码研讨会在京召开

    <正>生命条形码(Barcode of life)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国际生命条形码项目已将中国列入全球四个中心节点之一。中国具有丰富的真菌资源和雄厚的研究基础,为促进我国真菌条形码研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与中国菌物学会于 2008年10月24日在北京联合召

    2008年06期 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8中国真菌生命条形码研讨会在京召开

    <正>生命条形码(Barcode of life)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国际生命条形码项目已将中国列入全球四个中心节点之一。中国具有丰富的真菌资源和雄厚的研究基础,为促进我国真菌条形码研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与中国菌物学会于 2008年10月24日在北京联合召

    2008年06期 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8中国真菌生命条形码研讨会在京召开

    <正>生命条形码(Barcode of life)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国际生命条形码项目已将中国列入全球四个中心节点之一。中国具有丰富的真菌资源和雄厚的研究基础,为促进我国真菌条形码研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与中国菌物学会于 2008年10月24日在北京联合召

    2008年06期 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菌物学报》投稿方式介绍

    <正>《菌物学报》"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已经开通,该系统可实现远程投稿、远程查稿、在线审稿、在线编辑等功能。本刊所有投稿需作者从系统提交给编辑部,为便于稿件管理,本刊不接受email投稿。

    2008年06期 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菌物学报》投稿方式介绍

    <正>《菌物学报》"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已经开通,该系统可实现远程投稿、远程查稿、在线审稿、在线编辑等功能。本刊所有投稿需作者从系统提交给编辑部,为便于稿件管理,本刊不接受email投稿。

    2008年06期 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菌物学报》投稿方式介绍

    <正>《菌物学报》"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已经开通,该系统可实现远程投稿、远程查稿、在线审稿、在线编辑等功能。本刊所有投稿需作者从系统提交给编辑部,为便于稿件管理,本刊不接受email投稿。

    2008年06期 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菌物学报》征稿简则

    <正>1.刊物简介《菌物学报》(原名"真菌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全国性的菌物学学术期刊。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主要刊登菌物系统分类学、菌物分了与细胞生物学、菌物区系地理学、菌物多样性及资源开发利用、动植物病原菌物学、医

    2008年06期 977-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菌物学报》征稿简则

    <正>1.刊物简介《菌物学报》(原名"真菌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全国性的菌物学学术期刊。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主要刊登菌物系统分类学、菌物分了与细胞生物学、菌物区系地理学、菌物多样性及资源开发利用、动植物病原菌物学、医

    2008年06期 977-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菌物学报》征稿简则

    <正>1.刊物简介《菌物学报》(原名"真菌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全国性的菌物学学术期刊。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主要刊登菌物系统分类学、菌物分了与细胞生物学、菌物区系地理学、菌物多样性及资源开发利用、动植物病原菌物学、医

    2008年06期 977-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ycosystema editorial board

    <正>~~

    2008年06期 979-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ycosystema editorial board

    <正>~~

    2008年06期 979-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ycosystema editorial board

    <正>~~

    2008年06期 979-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菌物学报(原名真菌学报)2008年 第27卷 总目录

    <正>~~

    2008年06期 981-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菌物学报(原名真菌学报)2008年 第27卷 总目录

    <正>~~

    2008年06期 981-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菌物学报(原名真菌学报)2008年 第27卷 总目录

    <正>~~

    2008年06期 981-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