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高庆;韦继光;黎起秦;赖传雅;
报道引起滇刺枣褐斑病的拟茎点霉新种——滇刺枣拟茎点霉Phomopsis mauritiana。新种的载孢体近球形,甲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披针形,形态及大小有别于同属植物上已知的3种拟茎点霉。
2008年05期 631-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丽丽;张敬泽;胡东维;徐同;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叶斑病被发现在杭州市农科所栽培花卉的遮阳网大棚中,是由棒孢霉属真菌侵染引起的。在田间,病原菌侵染植株的茎和叶片,引起当年移植苗发生茎腐、落叶、植株枯萎和死亡。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观察以及核糖体DNA ITS序列分析,证明侵染一串红的病原菌为决明生棒孢霉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一串红是决明生棒孢霉菌的寄主。种子带菌检验结果显示,种子带菌率仅为1%。
2008年05期 634-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戴如琴;李晓明;邵爱娟;林淑芳;兰江丽;陈伟华;沈崇尧;
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作为新种发表时由于只引证活培养物而未指定模式导致不合格发表。为了使该种的发表合格化,本文明确指定该种原描述使用的菌株的干培养物作为模式标本并指明保存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标本馆(HICMM)。根据模式菌株(ex typo)在形态学方面做了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2008年05期 641-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张剑;董晔欣;张金林;董金皋;
以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发病毛竹上分离的一株病原真菌为研究材料,经生物测定发现该菌产生的粗毒素具有很强的除草活性,具有开发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测序分析,该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2008年05期 645-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肖艳萍;李涛;费洪运;赵之伟;
对云南金顶铅锌矿区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资源进行了调查,从32种植物的83个根际土壤样本中分离鉴定出5属36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5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 2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1种、球囊霉属Glomus 24种及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4种。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为金顶铅锌矿区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属,沃克球囊霉Glomus walkeri是我国的新记录种。近明球囊霉Glomus claroideum、明球囊霉G.clarum、缩球囊霉G.constrictium、地球囊霉G.geosporum、摩西球囊霉G.mossaea、膨胀球囊霉G.pansihalos和疣突球囊霉G.verruculosum是金顶铅锌矿区的优势种;金顶铅锌矿区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为495-11175个/100g土,平均3368±291(SE,标准误差)个/100g土,每种植物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物种丰富度为2-20种,平均11.5种;金顶铅锌矿区植物根际土壤中较高的AMF孢子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说明AMF对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强的抗(耐受)性。
2008年05期 652-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6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陈志超;石兆勇;田长彦;冯固;
调查了我国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雅玛里克山和黑山头典型小半灌木荒漠中分布的6种优势短命植物(ephemeral plants)小车前Plantago minuta、囊瓣顶冰花Gagea sacculifera、黑鳞顶冰花Gagea nigra、伊犁郁金香Tulipa iliensis、鸢尾蒜Ixiolirion tataricum和串珠老鹳草Geranium transversale根际土壤中AM真菌多样性、孢子密度、物种丰度、相对多度、频度、重要值等。共分离到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和球囊霉属Glomus 23种AM真菌。6种植物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密度无显著差异。其中球囊霉属占有绝对的优势,频度为100%,相对多度为99.8%,为优势属。聚丛球囊霉G.aggregatum、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近明球囊霉G.claroideum、沙漠球囊霉G.deserticola 4种AM真菌频度、孢子密度、相对多度及重要值都显著高于其它AM真菌种类,为优势种;它们的频度均大于50%,且G.aggregatum>G.claroideum>G.etunicatum>G.deserticola;它们的孢子密度大小顺序为G.aggregatum>G.etunicatum>G.claroideum>G.deserticola,其中G.aggregatum的孢子密度、频度、相对多度和重要值最高。
2008年05期 663-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王萍;栾非时;陈克农;窦宝旗;
考马斯亮蓝组织透明染色方法可以清楚观察到白粉病菌的5个发育阶段,即萌发的分生孢子、初生芽管、胞间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后期菌落。考马斯亮蓝几乎使寄主组织不着色,不产生背景色干扰,而菌体变深蓝色。苯胺蓝组织透明染色方法也可观察到病菌的不同发育阶段,但苯胺蓝易使寄主组织产生浅蓝色背景,而菌体呈现深蓝色,观察效果不理想。荧光素钠和苯胺蓝两种荧光染色方法均能使菌体在紫外或者蓝光下产生黄绿色荧光,而寄主组织呈现黑色背景,强烈的反差利于观察。荧光素钠可以观察到菌体整个发育阶段。苯胺蓝只适合于前期菌体入侵过程的观察。
2008年05期 673-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江枝和;翁伯琦;王义祥;雷锦桂;
采用混合培养料试验和电子显微技术,观察了不同硒镧配施水平对巴西蘑菇子实体盖皮和菌褶表面形态及孢子和囊状体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硒镧配施(Na2SeO3 21.905mg/kg+LaCl3 17.667mg/kg)处理时,孢子数极显著增加,随着硒镧配施浓度升高,孢子数极显著增加,达到峰值后极显著减少;低浓度(Na2SeO3 21.905mg/kg+LaCl3 17.667mg/kg)和高浓度(Na2SeO3 109.524mg/kg+LaCl3 88.340mg/kg)处理后囊状体数极显著减少,中浓度(Na2SeO3 65.714mg/kg+LaCl3 53.002mg/kg)处理囊状体数显著增加。研究还发现硒镧配施对巴西蘑菇孢子长、宽、囊状体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以及菌盖皮菌丝最大宽度具有促进或抑制作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中浓度硒镧配施(Na2SeO3 65.714mg/kg+LaCl3 53.002mg/kg)时,孢子由正常椭圆形变成全部萎缩,菌丝粗壮;囊状体在较低硒镧配施浓度(Na2SeO3 43.810mg/kg+LaCl3 35.335mg/kg)处理时表面纹饰模糊、消失,个别囊状体破裂,表面带有藤蔓状的组织。
2008年05期 679-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苏明声;王秋颖;曾念开;吴丽伟;
研究了斜生褐孔菌Phaeoporus obliquus在人工培养过程中适宜子实体形成、生长、发育的条件。主要包括子实体发生与培养基种类、培养方式、光照以及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甘露醇酵母膏培养基是适合斜生褐孔菌子实体发生的最佳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斜生褐孔菌子实体的发生率可以达到100%。固体培养基适合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第44天开始形成子实体,平均每瓶子实体的干重可达0.372g,子实体生物量对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转化率为5.81%。20℃是子实体发生的适宜温度;光照对子实体发生影响差异不明显。
2008年05期 688-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汉燚;张芬琴;王小明;魏生龙;
经测定,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子实体含粗蛋白21.4%,粗脂肪8.2%,粗纤维9.52%,碳水化合物53.03%,灰分13.6%;必需氨基酸6.02g/100g,占氨基酸总量(16.82g/100g)的35.78%;含维生素B10.068mg、维生素B24.26mg、维生素B6590μg、维生素B1255.7μg、烟酸21.2mg;1kg子实体含锌50.0mg、铜19.0mg、硒0.013mg、镉1.85mg、汞0.56mg、铅0.75mg、砷0.29mg。
2008年05期 696-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张拥军;鲜乔;李佳;项丹丹;
利用黑木耳提取多糖后的料渣(主要为胶质物质),与铁(Ⅲ)合成黑木耳胶质铁配合物(AGIC),并测定AGIC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AGIC为无定形棕色粉末,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中不存在游离的铁(Ⅲ),表明铁(Ⅲ)与黑木耳胶质形成了稳定的配合物。采用抗坏血酸还原,AGIC中的铁(Ⅲ)易被抗坏血酸还原成铁(Ⅱ),说明黑木耳胶质铁配合物有望开发成理想的口服补铁剂。
2008年05期 701-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许美燕;唐传红;张劲松;唐庆九;杨焱;贾薇;潘迎捷;
根据ERIC聚类分析的结果,把152株灵芝属菌株(包括128株来自中国的栽培菌株及24株国外菌株)建成48个DNA池。用SRAP和ISSR引物对48个DNA池进行扩增,筛选获得4个特异性标记,回收特异性条带,经克隆测序后设计了4对SCAR引物,并通过SCAR-PCR扩增验证,从而将SRAP标记和ISSR标记均成功地转化为特异性和稳定性更好的SCAR标记;将得到的4个SCAR标记在构成DNA池的152个菌株上验证,并建立多重PCR体系,最终证实了SCAR特异标记在菌株快速检测鉴定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008年05期 707-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曲广林;李仕贵;徐正君;王玉平;黄文娟;林瑜凡;万佳;马炳田;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G蛋白β亚基(G-protein beta-subunit)编码的蛋白作为重要的信号传导蛋白,在其致病分子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G蛋白β亚基基因的作用方式,本文根据同源物种G蛋白β亚基相关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和RT-PCR(reverse transcriptase PCR)技术,获得了以水稻为寄主的立枯丝核菌G蛋白β亚基(G-protein beta-subunit of rice Rhizoctonia solani,简写gbrrs1)的基因序列和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 frame)(GenBank登录号EU267677)。该基因全长1867bp,含有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各内含子长度在54bp-65bp,且序列均符合5′-gt……ag-3′模式。开放阅读框1047bp,编码348aa,推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8.23kDa,等电点为6.54。该蛋白质具有2个alpha-helix和7个betasheet的二级结构,每个beta sheet又包含4个beta-strand。gbrrs1在N端有2个alpha-helix,紧接着是由7个beta sheet由无规则卷曲连接形成的桶形结构。GenBank Blast结果表明,gbrrs1与四种真菌生物G蛋白β亚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与Lentinula edodes(AAT74567.1)、Coprinopsis cinerea(EAU92269)、Ustilago maydis(AAN33051)和Filobasidiella neoformans(AAD03596)的一致性分别达到了89%、88%、81%和81%。将gbrss1的开放阅读框克隆于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GEX-4T-2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获得了相应蛋白的表达。
2008年05期 718-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管祁;陈为为;马兆飞;徐旭士;陆玲;
在构巢曲霉Aspergillusnidulans的细胞隔膜开始网(septation initiation network,SIN)的信号途径中,sepH基因对胞质分裂起着关键的正调节作用,但对该途径中同样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有关反向调节子(suppressors)的研究目前还不清楚。本课题采用UV诱导点突变法成功筛选到sepH突变株的反向调节子116株,这些突变株共分为三类。通过对突变株进行杂交和回交等遗传学分析,排除了sepH回复突变菌株,获得了能使sepH胞质分裂恢复正常的温度敏感菌株Sin110,证实了SIN途径具有对应反向的旁路途径(bypass)的存在。
2008年05期 727-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凯;赵立斐;金媛媛;魏海霞;平文祥;周东坡;
从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的主干和侧枝树皮及皮下分离筛选得到181株纯化的内生菌株。经过摇瓶发酵培养,再用甲醇、乙酸乙酯萃取抽提,抽提产物经以标准紫杉醇为对照的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MS)分析,发现有1株菌株HD181-23能够产生紫杉醇,其紫杉醇产量为206.34μg/L。对菌株HD181-23菌落、菌丝体和孢子形态和产孢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菌株HD181-23为葡萄孢属的种,暂定为Botrytissp.。该菌株的发酵提取纯化产物经HeLa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对HeLa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008年05期 735-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郭学武;汪国轮;龚建华;肖冬光;
以外生菌根菌鹅膏菌属三个种Amanita muscaria,A.pseudoporphyria和A.fritillaria为研究材料,以生长速率为评价指标,对其最适生长温度、pH值、光照、培养基、C及N源的利用等基本培养条件及所产肽类毒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菌株最适生长温度有差异,A.pseudoporphyria和A.fritillaria的最适温度为28℃,A.muscaria的最适温度为22℃;A.muscaria菌丝体生长的pH值范围为5-7,另外两个菌株的pH值范围为3-6;24h光照、12h光暗交替和24h黑暗对鹅膏菌的生长速率影响不大;SPDM培养基和MMN培养基都适合三种菌株的生长,但对于A.muscaria来说PDM培养基更适合其生长。鹅膏菌能够利用比较广泛的C、N源,但三个种在利用的C、N源种类上有一定的差别。通过抑芽法实验和HPLC分析分别表明三种鹅膏菌所含肽类毒素在种类和含量上有所不同,但都对绿豆发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A.pseudoporphyria和A.fritillaria菌丝体中α-amanitin的含量分别为35.56μg/gDCW(drycellweight细胞干重)和26.02μg/gDCW,不含有phalloidin和β-amanitin;A.muscaria菌丝体中没有检测到α-amanitin、β-amanitin和phalloidin。结果表明供试的三种鹅膏菌在基本培养条件及所产肽类毒素方面存在种水平上的差异。
2008年05期 745-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高强;丁重阳;章克昌;
研究了几种药用昆虫对灵芝深层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和三萜产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药用昆虫对灵芝细胞生长和细胞内三萜的形成无显著促进作用(P>0.05),但蜣螂虫粉的添加,能显著促进灵芝胞外三萜的形成(P<0.01)。在添加浓度为5g/L时,胞外三萜的产量从对照的220.2±9.7mg/L提高到304.3±11.8mg/L。结果提示药用昆虫蜣螂虫粉中含有促进灵芝胞外三萜形成的功能因子。
2008年05期 757-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