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敏;朱书生;李健强;倪汉文;张文华;
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采集自湖南和北京的3株尖角突脐孢菌分离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3株分离物(KF-1、HN-14和K-12)和保存于中国农业大学已定名的尖角突脐孢菌菌株G-9和X-27之间在菌落形态、产孢量及孢子大小和分隔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K-12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产孢量小;菌株G-9、KF-1、X-27和HN-14生长迅速,产孢丰富。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间ITS区序列相似度达98%以上,聚类分析也表明,种内各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种间的遗传距离;基于ITS1及ITS2序列,能将尖角突脐孢菌和突脐蠕孢属中其它种分开。由此可确定分离自湖南水稻田及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温室中自然发病的稗草病样上的3株病原真菌均为尖角突脐孢菌。
2008年03期 325-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4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嵘;吕国忠;刘志恒;
从我国42个地区的自然发酵酱醅和酱醪样品中分离得到曲霉Aspergillus及其有性型真菌20种,其中优势曲霉菌种类为A.tubingensis、A.flavus、A.niger、A.ochraceus、A.candidus和A.fumigatus。调查研究发现,从酱醅和酱醪样品中分离出黄曲霉的频率较高,表明自然发酵豆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研究中分离获得的曲霉菌株有望用于纯种制曲或特殊风味豆酱的工业化生产。
2008年03期 335-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喜玲;高智谋;李艳梅;曹中革;陈伟;汪世军;
从安徽合肥、蚌埠、长丰、和县等市、县的番茄、辣椒、草莓、葡萄等发病寄主上分离鉴定获得18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了上述不同寄主来源的灰葡萄孢菌对番茄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接种番茄果实后均引起发病,但不同菌株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有显著差异,显示灰葡萄孢菌株间对番茄果实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按照在番茄果实上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大小可将供试菌株致病力划分为较强、中等和较弱3种类型。总体来说,来自番茄的菌株对番茄果实的致病力较强,来自草莓、葡萄和辣椒的菌株对番茄果实的致病力较弱,但来自相同寄主的菌株间致病力也存在差异,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株地域来源无明显相关。供试灰葡萄孢菌株接种番茄叶片后,除CF1外,均可引起番茄叶片发病,但不同菌株所致番茄叶片病斑的平均直径也有显著差异;供试菌株对番茄叶片的致病力差异与菌株的寄主和地域来源无显著相关。
2008年03期 343-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杨志辉;朱杰华;张凤国;
应用AFLP分子标记检测了我国部分马铃薯主要产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不同地区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在200对引物组合中,利用6个菌株筛选出12对多态性好、带型清晰的引物组合。利用这12对引物组合对1997-2002年间采自我国黑龙江、河北、四川和云南4省的50株菌株进行了PCR扩增,共扩增出92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标记530条,占57.5%。利用NTSYSpc软件中UPGMA算法构建了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亲缘关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病原菌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交配型、生理小种和对甲霜灵的抗性无明显的相关性。用POPGENE软件计算了各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结果表明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不高,不同地区种群间分化不明显。
2008年03期 351-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夏海波;伍恩宇;于金凤;
从黄淮海地区采集玉米纹枯病标样250余份,分离得到176个丝核菌菌株。融合群测定及5.8SrDNA-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多核丝核菌的AG1-IA、AG1-IB、AG4-HG-I、AG-5、WAG-Z融合群及双核丝核菌的AG-A、AG-Ba融合群。其中AG1-IA是优势融合群,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4.20%,其次是AG-Ba,占12.50%,再依次分别是WAG-Z(10.23%)、AGI-IB(5.11%)、AG-4-HG-I(3.98%)、AG-5(2.27%)和AG-A(1.70%)。其中AG-Ba融合群是国内首次在玉米上分离得到。从各融合群中选取代表性的菌株进行5.8S rDNA-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隶属不同融合群或亚群的菌株其5.8S rDNA-ITS区序列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相同融合群(或亚群)不同菌株之间其序列的一致性可高达97%-100%。
2008年03期 360-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甘中伟;杨金奎;陶南;黄静文;张克勤;
食线虫真菌是植物寄生线虫的重要天敌,它们所产生的胞外水解酶(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胶原蛋白酶等)能够降解线虫体壁和卵壳中的蛋白质及几丁质等结构成分并在侵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我们发现刀孢轮枝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卵具有较强的侵染能力。为了进一步研究刀孢轮枝菌胞外几丁质酶的性质,我们通过简并引物设计和DNA walking方法从刀孢轮枝菌的基因组中成功地克隆得到一个内切几丁质酶基因Lpchi1,该几丁质酶编码基因含有3个内含子,编码423个氨基酸。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不同生防真菌来源的几丁质酶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形成三个不同的进化分枝。
2008年03期 368-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5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金凯;张永军;罗志兵;林健文;裴炎;
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一种重要的报告基因,在病原菌和寄主之间的互作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草丁膦抗性基因bar为筛选标记,构建了组成性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载体pBG,并转入球孢白僵菌获得成功表达。将转化子接种菜青虫进行生物测定表明,组成性表达egfp不影响球孢白僵菌的毒力。进一步利用冰冻切片和荧光显微观察技术监测球孢白僵菌侵染寄主行为,结果显示,通过荧光观察可清楚的检测到病原菌在昆虫体表的附着、菌丝穿透体壁以及菌丝从寄主体内长出等侵染过程。由此表明,GFP可有效用于球孢白僵菌的遗传标记,进行病原菌的鉴别、侵染致病机理及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
2008年03期 377-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6K]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王博;李亮;龙超安;邓伯勋;
本实验以温州蜜柑"国庆一号"为试材,研究了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loeckera apiculata悬浮液处理对柑橘果实采后防腐保鲜效果及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100d后,2×106CFU/mL(CFU表示菌落形成单位)的酵母菌液能有效地抑制青霉、绿霉和蒂腐病等贮藏期病害的发生,柑橘果实的腐烂率控制在1%以下,效果显著高于清水对照,与多菌灵相当;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在柑橘果皮上的数量在3.5×105CFU/mL-1.7×107CFU/mL之间,在贮藏40d后最大值达到1.7×107CFU/mL,随后保持在106CFU/mL左右,100d贮藏结束后,品质分析表明,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处理对柑橘品质没有不良影响。在整个贮藏期细胞膜透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相对应,均呈上升趋势,在贮藏25d左右时酵母菌液处理和多菌灵处理的细胞膜透性与MDA含量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而前二者之间无差异。酵母菌液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没有诱导作用,而在贮藏后100d左右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诱导作用。
2008年03期 385-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王倡宪;郝志鹏;
盆栽条件下播种黄瓜Cucumis sativus同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etunicatum,4周后对接种处理和对照黄瓜苗分别浇灌Fusair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分生孢子悬液,2周后测定幼苗生物量、根内丙二醛、可溶性糖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及根围真菌和细菌数量。结果表明:接种Glomus etunicatum根系干重增加了9.3%,提高了根内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减少了根围真菌数量,降低了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而不接种Glomus etunicatum的黄瓜苗根系干重减少了28.0%。研究认为AM真菌Glomus etunicatum对黄瓜枯萎病具有一定的生防价值。
2008年03期 395-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陈安徽;李春如;樊美珍;
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TLC法和酶标仪法对一株蝉拟青霉P3菌丝体和发酵液甲醇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发现两种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在浓度为5.0mg/mL,于37℃下保温10min时,两种样品对0.4mg/mL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可达55.52%和74.86%。以一种黑曲霉菌为指示菌,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蝉拟青霉菌丝体和发酵液甲醇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试验,实验中根据抑菌圈大小判定代谢物抑菌活性的大小。同时,以致病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对提取物进行进一步抑菌活性验证,结果表明,菌丝体和发酵液提取物样品浓度为5.0mg/mL时,其抑菌圈直径分别可达11.23mm和21.42mm。
2008年03期 405-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2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闫训友;李娜娜;史振霞;王玮;吴智艳;
以液体深层发酵法培养金顶侧耳,发酵液以丙酮为提取剂在不同的浓度﹑时间﹑温度条件下提取多糖,利用正交设计试验分析,得到了一种优化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多糖提取最优方案是提取温度为70℃、丙酮浓度为75%、提取时间为1.5h。
2008年03期 413-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志才;连宾;崔凤杰;黄达明;常为众;
以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二甲双胍)对照组为参照,试验比较了银杏叶提取物(EGB)、猴头菌转化EGB的产物、猴头菌发酵液、猴头菌发酵液中添加EGB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和血脂代谢的调节作用以及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结果显示:相对于其他给药组,猴头菌转化EGB的转化产物能更加显著地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和果糖胺水平,但是对胰岛素水平无显著的调节作用,与模型对照组和其他给药组相比,EGB转化产物可以显著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亦可显著降低丙二醛水平,但与其他给药组相比其降丙二醛作用差异不明显。本项研究对采用微生物转化法提高植物提取物药用效果提供了参考资料。
2008年03期 420-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何亚琼;胡丰林;王利;李春如;樊美珍;李增智;
在一次多菌株的生物活性测定中,发现一株被毛孢菌株RCEF0851菌丝体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CHO细胞的活性。本研究用不同溶剂对活性组分进行了提取试验,发现乙酸乙酯能最大程度地提取出该活性成分。分离试验表明该提取物较适于用反相柱Synergi Hydro进行分离。活性指导下的分离得到一活性组分的纯品Hh-1。该组分在40μg/mL时对CHO细胞的抑制率达到83.61%。高分辨质谱分析表明该活性化合物的可能分子式是C30H22O10。该分子为首次从虫生真菌中发现。
2008年03期 431-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章初龙;王国平;郑必强;陈绍瑗;林福呈;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内生真菌紫杉木霉Trichoderma taxi菌株ZJUF0986发酵液对1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发酵液进行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并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制备HPLC纯化,得到3个活性代谢产物Ⅰ、Ⅱ和Ⅲ,其中主要活性代谢产物Ⅰ具有广谱高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特点,特别是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其IC50为1.1mg/L。
2008年03期 439-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