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

Mycosystema

  • 斑痣盘菌科一新种及一新组合

    林英任,王士娟,侯成林

    报道斑痣盘菌科的两个寄生种,即生于茶树Camelliasinensis(L.)Kuntze枝梢上的硬湿皮盘菌新种HypoheliondurumY.R.Lin,C.L.Hou&S.J.Wangsp.nov.和生于青杄PiceawilsoniiMast.针叶上的线孢小沟盘菌新组合Lirulafiliformis(Darker)Y.R.Lin&S.J.Wangcomb.nov.。湿皮盘菌属HypohelionJohnston同时为中国新记录属。对此二种进行了汉文描述、图解和讨论,新种附有拉丁文特征简介。供研究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2004年02期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6 ]
  • 中国的褐褶菌属(担子菌门,非褶菌目)的研究(英文)

    袁海生,戴玉成,魏玉莲

    对中国褐褶菌属Gloeophyllum的种类进行了研究,并记录了此属中10个种。其中喜干褐褶菌Gloeophyllumprotractum是中国的新记录种,发现于黑龙江和四川省的针叶树倒木上。根据中国的材料详细描述了此种,并列出褐褶菌属的检索表。

    2004年02期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 弯孢属一新名称和一新变种(英文)

    张猛,张天宇,吴悦明

    报道弯孢属一新名称厚隔弯孢Curvulariacrassiseptum和生于莴苣LactucasativaL.上的一新变种厚隔弯孢莴苣变种Curvulariacrassiseptumvar.lactucae。模式标本保藏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HSAUP)。

    2004年02期 17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8 ]
  • 中国长蠕孢属的分类研究II. 四川省的两个新种(英文)

    张猛,张天宇,吴文平

    报道生于四川省枯树枝上的长蠕孢属两个新种,假喙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spurirostrum和四川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sichuanense。假喙长蠕孢的分生孢子可产生假喙,这是首次报道长蠕孢属的一个新的特征。四川长蠕孢与黄檀长蠕孢H.dalbergiae较相似,但是黄檀长蠕孢的分生孢子大(长58-125靘,宽12-14靘),分生孢子梗细(宽10-12靘)。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2004年02期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0 ]
  • 秦岭地区子囊菌酵母物种多样性研究

    陆惠中,王启明,贾建华,白逢彦

    从陕西秦岭地区的果实和叶等不同基物上分离得到子囊菌酵母262株,利用26SrDNA的D1/D2区域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探讨了该地区子囊菌酵母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共鉴定出10属31种,其中优势属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12种,(其中新种2个,另文发表)、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5种、毕赤酵母属Pichia,5种和有孢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3种。对分离自陕西秦岭不同地区与海拔的同一个种的不同菌株进行了D1/D2序列分析比较,以探讨子囊菌酵母种内序列稳定性和变异幅度。

    2004年02期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73 ]
  • 弯孢类炭疽菌菌株的RAPD分析与分类研究

    曾大兴,戚佩坤,姜子德

    通过RAPD分析对38个不同寄主来源的弯孢类炭疽菌菌株的系统发育及分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引物的RAPD扩增带型在种内是相似或一致的,而种间差异较大。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38个弯孢类炭疽菌菌株被聚为6个类群,群内菌株之间遗传相似性较高,而群间遗传相似性较低;群与群之间分界明显,表明种的分界相当明显。因此,RAPD分析所反映的种间亲缘关系,将有助于疑难种分类地位的确定和近似种的区分。RAPD分析的结果还揭示了一些近似种的分类关系,如按传统方法分别鉴定为Colletotrichumtruncatum、C.circinans和辣椒炭疽菌C.capsici的许多菌株聚类在同一群内,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实验结果支持它们为同一个种。实验中还发现5条辣椒炭疽菌的特有片断,分别由引物OPE-14、OPH-15(2条)、OPM-12和OPM-20扩增产生。这些特异带的发现对该菌的快速检测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02期 18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03 ]
  • 大别山地区虫生真菌群落结构与生态分布

    王四宝,刘竞男,黄勃,樊美珍,李增智

    本文对安徽大别山地区虫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天堂寨和鹞落坪2个自然保护区共设样方278个,先后采集罹病标本1986个,共计50种,隶属于4目、4科、16属。优势种依次为粉拟青霉、细脚拟青霉、下垂虫草、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在垂直分布上,种的丰度、多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都以海拔1100-1150m最高,随着海拔升高或降低,各多样性指标基本上表现递减的趋势。季节分布上,夏季是虫生真菌物种分布最丰富的季节,随着温度下降和雨量的减少,种的丰度和多度也明显下降。另外,该区虫生真菌群落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2004年02期 195-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87 ]
  • 不加权组平均法在云南山地小型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李文鹏,周应揆,李明春,邢来君

    采用香农指数(Shannon-VienerIndex)分别对中国云南省热带及亚热带七个山地系统分布的34属小型真菌的生态位宽度和48个样点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计算、并用不加权组平均法对七个山地系统的48个样点及其中分布的34属小型真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加权组平均法适用于生境的生物多样性和小型真菌的生态位分析,并能定量地反映它们之间的生态学关系。

    2004年02期 204-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 山东海岸木生海洋真菌的研究I.(英文)

    金静,李桂舫,李保华,张天宇,梁晨,李宝笃

    为调查中国黄海海域的丝状海洋真菌,从山东威海潮间带海滩收集了沉没木、附着木和沙埋木,并从其上分离到7种高等海洋真菌。Arenariomycestrifurcata,Corollosporamaritima,Alternariamaritima,Trichocladiumachrasporum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Chaetomiunglobosum,Tetraploaaristata,Torulasp.为中国大陆新生境报道。对每个种作了描述并对分类和形态进行了讨论。

    2004年02期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0 ]
  • 广东省草本花卉上的拟茎点霉新种和新记录种(英文)

    李敏慧,习平根,向梅梅,姜子德,戚佩坤

    报道了采自草本花卉上的一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千日红拟茎点霉Ph.gomphrenae)和两个中国新记录种(风仙花拟茎点霉Ph.impatientis与埋生拟茎点霉Ph.immersa)。新种千日红拟茎点霉的甲乙型分生孢子不论长度还是宽度均小于之前报道的两个拟茎点霉,并且缺少第三种分生孢子。新种附有拉丁文描述及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2004年02期 216-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9 ]
  • 纯培养拟茎点霉属真菌的产孢条件

    罗利娟,习平根,姜子德,戚佩坤

    对8种拟茎点霉纯培养下的产孢条件进行了筛选和比较。结果表明,拟茎点霉产孢的最佳培养基为苜蓿煎汁+Czapek培养基,其次为燕麦片琼脂培养基和苜蓿杆+水琼脂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为22~25℃;最佳光照时间为每天12h(日光灯40W,与培养物间的距离约为30cm);合适的pH值范围为5.6~6.8。

    2004年02期 219-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63 ]
  • 根虫瘟霉转寄主过程中毒力相关胞外蛋白酶系的诱导表达

    盛亮,徐均焕

    根虫瘟霉Zoophthoraradicans是寄主范围较广的专性昆虫病原真菌。在该菌胞外蛋白酶系与毒力变化关系的研究中,不同寄主来源的根虫瘟霉菌株产胞外蛋白酶水平与其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的毒力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但转寄主各代菌株随毒力逐步上升产胞外蛋白酶水平也有所增加,两者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经活性电泳检测显示,ARSEF1342原始菌株(R0)有分子量分别为148kD,153kD和162kD的三条蛋白酶条带,但转寄主传代菌株(R1~R4)的148kD蛋白酶条带突然消失,而153kD蛋白酶条带则随转寄主传代数增加逐步趋于明显,相关性分析发现153kD和148kD与毒力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表明根虫瘟霉菌株在转寄主过程中逐渐增加了对新寄主具有较高基质特异性的胞外蛋白酶的诱导表达,从而使转寄主菌株更适应对新寄主的入侵及致病。

    2004年02期 226-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8 ]
  • 白僵菌孢子悬乳剂田间控蚜效果与常温货架寿命测定

    濮小英,冯明光,张丽靖,洪星

    将高纯度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粉兑入一种含悬浮稳定剂及紫外保护剂的矿物油中,配成含孢量为100亿/ml的孢子悬乳剂(纯菌剂),再添加3%的吡虫啉10%可湿剂而得菌药混配剂,于2003年5月在浙江余姚进行了防治蔬菜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和农户示范。在两块夏熟白菜地中,纯菌剂和菌药混配剂均用1000倍稀释液(107个孢子/ml)常规喷雾2次,并设清水对照和低用量吡虫啉对照。结果表明,混配剂在两块菜地的相对防效分别达94.5%和86.2%,纯菌剂分别达86.4%和73.1%,而低用量吡虫啉处理的最高防效仅为50%左右。在入夏豇豆、甘蓝、白菜、萝卜及梨树上用菌药混配剂1000倍稀释液对多种蚜虫进行的农户示范试验中,一次性喷雾后5~10d内对菜蚜防效为48%~68%,尤对梨二叉蚜的防效高达99%。在对含有和不含添加剂的两配方孢子悬乳剂进行的常温避光18个月贮存中,活孢率在头7个月均稳定在95%左右且未受配方影响,第10个月活孢率仍有75%左右。而后,含添加剂配方的活孢率下降加速,至16个月时基本失活;而不含添加剂配方的活孢率在第16、17及18个月时还有57%、51%和42%。

    2004年02期 23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3 ]
  • 单酶切cDNA-AFLP改良法分离草菇冷诱导基因

    郭丽琼,林俊芳,杨丽卿,刘瑞瑞

    采用单酶切cDNA-AFLP改良法克隆分离了十条草菇冷诱导基因片段VC7、VC8、VC9、VC10、VC11、VC12、VC13、VC14、VC15、VC16。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分离的十条DNA片段分别为504bp、549bp、555bp、301bp、189bp、602bp、605bp、834bp、703bp、1085bp。同源性BLAST程序搜索结果显示,除VC14与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crassa的钙磷型ATP酶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外,其余九条DNA片段目前都没有搜索到同源的核酸序列;而其翻译的蛋白质序列,除了VC11和VC15目前未能搜索到同源的蛋白质序列外,其余八条DNA片段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crassa、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pombe、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itilis等的有关蛋白质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2004年02期 24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65 ]
  • 瑞氏木霉外源基因表达系统中受体菌株的改造

    汪天虹,刘倜,刘世利,龙昊,刘谨

    将解除了葡萄糖阻遏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瑞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RutC30经EMS诱变后,在酪蛋白平板上筛选出部分蛋白酶缺陷突变菌株T.reeseiRutC30M3。RutC30M3的胞外蛋白酶活力比亲本株降低约74%,但生长特性、产纤维素酶活力等性状与亲本株相同。用携带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h)的表达质粒pAN7-1分别转化瑞氏木霉RutC30和RutC30M3原生质体,转化结果显示RutC30M3(pAN7-1)对潮霉素的抗性比RutC30(pAN7-1)提高约20%,而North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在两菌株中潮霉素基因转录水平相似,由此证明宿主菌蛋白酶缺陷对保护重组蛋白免于降解有明显作用。蛋白酶缺陷菌株RutC30M3适于作为瑞氏木霉外源基因表达系统中的受体菌株用于大量生产同源与异源蛋白。

    2004年02期 248-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2 ]
  • 利用PEG法建立药用真菌灵芝的转化系统

    李刚,王强,刘秋云,李宝健

    本文首次建立了一种通过PEG转化缓冲液将外源基因转入灵芝的方法,转化频率约为5~6个/mg(抗性转化子/质粒+107个原生质体)。转化子在不含HmB的培养基上经5代以上的继代培养后仍可以稳定表达HmB抗性。Southernblot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了灵芝的基因组DNA中。本研究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定向、快速改良灵芝药用品质以及利用灵芝发酵方法生产一些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外源蛋白等应用奠定基础,并且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灵芝这一大型真菌中的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

    2004年02期 25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8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5 ] |[阅读次数:64 ]
  • 金顶侧耳化学成分的研究

    包海鹰,张影,图力古尔,李玉

    对榆黄蘑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子实体中分离和鉴定出D-甘露醇、麦角甾醇、1-癸醇、5-氧代-L-脯氨酸甲酯、5,10-二乙氧基-2,3,7,8-四氢化-1H,6H-联吡咯-[1,2-a;1,2-d]吡嗪、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环戊-1,2-二酮等物质。并采用高效薄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两种方法证明了洛伐他汀在金顶侧耳中的存在。

    2004年02期 262-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73 ]
  • 第五届世界食用菌生物学及产品大会将于2005年在上海召开

    2004年02期 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黄伞深层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惠丰立,魏明卉,吉士东,刘征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全面评价了黄伞深层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黄伞深层发酵菌丝体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分别为82.86、54.96、92.73、89.38、35.42和87.24,均高于子实体。这说明黄伞深层发酵菌丝体是良好的蛋白源。

    2004年02期 270-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72 ]
  • 灵芝中有效成分灵芝酸的抑制肿瘤作用研究

    周昌艳,唐庆九,杨焱,郭倩,白韵琴,潘迎捷

    本文采用了体外肿瘤细胞培养增殖抑制试验与体内肿瘤细胞抑制试验,结果显示灵芝酸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株SW620、LS180、S180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内抗肿瘤疗效试验显示灵芝酸对Lewis肺癌(足趾接种)具有一定的疗效,对荷Lewis肺癌的小鼠IL-2的生成及NK细胞的免疫活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认为灵芝酸通过直接细胞毒作用与激活免疫体系实现抑制肿瘤作用。

    2004年02期 275-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0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72 ]
  • 黄曲霉毒素B_1抗独特型抗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II.抗独特型抗体应用

    陈福生,周启,罗信昌,李书谦,王爱华,路磊

    以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antibody,Ab2)的酶切片段Fab2替代黄曲霉毒素B1(AFB1)建立一种不需要使用AFB1的无毒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试剂盒,研究该试剂盒特异性、稳定性和AFB1的加标回收,并将该试剂盒用于农产品和饲料中AFB1的检测。结果表明,该试剂盒具有和常规ELISA试剂盒一样的特异性和加标回收能力,无毒试剂盒和常规试剂盒一样都可以用于农产品和饲料中AFB1的检测,并且两种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并无显著差异,无毒ELISA试剂盒在适当处理后,40C放置3个月和-200C放置5个月,以间接非竞争ELISA测定的吸光值分别是起始时的85%和87%。

    2004年02期 280-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8 ]
  • 蒙古韭共生真菌及其菌根形态学的研究

    包玉英,2闫伟

    本文对生长于内蒙古中西部草原和荒漠地区的蒙古韭Alliummongolicum进行了菌根侵染状态的调查研究。发现蒙古韭的根系有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其菌根类型为疆南星型(Arum-type)。不同地区采集的蒙古韭菌根侵染率不同,由8.76%至36.12%,侵染率与真菌种的丰富度及孢子密度关系不显著。从7个样点的蒙古韭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丛枝菌根真菌26种:无梗囊霉属5种、球囊霉属18种、内养囊霉属和盾巨孢囊霉属各1种,并有1个未知属种。由此可见,球囊霉和无梗囊霉2个属的种出现频度占绝对优势。除了聚生球囊霉Glomusfasciculatum在沙坡头出现最多外,其它样点中Acaulosporasp.1、缩球囊霉G.constrictum、透光球囊霉G.diaphanum和卷曲球囊霉G.convolutum都有较高的出现频度。尽管不同样地蒙古韭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种的丰富度及孢子密度有差异,但样地之间的优势种有相似性。

    2004年02期 286-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73 ]
  • 类黄酮对AM真菌及宿主植物的影响研究

    董昌金,周盈,赵斌

    类黄酮[apigenin(4,5,7-trihydroxyflavone,4,5,7-三羟基黄酮)和hesperitin(3?5,7trihydroxy4?methoxyflavanone,3?5,7-三羟-4-甲氧基黄烷酮)]对接种AM真菌的紫云英的生物量、AM真菌侵染率、菌丝ALP(碱性磷酸酶)和SDH(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都有显著影响。对于Glomusintraradices侵染的紫云英的生物量,4,5,7-三羟基黄酮处理组第6周有显著差异(生物量分别为6.3g、5.7g和6.5g,而对照为3.0g),3?5,7-三羟-4-甲氧基黄烷酮处理组三次取样都有显著差异;对于Endo-1(一个商业菌剂,由Glomusintraradices和Glomusmosseae组成)侵染的紫云英的生物量,4?5,7-三羟基黄酮处理组第6周1.5mmol/L组和第9周150nmol/L组都有显著差异(生物量分别为7.2g和16.8g,而对照为4.1g和8.1g),3?5,7-三羟-4?甲氧基黄烷酮处理组第6、9周都有显著差异,尤以第9周150nmol/L组差异更大(生物量为14.4g,而对照为8.1g)。对于G.intraradices的侵染率,与对照相比,4?5,7-三羟基黄酮处理组三次取样都有显著差异(第9周对照为36.6%,而处理组分别为71.5%、80.8%和75.9%);3?5,7-三羟-4?甲氧基黄烷酮处理组三次取样也有显著差异,尤以150nmol/L组效果最好(第9周AM真菌侵染率为94.8%,而对照为36.6%);对于Endo-1的侵染率,与对照相比,4,5,7-三羟基黄酮处理组三次取?

    2004年02期 294-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67 ]
  • 中国新记录属——旋枝霉属(英文)

    刘小勇

    2004年02期 30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中国间雄菌属两个新记录种(英文)

    沈亚恒,李泰辉,宋斌

    2004年02期 303-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歧裂灰包科——中国新记录属

    范黎,刘波

    2004年02期 306-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花褶伞属——中国新记录种

    张平,黄红英,陈作红

    2004年02期 308-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3 ]
  • 在豚草上发现的一个锈菌中国新记录种(英文)

    吕国忠,杨红,孙晓东,杨瑞秀,赵志慧

    2004年02期 310-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58 ]
  • 丛枝菌根真菌一新记录种(英文)

    石兆勇,陈应龙,刘润进

    2004年02期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