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

Mycosystema

  • 中国红菇属的研究II.(英文)

    文华安,应建浙

    采自云南宾川县和贵州贵阳红菇属的一新种和一个变种分别命名为宾川红菇(Russula binchuanensis), 和桂樱红菇小果变种 (Russula laurocerasi Mezler var. microcarpa)。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2001年02期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红菇属的研究II.(英文)

    文华安,应建浙

    采自云南宾川县和贵州贵阳红菇属的一新种和一个变种分别命名为宾川红菇(Russula binchuanensis), 和桂樱红菇小果变种 (Russula laurocerasi Mezler var. microcarpa)。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2001年02期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的研究VIII.(英文)

    郭英兰

    报道钉孢属一个新种:生在梾木属 Cornus sp.上的梾木钉孢 Passalora corni和1个新组合:生在四叶重楼 Paris quadrifolia.上的重楼钉孢 Passalora paridis;尚有尾孢菌属的4个中国新记录种:南蛇藤生尾孢 Cercospora celastricola., 危地马拉尾孢 Cercospora guatemalensis, 大薸尾孢 Cercospora pistiae,和 鼠尾草生尾孢 Cercospora salviicola。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英文描述并绘图。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 (HMAS)。

    2001年02期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的研究VIII.(英文)

    郭英兰

    报道钉孢属一个新种:生在梾木属 Cornus sp.上的梾木钉孢 Passalora corni和1个新组合:生在四叶重楼 Paris quadrifolia.上的重楼钉孢 Passalora paridis;尚有尾孢菌属的4个中国新记录种:南蛇藤生尾孢 Cercospora celastricola., 危地马拉尾孢 Cercospora guatemalensis, 大薸尾孢 Cercospora pistiae,和 鼠尾草生尾孢 Cercospora salviicola。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英文描述并绘图。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 (HMAS)。

    2001年02期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原迷孔菌属在中国的首次报道(英文)

    王向华,刘培贵

    首次报道了产于中国的原迷孔菌属(新拟)Protodaedalea Imaz.。对本属所处的分类位置进行了探讨,认为本属与Elmerina 接近故置之于Aporpiaceae中较为合适。该属为一个东亚特有属。

    2001年02期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原迷孔菌属在中国的首次报道(英文)

    王向华,刘培贵

    首次报道了产于中国的原迷孔菌属(新拟)Protodaedalea Imaz.。对本属所处的分类位置进行了探讨,认为本属与Elmerina 接近故置之于Aporpiaceae中较为合适。该属为一个东亚特有属。

    2001年02期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岛衣型真菌属级分类的初步研究

    陈林海,周启明,魏江春

    本研究对岛衣型真菌Allocetraria ambigua,Allocetraria stracheyi,Nephromopsis pallescens和Tuckneraria laureri的核rDNA 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其它21种岛衣型真菌的核rDNA ITS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分析所用软件为DNAMAN。结果发现,Cetraria、Allocetraria、 Vulpicida、 Flavocetraria、 Tuckermannopsis和Kaernefeltia之间rDNA ITS的同源关系非常密切。这同岛衣型地衣现有细分的小属观点相矛盾。这种矛盾可能是由于持小属观点的作者在分属时对个别表型性状加权的结果。

    2001年02期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岛衣型真菌属级分类的初步研究

    陈林海,周启明,魏江春

    本研究对岛衣型真菌Allocetraria ambigua,Allocetraria stracheyi,Nephromopsis pallescens和Tuckneraria laureri的核rDNA 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其它21种岛衣型真菌的核rDNA ITS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分析所用软件为DNAMAN。结果发现,Cetraria、Allocetraria、 Vulpicida、 Flavocetraria、 Tuckermannopsis和Kaernefeltia之间rDNA ITS的同源关系非常密切。这同岛衣型地衣现有细分的小属观点相矛盾。这种矛盾可能是由于持小属观点的作者在分属时对个别表型性状加权的结果。

    2001年02期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5.8S rDNA及ITS区序列分析链格孢种级分类

    王洪凯,张天宇,张猛

    对9个链格孢小孢子种和3个大孢子种共20个链格孢菌株的5.8S rDNA及其两侧的ITS1区和ITS2区进行了序列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差异大的种可以明确加以区分,而供试的9个小孢子种之间差异很小,不能根据对所选区段的序列分析加以区分。传统分类上的滨菊链格孢不属于Alternaria, 其分类地位需进一步研究。

    2001年02期 168-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3 ] |[阅读次数:0 ]
  • 应用5.8S rDNA及ITS区序列分析链格孢种级分类

    王洪凯,张天宇,张猛

    对9个链格孢小孢子种和3个大孢子种共20个链格孢菌株的5.8S rDNA及其两侧的ITS1区和ITS2区进行了序列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差异大的种可以明确加以区分,而供试的9个小孢子种之间差异很小,不能根据对所选区段的序列分析加以区分。传统分类上的滨菊链格孢不属于Alternaria, 其分类地位需进一步研究。

    2001年02期 168-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3 ] |[阅读次数:0 ]
  • 康宁木霉K801纤维素酶cbh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祝令香,于巍,梁改琴,董志扬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得到纤维素高产菌株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ningii K801纤维二糖水解酶(CBHII)基因全序列,并克隆到pGEM-Teasy Vector。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cbh2基因长1611bp,包含了纤维二糖水解酶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并含有三个真核生物典型的内含子序列,其中四个外显子序列共同编码一个471aa的蛋白质。该序列是国内首次克隆得到的cbh2编码区全序列,与国外报道的T. reesei已知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9.89%,只有两个碱基差别,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只有一个位置疏水性氨基酸之间发生替代,在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上发现3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

    2001年02期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康宁木霉K801纤维素酶cbh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祝令香,于巍,梁改琴,董志扬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得到纤维素高产菌株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ningii K801纤维二糖水解酶(CBHII)基因全序列,并克隆到pGEM-Teasy Vector。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cbh2基因长1611bp,包含了纤维二糖水解酶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并含有三个真核生物典型的内含子序列,其中四个外显子序列共同编码一个471aa的蛋白质。该序列是国内首次克隆得到的cbh2编码区全序列,与国外报道的T. reesei已知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9.89%,只有两个碱基差别,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只有一个位置疏水性氨基酸之间发生替代,在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上发现3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

    2001年02期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β-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和特性研究

    李卫芬,孙建义,顾赛红

    对里氏木霉所产β-葡聚糖酶粗酶液通过饱和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100 柱层析和DEAE-Sephadex A-50 柱层析进行纯化,比活提高14.60倍,活力回收6.62%。酶特性研究表明,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5.0,在pH低于5.0时酶较稳定,酶的热稳定性在60℃以下。 Cu~2+、 Mn~2+ 、Mg~2+ 、Fe~3+ 和K+对酶有抑制作用, Zn~2+、Ca~2+、 Co2+和 Fe~2+ 有激活作用。

    2001年02期 17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β-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和特性研究

    李卫芬,孙建义,顾赛红

    对里氏木霉所产β-葡聚糖酶粗酶液通过饱和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100 柱层析和DEAE-Sephadex A-50 柱层析进行纯化,比活提高14.60倍,活力回收6.62%。酶特性研究表明,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5.0,在pH低于5.0时酶较稳定,酶的热稳定性在60℃以下。 Cu~2+、 Mn~2+ 、Mg~2+ 、Fe~3+ 和K+对酶有抑制作用, Zn~2+、Ca~2+、 Co2+和 Fe~2+ 有激活作用。

    2001年02期 17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里氏木霉GXC木聚糖酶的研究

    孙建义,李卫芬,许梓荣,顾赛红

    研究了里氏木霉GXC产木聚糖酶的条件和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适宜产酶碳源为乳糖、甘露糖、棉子糖、木聚糖和麸皮,氮源为牛肉膏和酵母膏;产酶的最适初始pH为4.0,30℃培养60h。对以麸皮为碳源的培养液进行纯化的酶特性研究表明,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pH为5.5,该酶在pH5.0(7.0和40℃以下相对稳定。Fe3+和Mn2+对木聚糖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Cu~2+、Fe~2+和Ca~2+ 具有抑制作用。

    2001年02期 184-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里氏木霉GXC木聚糖酶的研究

    孙建义,李卫芬,许梓荣,顾赛红

    研究了里氏木霉GXC产木聚糖酶的条件和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适宜产酶碳源为乳糖、甘露糖、棉子糖、木聚糖和麸皮,氮源为牛肉膏和酵母膏;产酶的最适初始pH为4.0,30℃培养60h。对以麸皮为碳源的培养液进行纯化的酶特性研究表明,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pH为5.5,该酶在pH5.0(7.0和40℃以下相对稳定。Fe3+和Mn2+对木聚糖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Cu~2+、Fe~2+和Ca~2+ 具有抑制作用。

    2001年02期 184-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木霉菌株T6木聚糖酶固态发酵条件和酶学性质研究

    吴克,蔡敬民,刘斌,张洁,潘仁瑞

    研究了碳源和氮源、起始pH、接种量及温度等条件对一野生型木霉Trichoderma sp.T6菌株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影响。在28℃培养4d后,酶活力可达1918IU/g干培养物。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4.5。不同温度保温1h后,测定酶的半失活温度为47.7℃,酶的pH稳定性也进行了研究。

    2001年02期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木霉菌株T6木聚糖酶固态发酵条件和酶学性质研究

    吴克,蔡敬民,刘斌,张洁,潘仁瑞

    研究了碳源和氮源、起始pH、接种量及温度等条件对一野生型木霉Trichoderma sp.T6菌株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影响。在28℃培养4d后,酶活力可达1918IU/g干培养物。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4.5。不同温度保温1h后,测定酶的半失活温度为47.7℃,酶的pH稳定性也进行了研究。

    2001年02期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羊毛生物整理复合酶高产菌的激光选育

    李永泉

    采用激光对宇佐美曲霉棕色突变株W25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到一株产酸性蛋白酶、纤维素CMC酶的复合酶生产菌L86,与出发菌株相比发酵单位酸性蛋白酶提高了42.7%、纤维素CMC酶提高了40.9%。所选育的L86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非常稳定。生物整理试验表明,L86复合酶比较适合用作羊毛织物生物整理用酶。

    2001年02期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羊毛生物整理复合酶高产菌的激光选育

    李永泉

    采用激光对宇佐美曲霉棕色突变株W25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到一株产酸性蛋白酶、纤维素CMC酶的复合酶生产菌L86,与出发菌株相比发酵单位酸性蛋白酶提高了42.7%、纤维素CMC酶提高了40.9%。所选育的L86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非常稳定。生物整理试验表明,L86复合酶比较适合用作羊毛织物生物整理用酶。

    2001年02期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培养条件对头孢霉脂肪酸链长和ω-3脱饱和的影响

    戴传超,袁生,李霞,陆玲,余伯阳

    为了获得高产量的长链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用十八碳脂肪酸和十六碳脂肪酸的比值考察碳链延长,用α-亚麻酸和亚油酸的比值考察ω-3脱饱和;探讨了八种因子对脂肪酸链长和ω-3脱饱和的影响。有利于碳链延长的条件为:麦芽糖10g/L、(NH4)2SO4 3g/L、起始pH为4.0、500mL三角瓶装50mL培养基、接种20%(V/V)、20℃培养6d。有利于ω-3脂肪酸生成的条件为:蔗糖30g/L、NH4Cl 3g/L、培养基起始pH为4.0、500mL三角瓶装50mL培养基、接种20%(V/V)、10℃培养10d。

    2001年02期 20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培养条件对头孢霉脂肪酸链长和ω-3脱饱和的影响

    戴传超,袁生,李霞,陆玲,余伯阳

    为了获得高产量的长链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用十八碳脂肪酸和十六碳脂肪酸的比值考察碳链延长,用α-亚麻酸和亚油酸的比值考察ω-3脱饱和;探讨了八种因子对脂肪酸链长和ω-3脱饱和的影响。有利于碳链延长的条件为:麦芽糖10g/L、(NH4)2SO4 3g/L、起始pH为4.0、500mL三角瓶装50mL培养基、接种20%(V/V)、20℃培养6d。有利于ω-3脂肪酸生成的条件为:蔗糖30g/L、NH4Cl 3g/L、培养基起始pH为4.0、500mL三角瓶装50mL培养基、接种20%(V/V)、10℃培养10d。

    2001年02期 20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杂色云芝产漆酶的发酵条件研究

    吴坤,朱显峰,张世敏,贾新成,闵航

    本文对杂色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产漆酶的发酵条件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摇瓶实验产漆酶(Laccase)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可溶性淀粉 2g/L, NH4Cl 24mmol/L, 微量元素混合液 7ml/L, pH3.0柠檬酸—Na2HPO4缓冲溶液 0.01mol/L, KH2PO4 1.4×10-2 mol/L, MgSO4·7H2O 2.03×10-3mol/L, CaCl2·2H2O 6.8×10-4 mol/L, VB1 2.97×10-6 mol/L, 吐温80 4.0g/L, 愈创木酚0.01mmol/L, CuSO4 ·5H2O 0.005mmol/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3.0, 菌体生长6d,培养基装量为250ml三角瓶中25ml培养液,25℃条件下振荡培养(150r/min)9d。

    2001年02期 207-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0 ] |[阅读次数:0 ]
  • 杂色云芝产漆酶的发酵条件研究

    吴坤,朱显峰,张世敏,贾新成,闵航

    本文对杂色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产漆酶的发酵条件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摇瓶实验产漆酶(Laccase)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可溶性淀粉 2g/L, NH4Cl 24mmol/L, 微量元素混合液 7ml/L, pH3.0柠檬酸—Na2HPO4缓冲溶液 0.01mol/L, KH2PO4 1.4×10-2 mol/L, MgSO4·7H2O 2.03×10-3mol/L, CaCl2·2H2O 6.8×10-4 mol/L, VB1 2.97×10-6 mol/L, 吐温80 4.0g/L, 愈创木酚0.01mmol/L, CuSO4 ·5H2O 0.005mmol/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3.0, 菌体生长6d,培养基装量为250ml三角瓶中25ml培养液,25℃条件下振荡培养(150r/min)9d。

    2001年02期 207-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0 ] |[阅读次数:0 ]
  • 酵母菌类金属硫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鉴定

    李明春,李登文,胡国武,侯文强,邢来君

    经过对酵母菌的金属抗性试验和培养条件试验,确定了高产类金属硫蛋白的酿酒酵母菌株Cu-21(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u-21)及其最佳培养条件。对该菌株的菌体蛋白进行SephadexG-100、DEAE-52结合的两次柱分离纯化,获得了类金属硫蛋白的三个亚型,蛋白性质鉴定结果表明含三个亚型、分子量小、富含半胱氨酸和金属元素,具有典型的巯基吸收特性。

    2001年02期 214-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酵母菌类金属硫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鉴定

    李明春,李登文,胡国武,侯文强,邢来君

    经过对酵母菌的金属抗性试验和培养条件试验,确定了高产类金属硫蛋白的酿酒酵母菌株Cu-21(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u-21)及其最佳培养条件。对该菌株的菌体蛋白进行SephadexG-100、DEAE-52结合的两次柱分离纯化,获得了类金属硫蛋白的三个亚型,蛋白性质鉴定结果表明含三个亚型、分子量小、富含半胱氨酸和金属元素,具有典型的巯基吸收特性。

    2001年02期 214-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姬松茸在两种培养基上生长期间九种胞外酶活性变化

    倪新江,丁立孝,潘迎捷,梁丽琨,由翠荣

    栽培在棉籽壳和麦草培养基上的姬松茸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胞外CMC酶、FP酶、HC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周期性变化,其活性高峰对应于子实体的成熟期;胞外淀粉酶、漆酶和过氧化物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胞外果胶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变化不大;棉籽壳和麦草两种培养基中的九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差异不大。

    2001年02期 22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7 ] |[阅读次数:0 ]
  • 姬松茸在两种培养基上生长期间九种胞外酶活性变化

    倪新江,丁立孝,潘迎捷,梁丽琨,由翠荣

    栽培在棉籽壳和麦草培养基上的姬松茸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胞外CMC酶、FP酶、HC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周期性变化,其活性高峰对应于子实体的成熟期;胞外淀粉酶、漆酶和过氧化物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胞外果胶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变化不大;棉籽壳和麦草两种培养基中的九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差异不大。

    2001年02期 22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7 ] |[阅读次数:0 ]
  • 阿魏蘑多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研究

    甘勇,吕作舟

    以阿魏蘑Pleurotus ferulae Lanzi子实体和菌丝体为试验材料,采用水浸法提取阿魏蘑多糖,分别得到子实体粗多糖A和菌丝体粗多糖B。将A经Sevag法去蛋白、透析、CTAB络合、乙醇沉淀、NaCl溶液溶解、透析,得到多糖A1。紫外光谱分析鉴定多糖A1为均一组分。苯酚—硫酸法测得多糖A1糖含量为82.9%。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多糖A1数均分子量Mn=141088,重均分子量Mw=142897。气相色谱分析多糖A1单糖组成及其摩尔比为Xyl∶Gla∶Glc=1∶1.102∶2.899。巨噬细胞吞噬作用试验、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白细胞介素-2(IL-2)的诱生与检测试验测得粗多糖A、粗多糖B具有免疫活性。

    2001年02期 228-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5 ] |[阅读次数:0 ]
  • 阿魏蘑多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研究

    甘勇,吕作舟

    以阿魏蘑Pleurotus ferulae Lanzi子实体和菌丝体为试验材料,采用水浸法提取阿魏蘑多糖,分别得到子实体粗多糖A和菌丝体粗多糖B。将A经Sevag法去蛋白、透析、CTAB络合、乙醇沉淀、NaCl溶液溶解、透析,得到多糖A1。紫外光谱分析鉴定多糖A1为均一组分。苯酚—硫酸法测得多糖A1糖含量为82.9%。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多糖A1数均分子量Mn=141088,重均分子量Mw=142897。气相色谱分析多糖A1单糖组成及其摩尔比为Xyl∶Gla∶Glc=1∶1.102∶2.899。巨噬细胞吞噬作用试验、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白细胞介素-2(IL-2)的诱生与检测试验测得粗多糖A、粗多糖B具有免疫活性。

    2001年02期 228-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5 ] |[阅读次数:0 ]
  • 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家系的分子遗传研究

    王泽生,廖剑华,陈美元,曾伟,宋思扬

    应用PCR和凝胶电泳等技术,对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及其亲本和子代作分子遗传标记跟踪分析,结果如下: 1) 总DNA的RAPD分析表明,随着遗传代数的增加,杂种子代和出发异核体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逐渐增大; 2) mtDNA的酶切图谱表明,亲本8213及其杂交子代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表明双孢蘑菇的mtDNA呈单亲遗传; 3) Est同工酶的PAGE图谱表明, 结合了亲本02高产特征和8213优质特征的杂交子代具有两个亲本的标记带型,证明Est同工酶标记是双孢蘑菇新菌株特性预测或鉴定的有效指标。

    2001年02期 23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家系的分子遗传研究

    王泽生,廖剑华,陈美元,曾伟,宋思扬

    应用PCR和凝胶电泳等技术,对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及其亲本和子代作分子遗传标记跟踪分析,结果如下: 1) 总DNA的RAPD分析表明,随着遗传代数的增加,杂种子代和出发异核体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逐渐增大; 2) mtDNA的酶切图谱表明,亲本8213及其杂交子代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表明双孢蘑菇的mtDNA呈单亲遗传; 3) Est同工酶的PAGE图谱表明, 结合了亲本02高产特征和8213优质特征的杂交子代具有两个亲本的标记带型,证明Est同工酶标记是双孢蘑菇新菌株特性预测或鉴定的有效指标。

    2001年02期 23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应用特异等位PCR快速鉴定灰霉病菌抗苯莱特与乙霉威菌株

    刘德荣,谢丙炎,黄三文,朱国仁,吴新平,顾宝根

    根据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苯并咪唑类(苯莱特)及N-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杀菌剂的抗性与其β-微管蛋白的198和200位密码子的单碱基突变紧密相关的原理,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灰霉病菌对这两类杀菌剂抗性表型的特异等位聚合酶链式反应(ASP,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即将突变的单碱基作为正引物的3'末端,与之对应的未突变的单碱基作为负引物的3'末端, 自行设计了LP4~LP8等五个等位点特异性引物,应用包括这五个引物在内的七组引物,对生测为BenSNPCR、BenHRNPCS和BenHRNPCR菌株进行了ASP扩增,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出相应抗药表型的菌株,并能有效地检测田间灰霉病菌的抗药性,从而该方法克服了生物检测方法费时和准确性差等缺点。该方法还能鉴定出生测法确定为同一表型如BenHRNPCR 中的BenSNPCR异核菌丝,或灰霉病菌侵染寄主后所产生的回复突变,因此其方法的灵敏度极高,可应用于灰霉病菌抗药性分子生态学机理研究和田间抗性菌株的快速鉴定。由于未发现BenMRNPCR型菌株,其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2001年02期 238-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应用特异等位PCR快速鉴定灰霉病菌抗苯莱特与乙霉威菌株

    刘德荣,谢丙炎,黄三文,朱国仁,吴新平,顾宝根

    根据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苯并咪唑类(苯莱特)及N-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杀菌剂的抗性与其β-微管蛋白的198和200位密码子的单碱基突变紧密相关的原理,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灰霉病菌对这两类杀菌剂抗性表型的特异等位聚合酶链式反应(ASP,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即将突变的单碱基作为正引物的3'末端,与之对应的未突变的单碱基作为负引物的3'末端, 自行设计了LP4~LP8等五个等位点特异性引物,应用包括这五个引物在内的七组引物,对生测为BenSNPCR、BenHRNPCS和BenHRNPCR菌株进行了ASP扩增,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出相应抗药表型的菌株,并能有效地检测田间灰霉病菌的抗药性,从而该方法克服了生物检测方法费时和准确性差等缺点。该方法还能鉴定出生测法确定为同一表型如BenHRNPCR 中的BenSNPCR异核菌丝,或灰霉病菌侵染寄主后所产生的回复突变,因此其方法的灵敏度极高,可应用于灰霉病菌抗药性分子生态学机理研究和田间抗性菌株的快速鉴定。由于未发现BenMRNPCR型菌株,其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2001年02期 238-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影响活体内马铃薯晚疫病菌卵孢子产生因素的研究

    朱杰华,杨志辉,曹克强,樊慕贞,刘颖超,刘均玲

    研究了不同菌株组合,马铃薯植株茎、叶及接种物中A1和A2菌株孢子囊比例、温度、湿度对卵孢子产生的影响。不同菌株组合产生卵孢子的数量有显著差异;在离体接种情况下,叶片中产生卵孢子数量大于茎中产生卵孢子数量;A1和A2菌株中孢子囊不同比例对卵孢子产生影响很大,当比值为1∶1时卵孢子产生量最大;15℃光照条件下培养,并给侵染叶片持续的水分供应才能产生大量卵孢子;寄主的抗性水平对卵孢子产生有明显的影响,中抗品种上产生卵孢子量最多,高抗品种上产生卵孢子量最少,感病品种上产生卵孢子量居中。

    2001年02期 24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影响活体内马铃薯晚疫病菌卵孢子产生因素的研究

    朱杰华,杨志辉,曹克强,樊慕贞,刘颖超,刘均玲

    研究了不同菌株组合,马铃薯植株茎、叶及接种物中A1和A2菌株孢子囊比例、温度、湿度对卵孢子产生的影响。不同菌株组合产生卵孢子的数量有显著差异;在离体接种情况下,叶片中产生卵孢子数量大于茎中产生卵孢子数量;A1和A2菌株中孢子囊不同比例对卵孢子产生影响很大,当比值为1∶1时卵孢子产生量最大;15℃光照条件下培养,并给侵染叶片持续的水分供应才能产生大量卵孢子;寄主的抗性水平对卵孢子产生有明显的影响,中抗品种上产生卵孢子量最多,高抗品种上产生卵孢子量最少,感病品种上产生卵孢子量居中。

    2001年02期 24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粉锈宁对苹果黑星病菌发育的影响(英文)

    黄丽丽,康振生,严勇敢,张管区

    采用电子显微镜和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杀菌剂粉锈宁(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对苹果黑星病菌在苹果叶片上发育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前24h施药对病菌入侵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分生孢子的萌发受阻,推迟萌发及萌发率降低;并引起芽管畸形,不能形成附着胞。接种后6天(显症前)施药,可引起叶片角质层下菌丝细胞和子座细胞的原生质坏死、细胞壁不规则增厚及液泡增大, 从而使菌丝进一步发育受阻。接种后12天(显症后)施药,不仅导致菌丝、子座细胞发生上述变化, 而且引起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塌陷、畸形,阻止了病菌的进一步产孢和扩展。细胞化学定位分析结果表明,?-1,3-葡聚糖和几丁质这两种胞壁主要成分在对照菌丝和药剂处理后的菌丝细胞壁内含量有很大差异。在药剂处理的菌丝细胞壁中,这两种成分的标记密度明显高于对照菌丝,表明杀菌剂对病菌质膜透性的不利影响使?-1,3-葡聚糖和几丁质在菌丝细胞壁中过度累积。

    2001年02期 250-257+297-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粉锈宁对苹果黑星病菌发育的影响(英文)

    黄丽丽,康振生,严勇敢,张管区

    采用电子显微镜和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杀菌剂粉锈宁(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对苹果黑星病菌在苹果叶片上发育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前24h施药对病菌入侵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分生孢子的萌发受阻,推迟萌发及萌发率降低;并引起芽管畸形,不能形成附着胞。接种后6天(显症前)施药,可引起叶片角质层下菌丝细胞和子座细胞的原生质坏死、细胞壁不规则增厚及液泡增大, 从而使菌丝进一步发育受阻。接种后12天(显症后)施药,不仅导致菌丝、子座细胞发生上述变化, 而且引起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塌陷、畸形,阻止了病菌的进一步产孢和扩展。细胞化学定位分析结果表明,?-1,3-葡聚糖和几丁质这两种胞壁主要成分在对照菌丝和药剂处理后的菌丝细胞壁内含量有很大差异。在药剂处理的菌丝细胞壁中,这两种成分的标记密度明显高于对照菌丝,表明杀菌剂对病菌质膜透性的不利影响使?-1,3-葡聚糖和几丁质在菌丝细胞壁中过度累积。

    2001年02期 250-257+297-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东北林区阔叶树上常见的10种多孔菌培养特性的研究

    池玉杰,潘学仁

    描述了中国东北林区10 种阔叶树上常见的多孔菌培养特性。培养特性的研究包括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宏观特征包括菌落生长速度、颜色、结构、质地及其变化;生长新区特征;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培养物的气味、酚氧化酶的检测结果等。微观特征包括生长新区的菌丝体、气生菌丝体和基内生菌丝体的类型和分隔;担子的形成和发生;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和分生节孢子(粉孢子)的产生及特征;特殊结构如囊壮体和刚毛的有无及其特征;晶体的有无及形状等。

    2001年02期 258-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东北林区阔叶树上常见的10种多孔菌培养特性的研究

    池玉杰,潘学仁

    描述了中国东北林区10 种阔叶树上常见的多孔菌培养特性。培养特性的研究包括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宏观特征包括菌落生长速度、颜色、结构、质地及其变化;生长新区特征;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培养物的气味、酚氧化酶的检测结果等。微观特征包括生长新区的菌丝体、气生菌丝体和基内生菌丝体的类型和分隔;担子的形成和发生;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和分生节孢子(粉孢子)的产生及特征;特殊结构如囊壮体和刚毛的有无及其特征;晶体的有无及形状等。

    2001年02期 258-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华东地区根结线虫寄生真菌调查

    汪来发,杨宝君,李传道

    通过对5种分离根结线虫寄生真菌的方法的比较,发现通过雌成虫平板分离法和卵平板分离法有较高的成功率,其他三种自幼虫上或土壤中分离的方法很少取得成功。从华东地区104个根结线虫样品中分离得到根结线虫寄生真菌638个菌株, 鉴定为14个属22个种,其中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 C.heteronema, Fusarium equiseti, F.lateritium, F.proliferatum, Gliocladium virens, Humicola fuscoatra, Idriella lunata, Trichoderma hamatum, T.harzianum, Verticillium catenulatum, Volutella ciliata 为首次报道在根结线虫上寄生。通过种群分析发现Fusarium solani出现频率最高, F. oxysporum, Paceilomyces lilacinus 和 Acremonium strictum为常见种,这些种在根结线虫上广泛分布。同时还发现卵和成虫寄生真菌有所不同,Gliocladium virens 和Trichoderma harzianum仅在卵上分离到,而Volutella ciliata, Trichoderma hamatum 和Idriella lunata仅在雌成虫分离到,从幼虫上仅分离一次Paecilomyces lilacinus。其它真菌在卵和成虫上均可分离得到,真菌种类在三种根结线虫上和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2001年02期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华东地区根结线虫寄生真菌调查

    汪来发,杨宝君,李传道

    通过对5种分离根结线虫寄生真菌的方法的比较,发现通过雌成虫平板分离法和卵平板分离法有较高的成功率,其他三种自幼虫上或土壤中分离的方法很少取得成功。从华东地区104个根结线虫样品中分离得到根结线虫寄生真菌638个菌株, 鉴定为14个属22个种,其中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 C.heteronema, Fusarium equiseti, F.lateritium, F.proliferatum, Gliocladium virens, Humicola fuscoatra, Idriella lunata, Trichoderma hamatum, T.harzianum, Verticillium catenulatum, Volutella ciliata 为首次报道在根结线虫上寄生。通过种群分析发现Fusarium solani出现频率最高, F. oxysporum, Paceilomyces lilacinus 和 Acremonium strictum为常见种,这些种在根结线虫上广泛分布。同时还发现卵和成虫寄生真菌有所不同,Gliocladium virens 和Trichoderma harzianum仅在卵上分离到,而Volutella ciliata, Trichoderma hamatum 和Idriella lunata仅在雌成虫分离到,从幼虫上仅分离一次Paecilomyces lilacinus。其它真菌在卵和成虫上均可分离得到,真菌种类在三种根结线虫上和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2001年02期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伞形科植物上柄锈菌的二个新记录(英文)

    魏淑霞,庄剑云

    2001年02期 268-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伞形科植物上柄锈菌的二个新记录(英文)

    魏淑霞,庄剑云

    2001年02期 268-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平果铝矿区的三个AM真菌新记录种

    张美庆,王幼珊,邢礼军,张文敏,马彦卿,李小平

    2001年02期 27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平果铝矿区的三个AM真菌新记录种

    张美庆,王幼珊,邢礼军,张文敏,马彦卿,李小平

    2001年02期 27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虫草属一新纪录种——拟细虫草(英文)

    樊美珍,李春如,陈远友,李增智

    2001年02期 273-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虫草属一新纪录种——拟细虫草(英文)

    樊美珍,李春如,陈远友,李增智

    2001年02期 273-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新记录属——皮司霉属(英文)

    张修国,张天宇,孙霞

    2001年02期 275-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新记录属——皮司霉属(英文)

    张修国,张天宇,孙霞

    2001年02期 275-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一新记录属——多节孢属

    周东坡,孙剑秋,于寒颖,平文祥,郑喜群

    2001年02期 27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一新记录属——多节孢属

    周东坡,孙剑秋,于寒颖,平文祥,郑喜群

    2001年02期 27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0 ]
  •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研究凤尾菇中性菌株的交配反应(英文)

    梁枝荣,安沫平,通占元

    凤尾菇营养缺陷型突变型中性菌株与另一株营养缺陷型的正常交配型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反应.融合子之间以及与亲本之间在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速度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融合子菌落角变的菌丝体从多核体转变为双核体,并且在菌丝体上产生了圆桶状的特殊结构而不是通常的锁状联合。初步观察表明这些结构似乎与细胞核的迁移有关.对融合子子实体的担孢子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确证子实体是由两个亲本菌株的融合子产生,同时也表明要对中性菌株交配反应中基因重组进行深入分析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2001年02期 27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研究凤尾菇中性菌株的交配反应(英文)

    梁枝荣,安沫平,通占元

    凤尾菇营养缺陷型突变型中性菌株与另一株营养缺陷型的正常交配型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反应.融合子之间以及与亲本之间在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速度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融合子菌落角变的菌丝体从多核体转变为双核体,并且在菌丝体上产生了圆桶状的特殊结构而不是通常的锁状联合。初步观察表明这些结构似乎与细胞核的迁移有关.对融合子子实体的担孢子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确证子实体是由两个亲本菌株的融合子产生,同时也表明要对中性菌株交配反应中基因重组进行深入分析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2001年02期 27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胶孢镰刀菌单孢分离子角变形成原因初探

    卢小军,章红,舒石

    2001年02期 283-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胶孢镰刀菌单孢分离子角变形成原因初探

    卢小军,章红,舒石

    2001年02期 283-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真菌杀线虫代谢物的研究进展

    董锦艳,李国红,张克勤

    2001年02期 286-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6 ] |[阅读次数:0 ]
  • 真菌杀线虫代谢物的研究进展

    董锦艳,李国红,张克勤

    2001年02期 286-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