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

Mycosystema

  • 层束梗孢属一新种

    黄勃,樊美珍,李增智

    本文报道采自贵州的中国新记录属层束梗孢属Hymenostilbe一新种刺孢层束梗孢(Hymenostilbespiculatasp.nov.Huan,FanetLi)。该种寄生于蜘蛛,产孢细胞子实层状复被于孢梗束上,无瘤,多点芽菌产孢。分生孢子单生,光滑或具细刺,56~6.6×1.3~2.7μm。

    1998年03期 193-194+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9 ]
  • 中国枝孢属研究Ⅷ.

    张中义,浦卫琼,张陶

    本文报道一新种毛地黄生枝孢(CladosporiumdigitalicolaZ.Y.Zhang,T.ZhangetW.Q.Pusp.nov.和二个新记录种:竹叶兰枝孢Carundinis(Corda)Sacc.和小籽枝孢C.microopermumBerkeleyetCurtis。新种附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1998年03期 195-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8 ]
  • 球壳孢目真菌个体发育研究Ⅰ:壳二胞等四属

    周永力,吕国忠,刘伟成,白金铠

    人工培养条件下,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球壳孢目(Sphaerosidales)的Ascochyta,Phyllosticta,Phomopsis,Septoria四属进行个体发育研究,明确了其产孢方式:Ascochyta和Phyllosticta为内壁芽生瓶梗式;Phomopsis为全壁芽生瓶梗式;Septoria为全壁芽生合轴式,这一结果为属级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产孢方式是属内共同具有的稳定特征,分生孢子的形成方式类型、产孢细胞及分生孢子的形态是划分属的首要标准。以寄主植物属为基础确定的同属大多数种在个体发育上无明显差别,分生孢子的形态及大小是分种的一个重要依据。

    1998年03期 199-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61 ]
  • 笼头菌属一新种

    吴兴亮

    本文报道了采自海南岛南部地区笼头菌属(ClathrusMich.Pers.)一个新种,即:海南笼头菌ClathrushainanensisX.L.Wusp.nov。文中对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拉丁文和汉文的描述,附有新种担子果和孢子(扫描电镜)照片,并讨论了新种与本属其他种的区别。主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科学院真菌标本室(HGAS),副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

    1998年03期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拟青霉属一新种及其杀蚜活性

    戴美学

    从病死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分离到拟青霉属一新种一灰绿拟青霉(PaecilomycesgriseiviridisM.X.Dai)。在查氏琼脂和PDA上菌落呈灰绿色。瓶梗1.8~3.2×5.6~10.3μm,基部椭圆形膨大或呈圆柱状,上部明显变细;分生孢子纺锤形,单胞,壁光滑,1.2~1.8×2.8~4.4μm。分生孢子对蚜虫具有侵染力;该菌发酵液(离心后)亦具有一定的杀蚜活性。

    1998年03期 209-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4 ]
  • 中国附丝壳属研究Ⅲ.(英)

    宋斌

    本文报道了中国的附丝壳属Appendiculella二个新种:八角附丝壳AppendiculellailliciiB.Song和新木姜子附丝壳AppendiculellaneolitseaeB.Song。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HMIGD)。

    1998年03期 214-217+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盘菌属一新种及一新记录种(英)

    刘美华

    本文报道我国盘菌属中两个具有绣球样子囊果的种。一个是新种贵州盘菌(PezizaguizhouensisM.H.Liu);另一个是国内新记录种希氏盘菌[Pezizshearii(Gilkey)Korf]。文中对新种作了拉丁描述并附图,描述了新记录种并附图。还为该属中具绣球样子实体的已知种提供了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的主模式保藏在HMAS,等模式保藏于贵州省安顺地区卫生防疫站标本室(GZAS)。

    1998年03期 21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9 ]
  • 霜霉属一新种

    李春杰,赵震宇

    本文报道了采自我国新疆天山的唇形科(Labiatae)青蓝(DracocophalumrnyschianumL.)上的霜霉菌新种——青蓝霜霉(PeronosporadracocophaliC.J.LietZ.Y.Zhaosp.nov.)。对该种的形态做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并附有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新疆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1998年03期 223-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7 ]
  • 大丽轮枝菌异核体及其后代的形态与致病力变异

    田黎,王克荣,陆家云

    以硝酸盐利用缺陷型突变(nit突变)和抗杀菌剂突变两种遗传标记,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异核体后代的形态和致病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核型菌株与菌丝型菌株经菌丝融合形成异核体后,菌丝型菌株能恢复形成微菌核,其后代单孢菌落形成微菌核的数量明显低于菌核型亲本,且遗传性状不稳定;随着转代次数的增多,微菌核形成能力的丧失较菌核型亲本菌株快。异核体后代对棉苗的致病力变化较大,一般均低于致病力强的亲本菌株,或介于两个亲本致病力之间,或与亲本致病力相近。

    1998年03期 226-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9 ]
  • 胞外Ca~(2+)促进粟酒裂殖酵母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鲁仲谋,袁生,尹丽红,陆玲

    研究了胞外Ca~(2+)对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pombe)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首次证明胞外Ca~(2+)能明显促进粟酒裂殖酵母的增殖,其作用方式主要是缩短了粟酒裂殖酵母的生长延滞期。当起始的接种细胞密度升高至使粟酒裂殖酵母的生长延滞期消失时,外加Ca~(2+)的作用也消失。EGTA可抑制粟酒裂殖酵母的细胞增殖,而外加Ca~(2+)能够有效消除EGTA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说明胞外Ca~(2+)是粟酒裂殖酵母增殖所必需的。此外,外加EGTA除了可延长细胞增殖的延滞期外,还能显著降低指数期细胞分裂的速率以及达到稳定期时培养液中的细胞总数,提示缺Ca~(2+)还影响粟酒裂殖酵母细胞的分裂。

    1998年03期 23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4 ]
  • 多头绒泡菌有丝分裂后细胞核重建过程的形态学研究

    王晓光,曾宪录,赵骥民

    以进行自然同步核内有丝分裂的多头绒泡菌(Phsarumpolycephalum)原生质团为材料,应用常规制片和整体银染后制片的电镜技术研究了有丝分裂后细胞核的形态构建过程。形成新核仁的前体物质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散在染色体区域的周围,末期时与染色体组一起到达两极。子细胞核刚形成时核仁物质与染色质混合,以后核仁物质相互汇合并同染色质逐渐分开,最后形成一个大核仁。染色质在有丝分裂后期开始解集缩,到两极后在新形成的子核中进一步松解。染色质在充分松解后又开始集缩活动,形成一些集缩比较紧密的染色质小块。随着细胞核的进一步发育在核膜和核仁之间形成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染色质四块。

    1998年03期 240-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1 ]
  • 金耳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的比较研究

    刘春卉,谢红,刘芰华,荣福雄

    人工段木栽培的金耳(TremellaaurantialbaBandonietZang)子实体和深层培养的金耳菌丝体分别经沸水提取、醇析、透析,Sevape法脱蛋白、SephadexG—100柱层析纯化,得子实体纯多糖TAf和菌丝体纯多糖TAm。玻璃纤维纸电泳表明TAm和TAf为单一均匀多糖。薄层层析表明,TAm的单糖组成为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岩藻糖、鼠李糖。TAf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木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UV分析表明组成中不含核酸和蛋白质。TAf经乙醇分级分离得TAf-1和TAf-2。TAf-1经SephadexG-100柱层析表明其为单一均匀物质。红外光谱分析证明,TAf-1和TAf-2有多糖吸收峰,存在吡喃环,α-糖苷键和β-糖苷键连接。

    1998年03期 246-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08 ]
  • 白腐菌产锰过氧化物酶条件的研究

    浦跃武,甄浩铭,冯书庭,梁世中

    白腐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MIG.383降解桉木时具有显著的选择性,30天内降解37.23%Klason木素,7.29%综纤维素。该菌株产胞外锰过氧化物酶,并在高碳低氧培养基中显示较高酶活。静置液体培养的优化培养条件是(L~(-1)):10g葡萄糖,2mmol酒石酸铵,10mmolpH4.5醋酸钠缓冲液,1g吐温80,2gKH_2PO_4,0.5gMgSO_4·7H)2O,0.1gCaCl_2·ZH_2O,lmgVB1,70ml微量元素混合液:最适产酶温度是37℃。上述条件下,该菌接种后静置培养4天,产锰过氧化物酶活达1840U/L。酶作用最适温度是37℃,最适pH是3.5。

    1998年03期 251-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48 ]
  •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半乳糖可诱导表达系统特性的研究

    刘巍峰,高东,王祖农

    把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克隆到带有酵母半乳糖可诱导启动子GAL1的穿梭表达质粒pYESZ中,并把得到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到两种不同遗传性状的宿主菌中,其中一株菌为蛋白酶活性缺失90%以上的pep4-3突变菌株。通过比较两株重组菌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水平发现在所述实验条件下,蛋白酶缺失突变菌株中产生的β-卜半乳糖苷酶活水平不仅均要高于另一对照菌株,并且pep4-3突变菌株表现出受葡萄糖阻遏的严紧程度高及对诱导反应迅速等特点。此外,带有重组质粒的pep4-3突变菌株在葡萄糖阻遏培养基中最大生长量和重组对照菌株基本相同,但β-半乳糖苷酶在pep4-3突变菌株中的表达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明显小于对照菌株。

    1998年03期 256-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9 ]
  • 菌根真菌──赭丝膜伞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研究

    胡伟,孔繁翔,桑伟莲

    振荡培养48h的赭丝膜伞(Cortinariusrussus)菌丝体经0.5%流基乙醇预处理后,离心法收集,以06mol/LMgSO_4作高渗稳定剂,PH5.8,采用纤维素酶、离析酶和浸解酶联合处理,在三个温度(24℃、31℃、35℃)下经11~16h反应均可获得较高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产量达8×10~7个/g鲜重菌丝。分离得到的原生质体表现了快速的再生能力,在MMNC固体培养基上可达到20%以上的再生频率。文章较详细地研究了酶系组成、酶解温度和时间、菌丝菌龄等多个因素对C。russus原生质体分离及再生的影响。

    1998年03期 262-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58 ]
  • ~(60)Coγ射线对不同细胞形态出芽短梗霉的辐射诱变效应

    李卫旗,杨志坚,李桃生,吴雪昌

    使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的方法处理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AP92菌株的原生质体、菌丝体片段、分生孢子悬液,经初筛、复筛与对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研究,发现采用原生质体进行诱变,所获突变株的正突变率、单株产多糖的提高幅度、正突变株的产多糖遗传稳定性均明显高于菌丝体与分生孢子。比较出发菌株AP92与经原生质体诱变获得的正突变株A81的性能,有如下明显改善:产多糖能力从16.35g/L提高到29.69g/L,糖转化率从32.7%升到61.4%,残糖从13.269/L降到3.06g/L,而发酵周期则可缩短约24小时。结果证明,对原生质体进行~(60)Coγ射线诱变,是优化出芽短梗霉菌种的有效途径。

    1998年03期 269-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59 ]
  •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AM真菌群落生态分布研究

    张美庆,王幼珊,邢礼军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AM真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AM真菌的群落生态分布和特征。证明球囊霉属在该地区的出现频度和相对多度都最高,其次是硬囊霉属。该区内南四省AM真菌丰度、密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比北三省高。聚类分析结果和上述相似,说明我国东、南沿海各省AM真菌的丰度、频度、密度、多度和多样性特征由北向南呈规律性变化。

    1998年03期 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5 ] |[阅读次数:193 ]
  • 球壳孢目真菌DNAGC含量及其分类学意义

    刘伟成,吕国忠,周永力,梁景颐,孙军德,白金铠

    利用热变性温度法测得球壳孢目5属14种19个菌株DNAG十Cmol%的变化范围为48.08~53.7,平均值为51.12,与文献报道的丝孢菌类的平均值接近,也与子囊菌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提示该类群的种类及其与大多数丝孢菌间在系统演化上似具一定的同源性,与形态分类对半知菌的处理相吻合,也为其有性阶段大多属子囊菌这一事实提供了佐证;各属、种GC值接近,且相互间有交叉,种内菌株间差异小于2%,方差分析显示属间差异不显著,故认为GC含量分析不宜用于球壳孢目属、种级分类单位的划分,但可作为排除性指标辅助某些种类的否定性判定。

    1998年03期 278-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91 ]
  • 假格链格孢属-中国新记录种

    向梅梅,刘任,曾永三

    1998年03期 283-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49 ]
  • 昆明市售辣椒面中真菌污染调查

    张加春,王权飞,张灼

    1998年03期 284-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 ]
  • 小枝顶孢属-中国新记录种

    白容霖,刘伟成,胡汉桥

    1998年03期 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4 ]
  • 中国霜霉属-新记录种(English)

    田秀玲,吕国忠,白金铠

    1998年03期 287-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