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永年,王燕林
本文报道从南极乔治王岛所采11个水样中分离出的菌物98株,初步鉴定出17属21种,其中6属(Acremonium,Arthrinium,Gliocladium,Phoma,Scopulariopsis,Ulocladium)13种为南极新记录,后者是:桃色顶孢Acremonium persicinum(Nicot)W.Gams,密顶孢A.strictum W.Gams,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Eidam)Winter,聚多曲霉Asp.sydowii(Bainier & Sart)Thom & Church,芽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Fries)de Vries,长孢被孢霉Mortierella elongata Linnemann,桔灰青霉Penicillium aurantiogriseum Dierckx,平滑青霉Pen.glabrum(Wehmer)Westling,鲜绿青霉Pen.viridicatum Westling,白瓶霉Phialophora alba v.Beyma,帚状瓶霉Ph.fastigiata(Lagerberg & Melin)Conant,纸状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chartarum(Ehrenberg ex Link)Hughes,和葡萄状单隔霉Ulocladium botrytis Preuss。温度试验表明:这些菌虽多为世界广布种,但已适应南极地区寒冷的气候。
1996年02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3 ] - 欧阳友生,宋斌,胡炎兴
本文报道了产于中国的星盾炱属Asterina L(?)v.23个种,其中2个新种和15个国内新记录种。新种是山芝麻星盾炱Asterina helicteris Y.S.Ouyang et Y.X.Hu和柄果木星盾炱Asterina mischocarpi Y.S.Ouyang et Y.X.Hu。标本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GDIM)。
1996年02期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宋斌,欧阳友生,胡炎兴
本文报道了附丝壳属Appendiculella von Hoehnel两个新种。它们是:蕈树附丝壳Appendiculella altingiae Y.X.Hu et B.Song、武夷附丝壳Appendiculella wuyiensis Y.X.Hu eL B.Song。新种附有拉丁文、中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
1996年02期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刘美华,彭红卫
本文报道在我国贵州省发现的一个盾盘菌属新种。此新种具有独特的球形子囊孢子,与该属中目前已知的球孢种类截然不同,故命名为中国盾盘菌Scutellinia sinensis M.H.Liu。根据Schumacher的分类系统,此新种应归属于盾盘菌属Scutellinia中的列氏亚属Subg.Legalia,列氏组Sect.Legalia,列氏系Ser.Legalia。与此新种近似的种是沼生盾盘菌S.paludicola(Boud.)Le Gal,但后者在许多方面均不同于此新种,特别是它的较大的子囊和子囊孢子,孢子表面特征也明显不同。
1996年02期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7 ] - 王英祥,张中义,曾千春
本文报道柱隔孢属一新种:紫穗槐柱隔孢Ramularia amorphae Wang et Zhang sp.nov.和两个新记录种:碧冬茄柱隔孢R.petuntae Cooke,菜豆柱隔孢R.phaseoli(Drummond)Deighton。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每个种均有汉文描述并附图。研究的标本收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1996年02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 陈健斌
球粉衣属地衣主要分布在南半球,某些种分布于热带至亚热带。中国的球粉衣属地衣只在台湾有过记载,作者对云南、贵州、湖南的有关标本进行了形态与化学研究,并与来自澳大利亚的有关标本进行了比较,首次报道中国大陆球粉衣属的三个种:二型球粉衣,台湾球粉衣和黑果球粉衣。所有三个种均出现在云南,湖南只有黑果球粉衣,贵州只有台湾球粉衣。对这三个种的形态和化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根据文献资料提供了它们的世界分布。
1996年02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2 ] - 匡开源,史士英,罗毅,冯建林
本文对分离自小麦、马铃薯、番茄和茄子上链格孢霉属(Alternaria)2个种(链格孢和茄链格孢)的96个菌株,用枯草杆菌生长抑制试验筛选链格孢霉醇(AOH)和链格孢霉醇单甲醚(AME)的产生菌株,有48株产生毒性作用(占所测菌株的50%)。18株产强、中毒性菌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有13株产AOH和AME(占所测菌株的72.2%)。链格孢的产毒素菌株率比茄链格孢低。但产毒素含量却是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其中产AOH和AME的最高含量,链格孢菌株XA-8分别为280和5140mg/kg,而茄链格孢菌株SA-10分别为95.9和94.3mg/kg。
1996年02期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5 ] - 吴绍熙,郭宁如,刘维达,李安生,张宏,沈永年,吕桂霞
在我国,对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已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生态学方面,,由鸽粪分离的环境株具有表型的多态性,包括新生变种的A、D血清型及尿素酶阴性株,而这些多态性菌株均已在临床发现。分子生物学方面,G+Cmol%和核型已被进行分析。,由PFGE分析所得到的有意义的信息是两个变种和5种血清型新生隐球菌株具有明显不同的核型谱。临床方面,研制的一种新的可同时检测酚氧化酶和尿素酶的培养基可用于该菌的临床鉴定。使用一种高渗培养基诱导出于该菌的L-型,提示在感染期间L-型的形成可能与该病的慢性过程与复发有关。已证实氟康唑对治疗新生隐球菌病有良好的效果。进一步应重视联合治疗的可能性,例如使用氟康唑加二性霉素B脂质体。总之在我国对新生隐球菌的系统性研究已经初步开始进行,许多有意义的结果已经得到并且将进一步得到。
1996年02期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6 ] - 蔡敬民,Markus Pietzsch,Manfred Rizzi
在YEPD培养基中添加NaCl,可以诱导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细胞内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形成,当NaCl浓度达5%时,酶比活从0.05U/mg提高0.5U/mg;若再限制培养墓中葡萄糖浓度在100mg/L以下,酶比活可达到0.89U/mg。酶比活与培养基中的NaCl浓度的函数关系式为:Sa=0.129C~3-0.038C~2+0.034C+0.063(0≤C≤5%)。粗酶液经Sephadex G-25凝胶过滤,Blue Sepharose亲和层析以及Mono Q离子交换等步骤,提纯123.6倍,得纯酶液。经SDS-凝胶电泳测得分子量为45000±2000。酶的最适温度为51℃,最适pH值为6.8。保温30分钟的半失活温度(t_(1/2))为41℃。NADH和DHAP的Km(mmol/L)值分别为:0.017和0.134。
1996年02期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3 ] - 陈明杰,赵绍惠,张树庭
利用AP-PCR和RAPD技术对三个草菇菌株进行鉴别,其结果与用草菇菌株V34基因文库中的中等重复序列为探针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对编码核糖体5.8SrRNA的DNA(rDNA)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结果相一致。这一结果显示出用这四种方法对草菇菌株进行鉴别具有相似的效果。同时用这四种方法构建的分子生物学标记显示出这三个菌株中的两个菌株在遗传上有着较大程度的相似性。
1996年02期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94 ] - 王克荣,M.G.米格鲁姆
本实验采用RFLP技术,对中国东部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313个参试菌株来自10个省(市)的16个群体(子群体),样本分布在北纬24°N—41°N。各菌株的DNA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Pst Ⅰ和EcoR Ⅰ酶切,先后以10个低拷贝DNA探针和1个DNA指纹图谱探针进行了杂交和检测。结果表明,两个探针(pCB29和pMS29.1)的杂交图谱呈单态性;探针pCB19的杂交图谱显示,菌株DNA以PstⅠ酶切的为单态性,以EcoR Ⅰ酶切的则呈多态性;其他7个低拷贝探针的杂交图谱都呈多态性(Pst Ⅰ酶切)、指纹图谱探针的检测结果显示,辽宁凤城群体的菌株与中国东部其他群体的菌株相比,具有更多的限制性杂交片段,菌株间的遗传变异性也更大。
1996年02期 13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48 ] - 徐同
木霉Trichoderma spp.是普遍存在并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一类真菌。本文试从木霉大分子;基因克隆;转化系统;外源基因表达;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对木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996年02期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0 ] |[阅读次数:114 ] - 孟有儒
<正> 在甘肃省霜霉科Peronosporaceae菌调查研究中,发现寄生于狼紫草Lycopsis orientalis L.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 Bunge.,阿拉善马先蒿Pedicularis alaschanica Maxim.乌蓼Polygonum avicuve L.上的霜霉菌是中国霜霉属四个国内新记录种,现简报如下。 1.狼紫草霜霉 图1 Peronospora anchusae Ziling.,8, 1: 229. 1927. Fig. 1
1996年02期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4 ] - 陈伟群,张天宇
<正> 1.埃里砖格孢属 中国新记录属 Embellisia Simmons,Mycologia 63,1971 菌丝体典型的丛梗状,光滑或粗糙。菌丝体可产生厚垣孢子。分生孢子梗从菌丝或厚垣孢子上生出,分枝或少分枝,有隔膜,直立或在产孢处曲膝状弯曲。孔生孢子褐色,光滑或稍粗糙,单生,倒卵形,卵圆形、椭圆形或近圆柱形,直或弯曲,具横隔膜和斜隔膜,偶见纵隔膜。隔膜比孢壁加厚、
1996年02期 15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5 ] - 李建宗
<正> 1.灰花纹鹅膏菌 图1 Amanita fuliginea Hongo,Jour.Jap.Bot.28P 28:69,f.1,1953. 菌盖宽2.5—7.5cm,初钟形,后至平展,表面烟灰色,中部渐深至黑褐色,表面纤维状,盖缘有辐射状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与柄离生,周边每厘米12—16片,幅宽0.2—0.4cm,褶缘稍程波状,有少数短褶。菌柄圆柱形,8—15×0.5—1.0cm,从上至下稍有变粗,基部膨大呈球状,表面密被浅灰色细绒毛,中空。菌环膜质,薄,灰白色,完整,长1—1.5cm,从菌柄顶部下垂。菌托袋状,
1996年02期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4 ] - 张克勤,曹蕾,李蓉兵
<正> 微循环产孢(microcycle conidiation),特别是虫生真菌的微循环产孢在理论和实际中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已被用于提高液体培养的分生孢子产量,缩短达到稳定产孢的时间,降低孢子收获时营养体含量比例,以利于孢子分离和分散,以及能大量获得生理条件一致的孢子等。近年来,微循环产孢还被用于全型真菌的研究,例如证明虫草与无性型的真正联系。 微循环产孢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在我国仅处于起步阶段,捕食线虫真菌的微循环产孢更是从未涉
1996年02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