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

Mycosystema

  • 亲和性试验与高等担子菌的系统学

    吴秋欣;

    真菌的不亲和性是在有性生殖系统中由基因型所决定的对核配的抑制现象,普遍存在于高等担子菌中。早期关于亲和性的研究大多只涉及其遗传出基础,近年来亲和性试验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担子菌系统学与酶和DNA等数据结合作为划分种,探讨生殖隔离机制和物种形成的依据。本文在介绍亲和性概念及其遗传学结构的基础上,简述了亲和性试验的方法,讨论了不亲和性与生物种的关系以及亲和性试验在高等担子菌系统学中的应用原理和实例。

    1992年04期 249-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4 ]
  • 我国北部的八种VA菌根真菌

    张美庆;王幼珊;黄磊;

    本文为继“我国北部的七种VA菌根真菌”之后的续篇,报道了从北京、新疆和吉林分离的八个种: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 Trappe,蜜色无梗囊霉A.mellea Spain& Schenck,稍长无梗囊霉A.longula Spain & Schenck,近明球囊霉Glomus claroideumSchenck & Smith,集球囊霉G.fasciculatum(Thaxter)Gerd.& Trappe,emend.Walker& Koske,地球囊霉G.geosporum(Nicol.& Gerd.)Walker,何氏球囊霉G.hoi Berch &Trappe,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x Schenck & Smith。其中,细凹无梗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稍长无梗囊霉和何氏球囊霉等4个为我国新记录种。本文报道了上述8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孢壁组织化学反应及生境状况。

    1992年04期 258-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68 ]
  • 小钩丝壳属一新变种

    赵震宇;袁自清;

    本文报道了寄生在蔷薇科李属植物上的小钩丝壳属一新变种,即蔷薇小钩丝壳李变种Uncinuliella rosae Zheng & Chen var.pruni Z.Y.Zhao et Z.Q.Yuan,标本采自新疆霍城县野果林的樱桃李上。

    1992年04期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8 ]
  • 麦角菌和雀稗麦角菌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

    朱平;何惠霞;岳德超;

    本文报道了快速制备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和雀稗麦角菌(Claviceps paspali)原生质体的方法及影响原生质体形成的若干因素。用适当方法培养菌丝体,利用商品溶壁酶制剂(10mg/ml),以0.7mol/l KCl为原生质体高渗液,28℃为酶解温度,处理时间仅需1—2h,菌丝体细胞壁即被彻底消化而释放出大量原生质体。在适当的固体再生培养基上,两种麦角菌原生质体的再生频率分别为7.7%和13.2%左右。培养基中添加25mg/l脱氧胆酸钠有利于形成易于计数和分离的小菌落。本文还就CaCl_2,MgCl_2及低温保藏(3—4℃,30天)对于原生质体稳定性与再生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并证实溶壁酶对原生质体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1992年04期 272-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7 ]
  • 中国南部地区松树上的散斑壳菌Ⅰ.

    林英任;刘和云;唐燕平;

    近年作者对我国南部地区松树上的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真菌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本文报道8个种,其中椭圆散斑壳(L.ellipticum Y.R.Lin)是新种,喜马拉雅散斑壳(L.himalayense P.F.Cannon & Minter)和库曼散斑壳(L.kumaunicum Minter &M.P.Sharma)为我国新记录种,南方散斑壳(L.australe Dearn.)等5种为国内已记载种。对新种作了拉丁文、汉文描述和图解,对新记录种进行了简要记述。另外,记载了已知种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

    1992年04期 279-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43 ]
  • 中国蝼蛄菌属的研究

    叶东海;沈亚恒;

    本文报道寄生于我国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上的蝼蛄菌属(Tettigomyces)11个种,其中新种1个:线状蝼蛄菌(T.filiformis Ye);国内新记录种10个:渐尖蝼蛄菌(T.acuminatus Thaxt.),非洲蝼蛄菌(T.africanus Thaxt.),短蝼蛄菌(T.brevis Thaxt.),毛生蝼蛄菌(T.chaetophilus Thaxt.),混淆蝼蛄菌(T.co-nfusus Thaxt.),蝼蛄菌(T.gryllotalpae Thaxt.),印度蝼蛄菌(T.indicus Thaxt.),间型蝼蛄菌(T.intermedius Thaxt.),翅生蝼蛄菌(T.pterophilus Thaxt.),普通蝼蛄菌(T.vulgaris Thaxt.)。本文所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1992年04期 285-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 梨胶锈菌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吸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周世国;

    本文对梨胶锈菌性子期和锈子期菌丝吸器的形成方式、吸器及其与寄主细胞界面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梨胶锈菌性子期和锈子期寄主胞间菌丝吸器的形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寄主胞间菌丝直接形成吸器;另一种是由寄主胞间菌丝先形成吸器母细胞,然后由吸器母细胞形成吸器。吸器在开始形成时只是一个乳头状的侵入楔,以后逐渐形成囊状、镰刀状、指状及其它不规则形状的吸器。多数吸器分化为颈和吸器主体两部分,在颈部及部分吸器主体外有一个由类似寄主细胞壁物质形成的领圈。吸器内部的超微结构与寄主胞间菌丝基本相同,但吸器壁比胞间菌丝或吸器母细胞的壁薄。吸器鞘的厚度随着吸器伸长膨大而逐渐增厚。

    1992年04期 289-293+337-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4 ]
  • 中国假尾孢属的研究Ⅲ.

    郭英兰;刘锡琎;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15个种,其中有1个新种:博落迥假尾孢(P.macleyae Guo& Liu,sp.nov.),10个新组合和4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并绘图。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1992年04期 294-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4 ]
  • 蛹虫草胞外多糖的研究 Ⅰ.半乳甘露聚糖(CM-I)的纯化和结构研究

    盖新杰;张翼伸;

    从蛹虫草菌体培养液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经分离纯化,得一种含有少量蛋白的半乳甘露聚糖CM-Ⅰ,分子量2.7×10~4,[α]_D~(19)=+54.7°。糖组成摩尔比,半乳糖:甘露糖=6∶5。经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半乳糖苷酶解,~1H-NMR分析,完全甲基化与GC及GC-MS分析,证明:多糖CM-Ⅰ具有高度分枝结构,其以β-(1→2)连接的甘露糖为主干,枝链由较大量的β-(1→6)半乳糖和较大量的β-(1→2)呋喃半乳糖构成,分别连接在主干的0—4和0—6上。

    1992年04期 300-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89 ]
  • 蜜环菌索发育的研究

    郭顺星;徐锦堂;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蜜环菌索的发育及其结构分化进行了较系统研究。菌索的顶端有保持细胞不断分裂的分生组织区。由此衍生的菌丝细胞组成菌索的初生结构,包括分化不明显的表皮、皮层及初生髓;初生髓细胞体积大,核同步分裂产生多核体细胞,以一个或几个核为单位在母体细胞中分化出细长的菌丝后,可以出芽方式自母体细胞中伸出,并且一开始就有薄壁与厚壁之分,同一母体细胞中可同时产生这两类菌丝。发育后期母体细胞破裂形成菌索的髓,两类疏松菌丝分布在其中。观察了成熟菌索的结构和侧枝的形成过程。菌索侧枝起源于皮层细胞,该细胞横向分裂首先形成分枝原基,之后突破菌索壳而分化出新的菌索顶端。讨论了蜜环菌索在不同寄主中的侵染方式。

    1992年04期 308-313+340-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45 ]
  • 中国香菇交配型和基因型的分析

    康亚男;钟月金;练明忠;蔡义进;陆勇军;张树庭;尤美莲;

    自1987—1990,在长江以南九省(区)采集52个香菇品系,43株制作了孢子印用以检测交配型,又以检测A.B因子位点的等位基因方法测定了担孢子的基因型,保藏了以A_xB_x(或A_xB_y……)标记的标准单核菌丝体,这是建立中国香菇种质库的第一步,将为香菇杂交育种提供有效亲本。结果表明:每一菌株的四个交配型呈随机分配。具有四个交配型的菌株百分率是79%,有二个交配型的香菇菌株百分率是21%。有9个菌株的单核菌丝的基因型从A_1B_1……A_(18)B_(18)不同,A.B因子等位基因差异明显,这些菌株显示了A.B因子的很低的地区性重复频率。本项研究中建立了区分同宗A同宗B以及四个交配型的试验方法,遵循着核移动的规律,这个方法能够重复。

    1992年04期 314-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49 ]
  • 中国黑粉菌补遗Ⅳ.

    郭林;王宽仓;

    <正> 1983年7月王贵明同志自宁夏西吉县采得一份黑粉菌,其孢子堆寄生于豆科山野豌豆植物的种子内,孢子球由14—65(—90)个孢子组成,直径为36—83(—110)×28—60.5(—91)μm。黑粉孢子多角形或近球形,9—19×8.5—16.5μm,表面纹饰瘤状。孢子球及黑粉孢子的形态特征表明此种属于楔孢黑粉菌属(Thecaphora)。在野豌豆属(Vicia)植物上,全世界已记载了两种楔孢黑粉菌(Vánky,1991)。一种是野豌豆楔孢黑粉菌(Thecaphora viciae Bubak),另一种是山野豌豆楔孢黑粉菌(Thecaphora viciae-amoenae

    1992年04期 324-325+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5 ]
  • 第二届中日国际真菌学会议

    徐大雅;

    <正> 中日两国建交廿周年之际,为了促进两国友好的学术交流,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与日本医真菌学会主办,并由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日本菌学会、日本细菌学会赞助的第二届中日国际真菌学会议于1992年7月20—22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出席本届大会的中国代表187名,包括台湾代表5名;日本代表154名,其中有随团来参加大会的3名韩国代表。三百余名真菌学工作者相聚于一堂,互切互磋,盛况空前。代表中有86岁高龄的我国

    1992年04期 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中国一新记录属——星孢属

    郭英兰;陈秀虹;

    <正> 星孢属中国新记录属Asteroeonium H.& P.Syd.,Ann.Mycol.1:36,1903.菌丝体内生,无色,分枝,具隔膜。载孢体系分生孢子盘,叶表皮下生,单生或愈合,由无色至浅褐色薄壁角状组织所组成,不规则开裂。无分生孢子梗。产孢细胞全壁、单芽或合轴式产孢,圆柱形,弯曲,无色,平滑,壁厚。分生孢子无色,壁非常厚,平滑,基部平截或凹凸不平,向基部明显变窄,孢子上部向外张开,几乎是在同一水平上形成三个粗大、钝、圆或尖细、短的放射状突出物。

    1992年04期 326-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真菌标本数据库管理系统

    孙述霄;马俊才;

    <正> 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标本室是研究中国真菌分类的最重要的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同类标本室中最大的标本室。真菌标本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对该室标本进行日常管理的信息系统,目前已输入6万9千余个标本的有关信息。该系统除具有一般的复合检索和库维护功能外,还能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打印各种标签等功能。一、研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目的和意义我所真菌标本室自1952年成立以来,在戴芳澜、邓叔群和王云章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苦心经营和几

    1992年04期 328-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9 ]
  • 《真菌学报》第十一卷 1992年总目录

    <正>~~

    1992年04期 33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