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

Mycosystema

  • 中国的内囊霉科菌根真菌

    彭生斌;沈崇尧;裘维蕃;

    本文报道了25种采集于我国广州、昆明、武汉、北京和哈尔滨等地农业土壤中的内囊霉科真菌。其中球内囊霉属(Glonus)16种,无柄内囊霉属(Acaulospora)4种,楯孢内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巨孢内囊霉属(Giga-spora)1种,内养内囊霉属(Entrophospora)1种。此外还发现了硬内囊霉属(Sc-kerocystis)的孢子果。其中20种和除球内囊霉属外的另外5属为我国的新记录。

    1990年03期 3+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茯砖茶中优势菌种的鉴定

    齐祖同;孙曾美;

    所谓“黄霉菌”是茯砖茶发酵中的益菌。它实际上是散囊菌属产生的黄色闭囊壳。优势种经鉴定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Raper & Fennell)Malloch & cain],它的无性型是针刺曲霉(Aspergillus spiculosus Blaser),异名是冠突曲霉(A.cristatus Raper &Fennell)。文中还对有关该菌的命名问题和在我国的分布作了讨论。

    1990年03期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6 ] |[阅读次数:0 ]
  • 白粉菌科二新种

    谢德滋;

    本文叙述了采自四川省的白粉菌科二个新分类单位,它们是寄生在马桑科马桑上的新种马桑球针壳(Phyllactinia coriariae Xie)和马桑棒丝壳(Typhulockaeta corlariae Xie)。马桑科是球针壳属和棒丝壳属寄主科的世界新记录。

    1990年03期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马鞍菌属新种和新记录Ⅱ.

    曹晋忠;范黎;刘波;

    本文报道了近年来在中国发现的马鞍菌属 Heluella 的3个新种,即蛟河马鞍菌H.Jiaohensis,吉林马鞍菌 H.jilinensis 和新疆马鞍菌 H.xinjiangensis;3个新记录种即肋盖马鞍菌 H.costifera,长孢马鞍菌 H.oblongispora 和灰黑马鞍菌 H.rivularis。此外由于亚梭孢马鞍菌 H.subfusispora 的模式标本于1984年在火中被毁,因此作者在另一份标本(HMAS 30483)的基础上为其标定了新模式(Neotype)。

    1990年03期 184-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春孢锈菌属增补

    庄剑云;

    本文对我国春孢锈菌属(形式属)增补了以下9个种:1.腺梗菜春孢锈菌 Aecidium adenocauli Syd.寄主:腺梗菜 Adenocaulon himalaicum Edgew.(菊科 Compositae)2.臭椿春孢锈菌(新种)Aecidium ailanthi J.Y.Zhuang sp.nov.寄主: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苦木科 Simaroubaceae)3.筋骨草春孢锈菌 Aecidium ajugae Syd.寄主:紫背金盘 Ajuga nioponensis Makino(唇形科 Labiatae)4.八角枫春孢锈菌 Aecidium alangii Hirats.& Yosh.寄主:长毛八角枫 Alangium kurzii Craib,瓜木 A.platanifolium Harms(八角枫科 Alangiaceae)5.紫珠生春孢锈菌(新种)Aecidium callicarpicola J.Y.Zhuang sp.nov.寄主:杜虹花 Callicarpa pedunculata R.Br.(马鞭草科 Verbenaceae)6.吴茱萸春孢锈菌(新种)Aecidium evodiae J.Y.Zhuang sp.nov.寄主: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oa(Juss.)Benth.(芸香科 Rutaceae)7.杨叶木姜子春孢锈菌(新种)Aecidium litseae-populifoliae J.Y.Zhuang sp.nov.寄主:杨叶木姜子 Litsea poouli,olia Gamble(樟科 Lauraceae)8.青海春孢锈菌(新种) Aecidium qinghaiense J.Y.Zhuang sp.nov.寄主:莴苣属一种 Lactuca sp.(菊科 Compositae)9.合掌消春孢锈菌 Aecidium vincetoxici P.Henn.& Shirai寄主:牛皮消 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萝蘑科 Asclepiadaceae)

    1990年03期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黑粉菌属的聚类分析

    郑传临;沈崇尧;裘维蕃;

    本文对我国黑粉菌属(Ustilago)51个样本,选取33个形态学和生物学编码性状进行了类平均法的系统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建议将我国黑粉菌属分为3个表观群(Phenons);茭白黑粉菌目前以放在黑粉菌属内为妥;还认为 Ustilago ocrearum 是 Ustilagokoenigiae 的变种;Ustilago kusanoi 是 Ustilago minima 的变种;Us(?)ilago aoenoe 和 Usti-lago nuda 是两个不同种。

    1990年03期 196-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假芝属一新种

    范黎;刘波;

    文报道了1988年5月采自香港的假芝属 Amauroderma 的一个新种,命名为香港假芝 Amauroderma hongkongense Fan et Liu,模式标本保存在山西大学真菌标本室。

    1990年03期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西藏鹅膏菌属的分类研究

    卯晓岚;

    本文报告了西藏地区鹅膏菌属(Amanita)的真菌26种。其中灰鳞鹅膏菌(Amanita griseofarinosa Hongo),红鹅膏菌[A.parcivolvata(Peck)Glib.],浅杏黄鹅膏菌[A.Crocca(Quél.)Kühn.& Romagn.],黄赭毒鹅膏菌(A.flavorubescens Atk.),黄毒蝇鹅膏菌(A.flavoconia Atk.),史米斯鹅膏菌(A.smithiana Bas),褐黄鹅膏菌:(A.umbrinoluteaSeer.)等是我国新纪录种。西藏地区的首次新纪录13种。该属真菌均是树木的外生菌根真菌,有毒种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1990年03期 206-217+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天麻消化紫萁小菇及蜜环菌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郭顺星;徐锦堂;

    本文对天麻种子消化入侵的紫萁小菇菌丝及营养繁殖茎消化蜜环菌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紫萁小菇侵入种胚后,染菌胚细胞的细胞器逐渐消失,其细胞质产生囊状体起消化菌丝的作用,存在于胚细胞中的紫萁小菇菌丝有脱壁或失去细胞质成为空腔等变化;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消化紫萁小菇的方式同胚萌发阶段类同。蜜环菌侵入原球茎分化的营养繁殖茎后,皮层细胞产生消化酶类颗粒或囊状体包围并分解蜜环菌菌丝;被皮层细胞消化的菌丝残物或部分菌丝进入皮层内面的大型细胞,此时大型细胞的代谢功能显著增强,该细胞中的各种水解酶颗粒及液泡等完成对菌体物质的最终同化。紫萁小菇及蜜环菌先后在天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阶段侵染供给其营养,但菌丝被消化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被消化方式不完全一致。

    1990年03期 218-225+249-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0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首例肺微小根毛霉病及其致病菌的分离和培养

    陈世平;冯家熙;王茁;李树林;孙鹤龄;

    本文报告1例肺结核和糖尿病并发由微小根毛霉(Rhizomuror pusillus)所致的肺微小根毛霉病。首次在我国从病人的肺组织活检标本分离出该种真菌。此菌可在几种琼脂培养基20°—45℃条件下生长,最适温度为37℃。菌落在初期白色,然后变成褐色厚毡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孢囊梗假轴状分枝,初期无色,然后变为褐色。孢子囊直径50—90μm,呈灰色,后变为褐色。孢子囊成熟后囊壁消解。囊轴卵形或梨形,直径45—48μm。在有性期,接合孢子球形,直径43—63μm,初呈褐色,后变为黑色,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孢囊孢子呈不规则卵形,直径2—5μm;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孢囊孢子形态与上述相同。本菌实验感染家兔、豚鼠和小白鼠显示毒力很强,动物于接种后3—10天内全部死亡。从感染动物的脏器分离出本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人痊愈。

    1990年03期 226-23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首次发现暗孢节菱孢所致皮肤真菌病——一株新的条件致病性真菌

    赵玉明;邓成儒;陈曦;刘明礼;陈世平;王茁;孙鹤龄;

    本文报告暗孢节菱孢(又名球形阜孢霉)所致皮肤真菌病。此菌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条件致病真菌。患者头部发生多处皮下结节及萎缩性秃发。皮损活检可见毛囊和皮脂腺严重破坏。肉芽肿内有褐色孢子和分隔菌丝,尤以皮下脂肪浸润明显。多次从皮损外皮屑内检出圆形的厚壁孢子。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生长良好。菌落初呈淡黄色,渐变为橙色。小培养镜检时(放大400倍),可见菌丝分枝有隔(1—2μm)。单细胞性小分生孢子呈球形,晶体形等,光滑发亮呈褐色。有的孢子中央有一黑色纵条带。扫描电镜下发现球形或卵形分生孢子,将暗孢节菱孢制成的菌液接种于实验动物皮肤,2周后出现斑块、小结节、小脓肿和脱毛等症状,与患者临床症状相同。对照组动物正常。动物皮损活检所见病理损害与患者皮损病理损害相同,证实了此菌的致病性。

    1990年03期 232-23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莎草疫霉在中国大陆的新记录

    戴肇英;张超冲;

    <正> 1985—1988年间,作者调查研究了广西席草(学名短叶茳芏 Cyperus malaccensis Lam.var.bre-vifolius B(?)cklr.)的“瘟病”、“花斑病”的发生情况、病原形态及生态特性。结果表明其病原菌是莎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cyperi(Ideta)S.Ito]。据泽田兼吉(1922)、伊藤诚哉(1936)报道,我国台湾和日本有此菌分布。戴芳澜等(1958,1979)亦记载台湾有分布。但我国尚未有人研究报道.此菌是中国大陆的新记录。

    1990年03期 236-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突耳霉的分离和鉴定

    王未名;陆文华;李增智;

    <正> 1988年11月初在济南郊区,伊蚊(Aedes sp.)成虫种群大量感染虫霉病。流行病持续到11月中下旬,侵染死亡率34—75%,虫霉成为减少伊蚊越冬前虫口基数的主要因子。经采集鉴定,其病原为乳突耳霉(Conidiobolus papillatus,63.2%)和堪州噬虫霉(Entomophage kansana,36.8%),其中优势病原乳突耳霉系国内新纪录种。

    1990年03期 239-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山赭痂锈菌简记

    庄剑云;魏淑霞;

    本文报告了我国人参属植物上锈菌一新记录种——大山赭痂锈菌 Ochropsora daisenen-sis T.Hiratsuka & Uchida。此菌于1960年在日本大山(鸟取县)首次发现,寄主是大叶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var.japonicus(c.A.Mey.)Hoo&Tseng(=P.japonicus c.A.Mey.)。作者在检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所藏的三七锈病标本时,发现有些标本含有冬孢子,形态特征与此菌完全一致。戴芳澜和王云章在鉴定这些标本时显然忽略了冬孢子的存在,故订为人参夏孢锈菌 Uredo panacis Syd.,现予订正。

    1990年03期 24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青霉属的两个新记录种

    孙曾美;

    <正> 变紫青霉图1Penicillium purpurescens(Sopp)Biourge,La Cellule 33:105,1923;Pitt JI,The Genus Penic-illium & Its Teleomorphic States Eupenicillium & Talaromyces,172,1979.=Citromyces purpurescens Sopp,Videnskapselskapets Skrifter,I.Mat.Naturv.Klasse No.11:117,1912.=Penicillium purpurescens(Sopp)Raper & Thorn,A Manual of the Penicillia,177,1949;RamrezC,Manual & Atlas of the Penicillia,54,1982.菌落在查氏琼脂上25℃10—12天直径达32mm,质地丝绒状,边缘稍现絮状,有放射状沟纹,分生

    1990年03期 2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