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

1988, (04) 193-197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库蚊虫霉的形态及不同因子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THE MORPHOLOGY OF ENTOMOPHTHORA CULICIS AND EFFECT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CONIDIAL GERMINATION

黄耀坚;郑本暖;尤华明;

摘要(Abstract):

对1987年5月福建南平库蚊上的虫霉流行病进行观察和鉴定,结果表明库蚊虫霉(Entomophthora culicis)是流行病的主要病原菌(92.4%),其次为弯孢虫疫霉(Eryniacurvispora)(2.9%),同时在库蚊的个体上存在着这两种虫霉的复合感染(4.7%)。库蚊虫霉分生孢子钟罩形,基部平截,端部尖突。分生孢子10.3×13.3-6.6×11.6μm,平均12.1±0.15×9.0±0.15μm,长径比1.40—1.75。休眠孢子内生或外生,平均27.1±0.14μm。假根粗大,无固着器,囊状体缺乏。在蛋黄培养基上生长微弱。对不同因子影响分生孢子萌发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KeyWords): 库蚊;库蚊虫霉;流行病;分生孢子萌发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作者(Authors): 黄耀坚;郑本暖;尤华明;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