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

Mycosystema

综述

  • 木霉菌抗菌活肽peptaibols合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张慧;周于聪;梁言;张红艳;李雅乾;陈捷;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广泛存在于土壤环境的丝状真菌,能够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物,具有抑制病原菌和促植物生长等功效,在农业和医药领域有广泛应用。Peptaibols是一类由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合成的富含α-氨基异丁酸(Aib)的线性、具抗菌活性及长度不等的多肽。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木霉菌产生peptaibols的研究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 peptaibols生物合成酶NRPSs基因簇,合成途径和调控模式,提出未来peptaibols类抗菌肽研究关注的焦点,有利于深入挖掘更具生物医药价值的抗菌肽产物。

    2021年08期 v.40;No.218 1905-1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 ]
  • 毛韧革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类成智;韩海燕;刘成伟;赵敏;

    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是属于红菇目Russulales韧革菌科Stereaceae的一种木生担子菌,在我国分布广泛。过去70余年间从毛韧革菌中发现了 112种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倍半萜类、甾醇类、苯甲酸酯类、苯丙氨酸衍生物以及一些杂环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被证明具有抗氧化、抗肥胖、治疗糖尿病以及广泛的抗菌、抗癌症等功效。本文对毛韧革菌中发现的各种化合物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讨论了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1年08期 v.40;No.218 1918-1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 ]

研究论文

  • 中国菌根食用菌名录

    魏杰;高巍;黄晨阳;

    菌根食用菌是一个未被合理利用的非木质林产品类群。通过文献和数据调研,本名录共收录532个中国菌根食用菌分类单元,它们隶属于28科62属,包括子囊菌门的39个分类单元以及担子菌门的493个分类单元。其中红菇科和牛肝菌科种类最丰富,红菇属、乳菇属、枝瑚菌属、蜡伞属、乳牛肝菌属、口蘑属、块菌属、牛肝菌属、鹅膏菌属和丝膜菌属是我国菌根食用菌的代表属。本研究揭示了我国菌根食用菌的多样性,并对我国菌根食用菌持续发展给予了初步建议。

    2021年08期 v.40;No.218 1938-1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1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3 ]
  • 针叶树病原菌异担子菌属的物种多样性及相关检疫建议

    戴玉成;范龙飞;陈佳佳;吴翠萍;武英达;员瑗;

    异担子菌属Heterobasidion种类是北半球针叶树最严重的森林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能侵染27种针叶树,对欧洲和北美洲的经营林已造成重大损失。基于传统形态学研究,认为异担子菌属有2个种,即多年异担子菌H.annosum和岛生异担子菌H.insulare,然而单孢交配实验研究证明2个种为复合种。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表明:异担子菌属包括15个种,其中5个种为森林病原菌[冷杉异担子菌H.abietinum、多年异担子菌(狭义)H.annosum s.str.、变孔异担子菌H.irregulare、西方异担子菌H.occidentale和小孔异担子菌H.parviporum];10个种为腐生菌(淀粉孢异担子菌H.amyloideum、南洋杉异担子菌H.araucariae、阿曼德异担子菌H.armandii、南方异担子菌H.australe、岛生异担子菌H.insulare、林芝异担子菌H.linzhiense、东方异担子菌H.orientale、拟岛生异担子菌H.subinsulare、拟小孔异担子菌H.subparviporum和西藏异担子菌H.tibeticum)。多年异担子菌(狭义)H.annosum s.str.、小孔异担子菌H.parviporum和冷杉异担子菌H.abietinum分布于欧洲,分别是松属、云杉属和冷杉属林木的病原菌。变孔异担子菌H.irregulare和西方异担子菌H.occidentale分布于北美洲,前者侵染松属和柏属树木,后者侵染冷杉属、铁杉属、黄杉属和巨杉属树木。虽然广义的多年异担子菌H.annosum sensu lato曾在我国报道,但基于目前研究结果表明该种为拟小孔异担子菌H.subparviporum。目前世界上最具侵染力的5种病原菌即狭义的多年异担子菌H.annosum s.str.、小孔异担子菌H.parviporum、冷杉异担子菌H.abietinum、变孔异担子菌H.irregulare和西方异担子菌H.occidentale还未在我国发现,也未列为对外检疫对象,因此建议将其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RNA聚合酶Ⅱ大亚基序列(RPB1)在异担子菌属种类鉴定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研究证明该分子方法可应用于鉴别不同异担子菌种类的有效基因标记,在海关部门进行原木和木质产品的检疫中可运用该分子标记进行林木病原异担子菌的检测。

    2021年08期 v.40;No.218 1958-1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 ]
  • 楸树实生苗和嫁接苗根相关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蒙盼盼;冯欢;陈伟;王海华;汤夏安;陈娟;辛珂绪;牟雪丽;王春燕;

    以1、2、3年生的楸树实生苗和嫁接苗(梓树砧木)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ITS rDNA区域标记扩增子的Illumina MiSeq测序,分析不同苗龄楸树实生苗和嫁接苗根相关真菌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获得根相关真菌OTU共842个,分属4门、24纲、70目、134科、233属、347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OTU共42个,分属1门、1纲、3目、3科、3属、13种。根相关真菌和AMF的OTU数量、丰度和多样性在实生苗中均随苗龄的增加而降低,而在嫁接苗中则随着苗龄的增加而增加。门水平上,实生苗与嫁接苗根相关真菌的优势菌都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但它们的相对丰度有所差异;属水平上,实生苗和嫁接苗根相关真菌的优势菌种在组成和数量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楸树根相关真菌拥有3种营养模式和12个生态功能群,其中实生苗根系中病理营养型真菌的比例大于嫁接苗,腐生营养型则差异不大,而共生营养型则小于嫁接苗。生态功能群分析显示大多数楸树根系真菌表现出多种生存策略,部分真菌可以在植物-真菌-动物中跨界侵染。该研究可为楸树根相关真菌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2021年08期 v.40;No.218 1965-1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 ]
  • 雪腐核盘菌菌核的萌发条件与致死温度

    王聪浩;商文静;陈荣信;胡小平;

    菌核是核盘菌Sclerotinia spp.在土壤中的主要存活形式和菌核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在土壤中可存活8年以上,其数量和存活状况直接影响着菌核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本研究以雪腐核盘菌Sclerotinia nivalis菌株SS-TB为材料,分析了菌核萌发的影响因素、致死温度以及土壤温度对菌核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成熟菌核较成熟菌核更容易萌发;菌核萌发的最佳温度为20-25℃、pH为3.0-4.0、土壤含水量为20%-45%。菌核长时间浸泡水中对其存活不利,浸泡30d以后,存活率开始急剧下降,至47d时存活率为0。雪腐核盘菌菌核具有较强的耐高温特性,随着温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菌核萌发率呈下降趋势。菌核在水浴中 85℃ 5min、80℃ 10min、75℃ 10min、70℃ 30min、65℃ 120min、60℃ 180min 时全部丧失活力。在土壤温度30℃和35℃处理5周、40℃和45℃处理4周时菌核全部失去活力。该研究结果为通过水旱轮作和土壤高温处理来防治西洋参菌核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1年08期 v.40;No.218 1980-1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 ]
  • 三种分离自冬虫夏草真菌及培养条件

    孟云;唐汉尧;施金铎;王敦;

    对采自青海玉树、青海果洛和云南迪庆的冬虫夏草鲜品进行虫生真菌的分离、纯化,获得3种生长形态不同的真菌QH 2019、GL 2019和YN 2019。通过形态学及分子鉴定,菌株QH 2019为蝙蝠蛾拟青霉 Samsoniella hepiali,菌株 GL 2019 为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菌株 YN 2019 为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对这3株菌的培养条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QH 2019在1/4 SDAY培养基上菌丝日生长速率最快,为(1.94±0.55)mm/d,且菌丝致密、粗壮,含水率高达(91.90±1.22)%,虫草素和虫草酸均以PDA培养的含量最高,分别为(0.47±0.022)mg/g和(3.24±0.021)mg/g;菌株GL 2019在PDA培养基上菌丝日生长速率、菌丝含水率、虫草素含量和虫草酸含量都最高,分别为(2.37±0.20)mm/d、(88.34±2.00)%、(0.23±0.013)mg/g和(6.92±0.019)mg/g,但其菌丝在1/4 SDAY培养基上生长最为致密、粗壮;菌株YN 2019在PDA培养基上菌丝日生长速率、虫草素和虫草酸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27±0.27)mm/d、(0.50±0.012)mg/g和(11.32±0.16)mg/g,但其菌丝在1/4 SDAY培养基上含水率最高(95.23±1.65)%,且生长最为致密、粗壮。综合评价表明3株真菌中YN 2019菌丝中虫草素和虫草酸的含量高、生长速率快,有较好的药用研究价值。

    2021年08期 v.40;No.218 1991-2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 ]
  • 对马铃薯具促生抗病作用的砖红镰刀菌及其遗传转化体系构建

    汪健康;肖青;查兴平;何张江;康冀川;

    本研究从药用植物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的花瓣中分离获得了 1株真菌,经形态学与ITS分子共同鉴定为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使用该菌处理马铃薯后发现,显著增强了马铃薯对晚疫病菌的耐受性,处理组植株感染率为37.5%,相较对照组87.5%的感染率显著降低;植株生长测定发现,处理组的马铃薯生物量、株高、根系生物量和主根数相较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 1.25、1.19、2.3、1.47倍,表明该真菌对马铃薯还具有促生作用。为探究砖红镰刀菌促生抗病的分子机理,检测了植物生长素合成和免疫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处理组植株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StYUC5)显著上调,而免疫相关激素茉莉酸和水杨酸合成相关基因(StPI-I、StPAL和StPR1A)也不同程度上调。由此推测,砖红镰刀菌通过调控植物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介导马铃薯的促生和抗病。为了进一步探究砖红镰刀菌对马铃薯促生抗病的分子基础,构建了其遗传转化体系,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 GFP标记菌株。

    2021年08期 v.40;No.218 2008-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7 ]
  • 盐胁迫对昆虫病原真菌环链棒束孢生长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英文)

    李良德;舒本水;李金玉;王定锋;吴光远;

    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niannulata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广泛应用于茶园害虫的防治。环境胁迫是影响该菌株生长、扩散和菌株毒力的不利外界因素,其中盐胁迫对环链棒束孢的生长和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0 (对照)、0.6和1.0mol/L的NaCl处理菌株,观测不同浓度NaCl对菌株表型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对3组处理做了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3组处理共拼接到37 833个转录本,得到10 441个unigenes。与对照组相比,0.6和1.0mol/L NaCl处理组共鉴定出1 074个和2 41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97个和1 201个表达上升,377个和1 211个表达下降。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参与了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代谢、核糖体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的合成与降解。为了验证转录组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进一步通过qRT-PCR技术验证了 12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谱,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环链棒束孢抵抗盐胁迫的分子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1年08期 v.40;No.218 2024-2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 ]
  • 葡萄座腔菌Mcm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对硫化物的响应特性

    付静;孙梦;刘俊萍;黄永红;

    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轮纹病是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前期研究表明,韭菜及其主要成分硫化物能显著致死病原菌并能高效防控该病的发生。为了明确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基因家族在葡萄座腔菌中的基本功能,在全基因组水平对葡萄座腔菌Mcm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葡萄座腔菌Mcm基因家族对硫化物的响应特性。结果显示:葡萄座腔菌Mcm基因家族共有6个成员(BdMcm2-BdMcm7),分别位于5条重叠群(contig)上,含有3-14个CDS区。葡萄座腔菌Mcm基因家族编码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核,每个成员均具有Mcm-box结构域及其Walker A、Walker B及R-finger结构特征,长度为718-1 618aa,等电点为5.04-8.33,分子量为79.78-180.30kDa。RNA-seq数据和qRT-PCR分析表明硫化物三硫醚能高效抑制葡萄座腔菌Mcm基因家族的表达,与对照相比,6个葡萄座腔菌Mcm基因表达量分别下调20.56%-78.10%和10.74%-73.83%,两者呈现高度一致性(R~2=0.8958)。细胞流式仪检测表明硫化物也显著阻滞了葡萄座腔菌细胞周期。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韭菜及其主要成分防控苹果轮纹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1年08期 v.40;No.218 2043-2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云南两个县陆稻稻瘟病菌稻巨座壳交配型测定及致病性分析

    董丽英;周伍民;刘树芳;赵秀兰;杨子林;李秋阳;李迅东;杨勤忠;

    2014年,自云南省沧源县及耿马县陆稻地方品种上分离99个稻瘟病菌稻巨座壳单孢菌株,采用4个已知交配型的标准菌株对其进行育性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两地稻巨座壳菌株具较高的育性,平均可交配率高达90.8%,且可育菌株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占60.9%和39.1%;分别随机对沧源县南撒村和班考村同一田块MAT1-1型和MAT1-2型可育两性菌株进行交配,均能发育形成成熟的子囊孢子,说明该陆稻地区稻巨座壳菌的可育菌株数量丰富,且于适宜条件极有可能产生有性世代;利用22个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持有不同抗稻瘟病基因的单基因系对分离的99个稻巨座壳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明确了不同菌株的致病性,且发现Pik-h、Piz-t、Pi5及Pi9基因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平均抗病频率达到90.0%以上、是抗病育种的优异抗原;同时,菌株对特定抗性基因致病性的明确,也为选用不同菌株的组合开展有性杂交,构建遗传群体开展稻巨座壳菌无毒基因的克隆鉴定奠定了基础。

    2021年08期 v.40;No.218 2056-2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 ]
  • 不同启动子调控外源基因在斑玉蕈中的表达分析

    杜莎莎;鲍大鹏;马丽娟;李晓玲;尚俊军;

    启动子是控制基因转录的重要顺式元件,也是遗传转化实验中驱动外源基因表达的重要工具。在同一真菌中,不同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启动子是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的关键。本研究分别应用花椰菜病毒35S RNA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35S RNA,CoMV35S)和斑玉蕈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Hypsizygusmarmoreus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HmGPD)基因的启动子构建了两个遗传转化质粒,在斑玉蕈中分别驱动外源的植物花青素合成基因表达,并利用来自刺芹侧耳的萎锈灵抗性基因进行转基因筛选。两个质粒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斑玉蕈单核菌株后,对具有萎锈灵抗性的转化子经PCR方法进行转基因验证,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阳性转化子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oMV35S和HmGPD基因的启动子均成功驱动了植物花青素合成基因在斑玉蕈中转录,为增强基因表达而引入的内含子在转录过程中均被正确切割。其中,HmGPD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表达水平比CaMV35S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强22-36倍。

    2021年08期 v.40;No.218 2065-2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 ]
  • 牡蛎形拟层孔菌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及抗氧化活性

    梁逸;戴丹;饶固;李丹;于寒;张波;李玉;

    对采自江西省萍乡市的野生牡蛎形拟层孔菌Fomitopsis ostreiformis子实体分离的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在对其菌丝体最适培养条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驯化栽培研究。通过水提醇沉法对获得的牡蛎形拟层孔菌栽培子实体进行粗多糖提取,并通过测定其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讨论该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牡蛎形拟层孔菌的最适生长碳源与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浸粉,最适生长pH为5.0-6.0,最适生长温度为35℃,温度因素对其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最大;栽培种接种后,60d左右可形成成熟的子实体;其栽培子实体粗多糖的提取率为10.88%,提取粗多糖中总糖含量为23.87%;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率,且均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抗氧化应用潜力。

    2021年08期 v.40;No.218 2074-2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6 ]
  • 农杆菌介导Txpam基因转化烟曲霉TMS-26及其产紫杉醇效果评价

    朱泽燕;李军超;王启明;杨淑慎;

    为研究红豆杉紫杉醇合成途径限速酶基因功能及其对内生真菌烟曲霉TMS-26发酵产紫杉醇的影响,以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制备cDNA作为模板扩增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基因(Txpam),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Txpam,转入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取重组酶TxPAM并验证其酶活性。构建pCAMBIA1302-Txpam质粒,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体系获得转化子并优化转化条件,结合插入片段携带的分子标记和目的基因进行转化子验证,同时培养转化菌株并检测紫杉醇产量。结果表明:纯化获取的重组酶TxPAM,经HPLC检测具有将α-苯丙氨酸催化为β-苯丙氨酸的功能;在最优转化条件下,转化子数目达到471个/10~6个孢子;根据基因hyg和Txpam的克隆以及测序结果,说明成功构建了基因工程菌株,通过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紫杉醇产量达到721.87μg/L。

    2021年08期 v.40;No.218 2087-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 ]
  • 液泡分选蛋白CfVps17参与调控果生刺盘孢的生长发育和致病力

    李玲玲;张盛培;李河;

    果生刺盘孢是油茶炭疽病的主要流行致病菌。本文研究果生刺盘孢中液泡分选蛋白CfVps17的生物学功能,为阐明该蛋白调控致病分子机制提供依据。采用over-lap方法构建CfVPS17基因敲除载体片段,使用PEG介导法将敲除载体片段转化至果生刺盘孢原生质体中,通过验证筛选获得突变体菌株ΔCfvps17。构建目的基因CfVPS17回补载体pYF11::CfVPS17,经转化获得ΔCfvps17-C回补菌株。测定野生型、突变体ΔCfvps17及回补菌株ΔCfvps17-C的生物学表型,结果表明,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相比,突变体ΔCfvps17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附着胞形成率显著降低,突变体菌丝中糖原积累减少,对氯化钠和刚果红胁迫耐受性增强;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ΔCfvps17丧失了对油茶叶片的致病力。液泡分选蛋白CfVps17参与调控果生刺盘孢糖原积累、生长发育、外界胁迫应答和致病力。

    2021年08期 v.40;No.218 2102-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 ]
  • 查尔酮衍生物对黑曲霉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辛燕花;杨丹;杨洁;张铁丹;王瑜;张建华;石玉芳;

    本研究旨在探讨查尔酮衍生物对黑曲霉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评估查尔酮衍生物对黑曲霉的抗真菌效果。采用不同浓度查尔酮衍生物处理黑曲霉菌丝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并进一步对黑曲霉线粒体的活性氧、丙二醛水平、三羧酸循环相关酶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查尔酮衍生物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黑曲霉线粒体结构损伤,导致线粒体总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ATP酶活性改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丙二醛和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这些发现表明查尔酮衍生物可以破坏线粒体膜通透性,导致线粒体结构破坏,从而损害线粒体功能,达到抗真菌效果。

    2021年08期 v.40;No.218 2114-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 ]
  • 出芽短梗霉膨大细胞分选及产糖分析

    马昕;张宁;刘小胖;曾楠;李炳学;

    本研究运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对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的两种细胞形态进行分选,并对两种形态的细胞进行多糖产量的分析。通过对转速、分选时间、Percoll分离液浓度的优化,确定了两种细胞形态分选效果最佳的条件是Percoll分离液浓度为60%、转速为5 000r/min、离心时间为30min。经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上层为酵母状细胞(YL)、下层为膨大细胞(SC),并发现膨大细胞外有明显的薄膜包被,且产大量多糖。也为今后在相应状态下研究出芽短梗霉膨大细胞的其他代谢机理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满足后续研究的需要。

    2021年08期 v.40;No.218 212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六妹羊肚菌的化学成分

    涂小曼;谢光波;唐岚;邓科君;谢丽源;

    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为研究对象,对其子实体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子实体芳香物和亲脂性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同时对其亲脂性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六妹羊肚菌子实体的芳香物中共鉴定出26个化合物,辛-1-烯-3-醇(32.53%)、(E)-辛-2-烯醛(25.15%)和苯乙醛(12.31%)为主要成分;从六妹羊肚菌子实体的亲脂性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4个化合物,亚油酸(77.80%)为主要成分;六妹羊肚菌亲脂性提取物仅显示出中等强度的抗氧化活性。从六妹羊肚菌子实体中共分离鉴定出14个化合物,包括7个甾体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2、4、7、11、13和14为首次从羊肚菌属中分离得到。本研究首次对六妹羊肚菌的小分子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对羊肚菌活性物质的阐明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8期 v.40;No.218 213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 ]
  • 三种桑黄属真菌人工栽培子实体营养、药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分析评价

    付立忠;陆娜;闫静;王伟科;宋吉玲;袁卫东;周祖法;

    本研究通过测定人工段木栽培3年生杨树桑黄Sanghuongporus vaninii、鲍姆桑黄S.baumii,桑树桑黄S.sanghuang及野生桑树桑黄子实体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氨基酸、多糖、三萜、总黄酮、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ABTS和FRAP),探究此3种栽培桑黄及野生桑树桑黄子实体的营养、药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营养、药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上差异较大。其中,栽培鲍姆桑黄子实体粗纤维含量最低,多糖含量较高,总黄酮、总酚含量和ABTS、FRAP活性最高;栽培杨树桑黄粗纤维含量较低,粗脂肪含量最低,总黄酮、总酚、三萜含量较高,多糖含量最高;野生桑树桑黄粗蛋白、粗脂肪、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多糖含量较高,三萜含量最高,总黄酮、总酚含量和ABTS、FRAP活性最低;栽培桑树桑黄粗纤维含量较高,多糖、总黄酮、总酚、三萜含量和ABTS、FRAP均较低。栽培杨树桑黄、鲍姆桑黄和野生桑树桑黄在药效成分含量上各有所长。筛选到可结实、药效成分含量高的桑树桑黄菌株是可能的。桑黄优良品种选育是今后的工作重点。本研究为桑黄真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2021年08期 v.40;No.218 2148-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10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5 ]
  • 猴头菌高产麦角甾醇液体发酵工艺优化

    张忠;吴迪;王雨阳;杨焱;冯杰;李文;陈万超;张劲松;

    以菌丝体中麦角甾醇产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碳源、氮源和无机盐3个因素对麦角甾醇发酵产量的影响,以获得猴头菌液体发酵产麦角甾醇最优工艺,建立高产、稳定的猴头菌液体发酵产麦角甾醇生产工艺。经响应面分析,各因素按照对响应值的影响顺序为:氮源>碳源> 无机盐,且氮源对麦角甾醇产量的影响极显著,碳源和无机盐对麦角甾醇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猴头菌液体发酵产麦角甾醇最优工艺为:发酵培养基为酵母自溶粉18g/L、复合碳源14g/L(葡萄糖:麦芽浸粉,7.4:6.6,M/M)、无机盐3.9g/L(KH_2PO_4:K_2S_2O_8,2.6:1.3,M/M);接种量为10%,培养时间为7d,在此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干重达11.24g/K,麦角甾醇的产量达69.79mg/L,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 71.08%和81.56%。该发酵工艺重复性好,效率高,成本低,是一个稳定且可控的猴头菌液体发酵产麦角甾醇生产工艺技术方案;通过该发酵工艺得到的猴头菌发酵菌丝体麦角甾醇含量高,为相关功能营养食品的开发提供了优质资源。

    2021年08期 v.40;No.218 2159-2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0 ]

刊物公告

  • 参考文献格式介绍(著者-出版年制)

    <正>一、文内参考文献的格式:文内文献排序规则:按出版年代由低到高排序,同年文献按照作者姓氏字母顺序升序排列。例:一位作者:戴芳澜(1979)或(戴芳澜1979);两位作者:庄剑云和魏淑霞(1994)、(Arthur & Cummins 1936)、(庄剑云和魏淑霞1994);三位作者(含)以上:戴玉成等(2007)、(戴玉成等2007)、(Smith et al.1981)。

    2021年08期 v.40;No.218 1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菌物学报》

    <正>《菌物学报》(曾用名《真菌学报》《菌物系统》,英文刊名Mycosystema)是北大核心、中信所核心、CSCD核心、武大核心(A类)期刊、第四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报道内容包括菌物多样性、系统分类学、起源与进化、菌物区系地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濒危菌物物种保护生物学以及食药用真菌、

    2021年08期 v.40;No.218 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菌物名称注册

    <正>根据第18届国际植物学大会(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IBC) 2011年7月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通过的决议,从2013年1月1日起,菌物名称发表之前必须在认可的信息库进行登记并存储名称的重要信息,这将成为名称合格发表(valid publication)的强制要求。发表菌物名称在满足有效发表(effective publication)和合格发表等其他各种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显示出通过登记获取的相应注册号。

    2021年08期 v.40;No.218 2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简报

  • 南海长茎葡萄蕨藻共附生真菌的多样性

    庞美霞;金刚;黄志立;李晓东;唐勇军;金元宝;

    为了揭示南海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共附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并分析自来水清洗对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收集于深圳南海各月份长茎葡萄蕨藻为材料,利用lllumina Mi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真菌ITS1扩增子测序,分析自来水清洗前后真菌类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研究发现,从所有18个样品中总共获得914个OTUs,检测出真菌3门12纲32目50科74属106种,其中优势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单胞瓶霉属Phialemonium、枝孢属Cladosporium、链座菌属Catenulostroma和茎点霉属Phoma;不同月份真菌Alpha多样性指数显示南海长茎葡萄蕨藻共附生真菌丰度和多样性均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自来水清洗前后南海长茎葡萄蕨藻共附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清洗后真菌OTUs和Alpha多样性指数均有所降低,其中Chao1和Ace指数为显著性下降,表明自来水清洗对真菌群落组成丰度及多样性影响显著,这对长茎葡萄蕨藻的食品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2021年08期 v.40;No.218 2171-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篮状菌属的三个中国新记录种

    徐可心;单夏男;余知和;邓建新;王龙;

    报道依据形态学和基于BenA、Rpb2和rDNA ITS1-5.8S-ITS2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确定的篮状菌属篮状菌组Talaromyces sect.Talaromyces的3个中国新记录种,即蛇床篮状菌T.cnidii,苹果篮状菌T.malicola和丘陵篮状菌T.tumuli。T.cnidii生长较快,形成典型的绒状菌落,产生大量橄榄绿色分生孢子,在CYA和MEA上菌落背面呈深红色;其帚状枝为双轮生兼不规则生,分生孢子椭球形至卵形,壁光滑,大小不一。T.malicola生长适中,在CYA上形成絮状兼绳状菌落且只产生少量分生孢子,但在MEA上产生大量灰绿色分生孢子;其帚状枝主要为紧密双轮生,偶尔单轮生,分生孢子球形至近球形,壁光滑至稍粗糙。T.tumuli生长适中,形成絮状兼绳状菌落并产生大量灰绿色分生孢子;其帚状枝为双轮生兼不规则生,排列不紧密,瓶梗安瓿形,分生孢子椭球形至柠檬形,壁光滑至稍粗糙。

    2021年08期 v.40;No.218 2181-2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 ]
  • 混合接种球孢白僵菌与摩西球囊霉对烟草促生抗逆影响

    许绍欢;许忠顺;杜飞;刘京;芶剑渝;邹晓;

    利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与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以单独和混合接种的方式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苗期进行接种处理,检测烟草苗期和成熟期的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育苗期,混合接种处理烟苗具有最大的叶长和最大叶宽,与对照相比提高了 30.27%和42.98%,球孢白僵菌处理组生物量最大,AM真菌处理组烟草株高最高;在成熟期,混合接种处理组烟草的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茎围、生物量等指标均优于单接种处理,且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酶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最低。球孢白僵菌和AM真菌可协同提高烟草生长和抗逆能力。

    2021年08期 v.40;No.218 2191-2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