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学报

Mycosystema

  • 广西云南玉米霜霉病病原菌订正

    王圆,吴品珊,姚成林,陈树旋,周淑嫒

    在我国文献中广西云南玉米霜霉病菌名称为Peronosclerospora maydis(Racib.)C.G.Shaw。但是我们观测病菌孢子囊为长椭球形;在13℃—28℃产孢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孢子囊长度增加而宽度基本不变,表明它不是P.maydis,而是P.sacchari(T.Miyake)Shirai &.K.Hara,或P.philippinensis(Weston)C.G.Shaw。以四种Peronosclerospora的DNA及广西云南病菌的DNA与探针pCL.Y83杂交的RFLP图谱进一步证实了此结果,并表明P.sacchari与P.philippinensis为同种异名。因此我国广西云南玉米霜霉菌名称应为Peronosclerospora sacchari(T.Miyake)Shirai & K.Hara,现予订正。

    1994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5 ]
  • 齿裂菌属的两个新种

    林英任,刘和云,唐燕平,胡炳福

    本文报道齿裂菌属(Coccomyces de Not.)的两个新种一贵州齿裂菌(C.guizhouensis Y.R.Lin et B.F.Hu)和油杉齿裂菌(C.keteleeriae Y.R.Lin)。前者发生在贵州省织金县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的枝条上,后一种见于福建省福州市油杉[Ketelecria fortunei(Murr.)Carr.]的落叶上。对这两个种作了汉文、拉丁文描述和图解。

    1994年01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5 ]
  • 中国核盘菌科分类研究概况

    庄文颖

    本文简要回顾我国核盘菌科真菌的研究历史,尤其是最近十年的进展,更正了过去此科分类和命名中的一些问题,列出我国目前已知核盘菌科12属42种,并提供属的检索表;其中美洲杯盘菌(Ciboria americana Durand)为我国新记录。同时,指出对此科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方向。描述了新种贵州杯盘菌(Ciboria guizhouensis w.-y.Zhuang),模式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1994年01期 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95 ]
  • 安徽灵芝及新种

    任秀芳

    本文报道安徽灵芝属(Ganoderma)13种,其中,树舌亚属Subgen.Elfvingia)8种,包括一个新种:芜湖灵芝(Ganoderma wuhuense Ren);灵芝亚属(Subgen.Ganoderma)5种。所有研究的标本保藏于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

    1994年01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5 ]
  • 云南的牛皮叶属地衣

    陈健斌,汪振帆,王立松

    本文报道中国云南的6种牛皮叶地衣,其中裂边牛皮叶(Stieta ptaetextata为中国新记录种,柄扇牛皮叶(S.gracilis),双缘牛皮叶(S.duplolimbata)和缘裂牛皮叶(S.weigelii)为云南首次记载,用TLC方法测定了每种地衣的地衣物质,并发现平滑牛皮叶(S.nylanderiana)除含三苔色酸(gyrophoric acid)外,还含有伴三苔色酸(congyrophoric acid);长期以来一般被认为不产生地衣物质的缘裂牛皮叶含有一未知物质,其斑点处于C溶剂系统的Rf3区,C+黄色KC+红色。

    1994年01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5 ]
  • 利用氯化苄提取适于分子生物学分析的真菌 DNA

    朱衡,瞿峰,朱立煌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加需要简便、快速地提取高质量的DNA。以往报导的提取真菌DNA的方法大都采用液氮研磨或酶解破坏细胞壁和膜的方式,从而导致繁琐、复杂和费时的提取过程。根据氯化苄在弱碱条件下与多糖上的羟基反应形成醚从而使多糖长链断裂的事实,我们发展了一种全新的真菌DNA提取方法,该方法使氯化苄在pH9.0时与细胞壁多糖作用,破坏细胞壁,基因组DNA因而得以从细胞中释放出来。新方法具有简便、快速、价廉的优点,得到的DNA蛋白质污染少、质量较高、产量稳定。对该法提取的DNA作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如限制性内切酶酶解、RFLP分析、RAPD扩增,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利用氯化苄提取真菌DNA的研究,迄今在国际、国内均尚未见报道。

    1994年01期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1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2 ] |[阅读次数:214 ]
  • 微小根毛霉感染机理研究

    陈世平,索继江,孙鹤龄,魏华,马述仕,罗莉

    本文在首次报告二例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肺微小根毛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免疫功能受损与微小根毛霉感染关系。本文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全身辐照小鼠,然后以不同途径注射同剂量的微小根毛霉的孢囊孢子,观察动物的感染情况和感染后的真菌检出率,结果发现各种辐射剂量均在辐射后7-14日感染菌的检出率最高;各种脏器感染菌的检出率以脾脏最高(66.7—81.8%);淋巴结最低(0.0—25.0%);其他脏器的感染菌检出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1994年01期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3 ]
  • 豇豆单孢锈菌中病毒样颗粒中双链RNA的存在

    张韧,A.普赖尔,邱并生,田波

    从北京西郊清华园附近田间豇豆上采集的豇豆单孢锈菌(Uormyces vignal Barcl)夏孢子。萌发后提取双链RNA,电泳分析可测出300—8000碱基对的三组双链RNA。从萌发的孢子中通过差迷离心提取病毒样颗粒,可获得二种类型的病毒样颗粒,一种直径为35—40nm的等轴颗粒。另一种为长短不等的棒状颗粒,用提纯物提取核酸电泳分析与直接从孢子中提取的双链RNA有相同的核酸带,从而证明这些双链RNA存在于病毒样颗粒中。

    1994年01期 48-5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4 ]
  • 小麦条锈菌吸器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的研究

    康振生,李振岐,J.庄约兰,R.罗林格

    本文应用电镜技术和细胞化学方法,对小麦条锈菌吸器和入侵点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麦条锈菌吸器由呈管状的颈部和顶端膨大的吸器体组成,颈部壁和吸器体壁相互连贯,均为两层,并且含有多糖物质。在颈部中段存在有一染色较深的颈环结构。观察发现吸器中的多核现象极为普遍。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在吸器外间质内分布有多糖物质;经蛋白消酶解处理后,吸器外间质中可观察到染色较深的纤丝状物质。在入侵点部位,吸器母细胞壁因局部增厚而呈凸镜状,入侵栓壁由内、外两层构成,这两层分别与吸器母细胞壁的第六层和第五层相连接。本研究还观察到同一入侵点产生两个入侵栓的现象。

    1994年01期 52-57+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4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82 ]
  • 小麦条锈菌主要结构中糖基种类的细胞化学定位研究

    康振生,李振岐,R.罗林格,J.庄约兰

    用8种植物凝集素探针对小麦条锈菌主要结构中的糖基种类进行了细胞化学定位。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菌丝和吸器母细胞壁中存在有α-葡萄糖或α-甘露糖、乙酰胺基葡萄糖、α-半乳糖、α-乙酰半乳糖、岩藻糖和β-连结的糖基,而隔膜中仅含α-葡萄糖或甘露糖和乙酰胺基葡萄糖基;在吸器颈壁中分布有α-葡萄糖或α-甘露糖;尽管吸器体壁中仅含乙酰胺基葡萄糖,而在吸器外间质中存在有半乳糖,乙酰半乳糖,α-葡萄糖或甘露糖等糖基。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结构所含糖基种类并非一致。

    1994年01期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84 ]
  • 绿僵菌属血清学的初步研究

    胡锦江,樊美珍,高小满

    本文采用凝集试验和免疫电泳的方法对不同来源的七株绿僵菌属真菌进行了免疫学对比研究。抗原是孢子悬液和菌丝体清液,通过对家兔接种抗原而获得抗血清。每一种抗原与其同源抗血清和异源抗血清进行交叉试验,并对凝集试验的结果以及免疫电泳反应产生的沉淀弧数目和免疫电泳图谱加以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着明显的抗原类似性,同时各菌株间也表现出一定的抗原专一性。根据试验数据对供试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的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相符合。

    1994年01期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7 ]
  • 中国枝孢属的分类研究——Ⅰ.甘蓝枝孢等四个国内新记录种

    李华,张中义

    <正> 戴芳澜在《中国真菌总汇》中报告了我国产的枝孢属真菌16种。现增补以下4种。 1.甘蓝枝孢 新记录种 图1 Cladosporium brassicae(E11. & Barth)M. B. Ellis, More Demat. Hypham. P. 340, 1976 Fig. 1=Cladotrichum brassicae Ellis & Barth, Trans, Kans. Acad. Sci. 16: 167, 1899. 寄生于甘蓝上,引起黄色病斑,病斑背面生橄榄褐色霉层。分生孢子梗簇生,直立或曲膝状,有节状膨大,橄榄褐色,25.0—148.0×5.4—9.2μm;分生孢子单生或呈短链,圆柱形,近圆形,椭圆形,橄榄

    1994年01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5 ]
  • 南方根结线虫内寄生真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张克勤

    <正>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许多重要作物上危害严重又难防治的线虫之一。掘氏梅里属(Drechmeria)中的圆锥掘氏梅里霉(Drechmeria coniospora)在瑞士已用于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并被许多研究者用作研究真菌与线虫识别机制的好材料(Jansson et al., 1983)。我国以前未发现此属真菌。1990年作者从贵阳土壤里通过改良Drechsler法(张克勤等,1991)诱集到圆锥掘氏梅里霉,是我

    1994年01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3 ]
  • 三株球孢白僵菌血清学性质的研究

    洪华珠,杨红,刘冬连,马春红,惠丰立,王立华

    <正>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我国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昆虫病原真菌之一,其种类繁多,迄今为止种的定名沿用传统分类方法,这对于种间的分类是合理的,但对于种以下菌株的分类鉴别带来很大困难,从而限制了优良菌株的筛选和鉴定。近年来,应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白僵菌种间和

    1994年01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8 ]
  • 三隔镰刀菌大米培养物产生二苯甲醇的研究

    顾国明,马其云,缪振春

    <正> T-2毒素是镰刀菌属三隔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Corda)Sacc.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隶属单端孢霉烯簇毒素。发霉大米中毒症及豆荚中毒症等均与单端孢霉烯簇毒素有关。张树荣等从真菌培养物M-20中提取T-2毒素成功,我们对其

    1994年01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下载本期数据